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穎
世界歷史視角下的中國社會發展
◎孟繁穎
縱觀世界歷史發展,人類一直是進步向前的。在科技日益進步,文化信息交流更加頻繁的今天,中國與世界的發展進步關系,變得更加密不可分。基于此,本文從宏觀的世界歷史視角,探討中國社會的發展。
科學技術的創新發展,推動著人類與全社會的進步,加速了世界各國之間的聯系與融合。 中國社會的發展,經歷了早期的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不完整的資本主義社會以及現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從世界歷史視角來看,屬于比較完成的歷史發展體系。當前處理轉型時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更是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未達成績。這一社會發展進步的重要問題,值得我們研究探討。
世界歷史的含義。世界歷史理論的含義目前沒有明確的概念,但是,我們通過對馬克思主義世界歷史概念內在邏輯的推理分析,認為時機歷史包含著歷史的整體性與人類的全面性兩個層面,世界歷史是對歷史發展規律與歷史主體整體變革關系的一種科學揭示[馬晨穎.《家庭、私有制和國家起源》對我國國家治理現代化的啟示[D].蘭州理工大,2017.]。站在世界歷史的視角,看待中國社會發展的問題,我們能夠以更加客觀和長遠的歷史眼光,認識到社會變革是一部滾滾向前的歷史。
世界歷史理論的內容。 世界歷史理論的內容非常復雜,它既包含世界歷史轉變的動力因素,也包含其轉變的基本過程;同時世界歷史理論又對其深層次變革的本質進行研究。從當前世界歷史的發展動向來看,世界歷史的轉變主要是在資產階級和資本主義社會變革中出現的內在社會矛盾最為重要。馬克思主義觀點認為,世界歷史終歸是要向社會主義轉變,而目前我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取得的偉大成就,從世界歷史視角來看,更有可能成為社會主義實踐的成功國家。
科技創新能力與轉變發展模式扮演著重要作用。科學技術的進步,使得很多領域的分工越來越精細。在重要的科學技術領域,在近代鴉片戰爭之前的漫長歷史時期,中國社會經濟、政治、科學技術的發展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尤其是在封建社會時期,更是有著強大的元朝、繁榮的唐朝、發達的宋朝等等。不過到了明清時期,西方資本主義萌芽發展,中國社會在各個領域開始被西方超越[蘇流芳.馬克思世界歷史理論視域下的當代全球化研究[D].中共浙江省委黨校,2015.]。中國社會的封建農耕文明,被西方列強的蒸汽大炮所打敗。導致結果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國落后的生產力。而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生產力的長期落后,導致了近現代中國持續落后挨打的局面。
而經過近百年的持續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社會開始探索走出一條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來。盡管在這一過程中,挫折與磨難不斷,但是,堅強的中華民族部位挫折艱難,在科學技術方面,沖破西方國家的技術封鎖,不斷提高了國家的科學技術實力。科學技術創新能力的增強,逐漸為經濟社會發展方式的轉變提供充足的動力。例如,在企業生產經營方面,自改革開發之處,我們學習國外的先進技術、經驗和管理模式,再到大規模的貼牌加工時代,而直到今天,我國已經有一批技術先進的企業開始走出國門,到世界范圍內去投資,這源于國內企業技術實力的提升、資本實力的積累。因此,在這一系列變化發展的背后,都離不開技術創新,生產力水平提升的支撐。
科學發展觀是我國社會發展重要指導方針。如果說中國社會發展是一部漫長的歷史花卷,那么我們今天所處的位置正是這幅花卷成型的關鍵時期。在經濟經過一段較長時期的快速發展之后,國家的經濟發展水平一定達到一定的高度。在科學技術領域,我國在部分高新技術創新方面,已經有世界先進技術的追隨者變成了引領者。中國的高特開始在世界不少國家進行修建,高鐵技術促進了不少國家和地區與我國的聯系;中國的互聯網技術發揮后發優勢,已經成為世界上互聯網信息技術比較發達的國家之一;電子商務技術