◎李菁
集團企業集中融資優劣勢分析與優化措施
◎李菁
資金是每個企業生存發展的關鍵資源,資金管理覆蓋于企業的整個經營活動中,是維持企業健康穩定發展的保障與動力,近年來逐漸受到很多集團企業的高度重視,尤其是當前市場經濟不明朗的背景下,使得集團企業的外源性融資受到了限制,加上集團企業的資金管理模式有別于一般企業的資金管理,目前有相當一部分大中型企業選擇采取了集中融資管理模式,雖然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企業提高了資金使用效率,且減少了融資成本,但隨著其逐漸發展,也給集團企業帶來了一些問題。本文主要從闡述集團企業集中融資的基本內容著手,研究了該模式的優劣勢,并提出相應的優化提升集中融資模式的實施路徑。
從集團企業的發展現狀來看,國內絕大部分集團企業都存在一些不良狀況,如成員公司眾多,分布范圍廣,管理跨度大,集團利益分配協調導致出現“集而不團”內控失靈等現象,最嚴重的是因集團資金管理體制不夠嚴謹的問題,使得集團無法全程監控其下屬企業的資金運營情況,資金冗余或短缺,使用效率不高,加上資金管理技術不夠先進,一旦融資不暢也給集團帶來一些潛在風險。所以集團企業不得不尋找新的出路,并根據市場作出相應的調整。
集中融資模式是指以降低集團融資總成本為目的,通過委托管理主體(該主體可以是財務部或資金運營部或財務公司,下文財務機構為三者統稱)全權處理與外部金融機構的融資事宜,如談判、建立合作關系、訂立合同等事項,以便集中管理集團企業的債權融資的融資模式。因此要求融資的管理主體要做好服務,確保融資工作的安全。目前的集中融資模式主要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審批形式的集中融資模式,即集中融資管理主體并沒有直接參與到融資合同的訂立,而是對下屬部門提交的融資方案進行形式上的審核。它的審批程序具體如下:首先由各成員企業根據自身實際情況編制下年度集中融資預算及其季度分解的預算報告,該報告要包括融資用途、時間、所需額度、還款期限、建議融資方案等關鍵要素,并將其上報給融資管理的專門機構進行初審,然后是融資管理的相關工作人員將初審的結果交給集團融資管理高層進行審批,管理者要進行審批、確定合理的年度融資額度及方式,接下來是將審批的結果通知給各單位,各單位按照相應的審批程序,填寫并提交本單位的集中融資業務季度申請表,且應于每季度前10個工作日上報給財務機構,且包括該公司的基礎資料,最后財務機構按照各單位提供的資料,本著最大限度降低融資成本的原則選擇合適的金融機構,并協助各單位與該金融機構開展合作關系;另一種是代理形式的集中融資模式,它是指集團企業賦予集中融資管理主體代理權限,使其能代表集團與外部金融機構進行接洽、合同簽訂、籌集資金等業務。它的具體工作流程如下:獲得審批融資的成員單位要結合本單位的生產經營狀況及項目建設的實情來編制一份按類型及期限分別列示的年度資金需求計劃報告。成員單位申請需要使用流動資金時需提前30日向財務機構提出申請,項目資金則應提前半年申請,當財務機構不能融資時,應該提前通知成員單位,流動資金是提前30日,項目資金是提前90日,并說明具體原因,成員代理融資向財務機構提出書面申請時應標明融資的幣種、類型、額度、期限及用途等相關要素,還要出具書面授權委托書。財務機構在收到申請書后,要嚴格審查申請人的融資資格,審查評估其所提供的資料是否齊全與有效,如有效的該企業的營業執照復印件、組織機構代碼證書復印件、稅務登記證復印件、相應的法定代表人身份證明、近期的真實的財務報表、申請人及擔保人的貸款卡復印件等其他財務部門認為需要的其他相關資料,之后確定受理的單位,對于初審所提供資料不完整的對象,財務機構應在一周之內通知其一次性補辦相關材料及手續。財務機構確定受理后,就要制定合理的融資組合及方案,首先以自營方式提供資金,如果資金嚴重不足時,可以以成員單位代表身份進入市場,選擇金融機構并與之訂立融資合同,合同內容應包括貸款類型、用途、額度、利息、還款方式、雙方的權利義務以及違約責任等其他注意事項。財務機構屬于代理融資的情況的,可以代表該單位擬定協議,由融資申請人簽字、蓋章后才能將融入資金發放到存款賬戶里,且發生的貸款合同印花稅等相關費用由申請人承擔,財務機構只收取財務咨詢費用,不收取任何形式的利差,主要監控融資使用情況,督促融資人及時歸還借款,嚴格履行合同規定的義務。對于不按時還債的融資人,屬于自營貸款的財務機構可從其賬戶中扣除,屬于代理融資的,按照合同條款進行處理,在融資收付了結后,財務機構應及時協助成員單位辦理完結手續,如遇融資人要求延期的,財務機構應積極與外部金融機構接洽。
綜上可看出,前一種模式關注的是需不需要錢,主要是協助選擇、收集資料遞交,能否要到另當別論;后一種模式解決的是能不能要到錢,更注重結果,因此審批更嚴格、服務功能更多,專業性更強。它相當于承擔了部分銀行的工作。
雖說集團企業的集中融資模式在減少整體融資成本投入的方面有一定的優勢,但隨著集中融資模式的逐漸發展,它的缺點也開始顯現出來。
優勢。目前集團企業集中融資的管理主體大都選擇財務公司來代理,首先財務公司是企業資金集中的核心,能夠進行系統融資規劃,充分發揮自身的資金優勢、人才優勢、系統優勢及利用自身信貸規模的同時,還形成了對外部金融機構的價格談判優勢,其次是與貸款個體相比,財務公司可以代表整個集團企業與金融機構進行協議,能更科學地選擇融資渠道,提升融資結構,有效減少融資成本。
劣勢。首先分析審批模式下的集中融資的劣勢,因為在審批模式下,財務公司單純主要是審批融資人的貸款或融資行為,且當融資環境不理想時,外部金融機構加大收緊了對集團的授信及貸款,集團企業融資工作就越難,續借貸款的壓力也增大,加上集團沒有存款資金時,在與金融機構進行融資洽談過程中,議價能力就大大下降,融資成本也就不能減少,單個成員融資就更難。其次是代理模式下的集中融資的劣勢,該模式要求財務公司有一定的資金規模,才能形成在與外部金融機構談判時占有議價優勢,當企業缺乏資金,存款又不充足時,則集中到財務公司賬戶中的資金就很難形成強大的議價優勢。同時它還要求有一定的金融人才優勢,因為他們在設計最佳融資組合、確定代理對象范圍、受理對象的評估、融資談判及發行債券等工作中起著很關鍵的作用,專業人才的缺乏,會極大地制約財務公司實行代理集中融資工作。且該模式下增加了財務公司的融資壓力,因為財務公司除收取一定咨詢費用及債券承銷費用外,并無其他利益收益,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財務公司的代理融資積極性。
妥善處理資金歸集與集中融資之間的關系,強化財務公司的議價能力。屬于審批模式下的集中融資,在處于不景氣的市場環境時,集團的資金集中額也相對減少,這時可以適當下調對財務公司資金集中度的要求,促進各金融機構放寬對成員單位的授信及貸款;屬于代理模式下的集中融資,應由財務公司同時負責貸款事宜及存款管理,有助于協調金融機構和融資人之間的合作關系,且在談判是享有相對的議價優勢。
加強資金管理及專業金融人才的培養,努力實現從審批模式向代理模式的過渡。集團企業在做好對外源性融資工資的同時,也要加強內源融資的管理力度,形成并維持良好的內外穩定的融資渠道,財務公司要注重引進優質的外部金融人才以及培養選拔內部優秀專業人才,組建高素質水平的專業的融資管理隊伍,形成強大的人才優勢,工作人員要深學會入了解和評估各成員單位的融資狀況,能夠有效識別各種融資風險,并提出專業性強的切實可行的最優的融資途徑。在形成良好的資金管理及人才優勢的同時,逐步實現從審批模式下的集中融資向代理模式下的集中融資的轉變。
借助網絡遠程系統設計升級和更新,進行資金強化管理。通過升級金蝶EAS系統能將預算、資金歸集等功能組合個性化,它還能與網上銀行集成,集團銀行帳戶統管,實現銀企直聯。集團內部資金往來瞬間完成,提高了時效性,提供集團成員對內對外擔保管理,有效防范風險,到期業務全面提示風險預警等;經分析對比,使管理者更易從集團層面全局把控資金的缺口,資金的周轉期限等,內外部融資相結合,使代理模式的自主經營性更強。
優化改進對財務公司的指標考核,并充分利用集中融資的優勢。如代理模式下的集中融資,給財務公司施加了更大的融資壓力,影響了它的積極性,財務公司的服務功能相對上升,盈利功能也受到了一些影響。為了集團企業的融資成本能有所下降,建議可以強化對財務公司服務指標的考核力度,比如增加集中融資兌現率、融資成本率等指標。同時在集團企業資金絕對額相對較少的情況下,應適當放松對財務公司利潤、收益等指標的要求。
(工作單位:深圳市龍城投資集團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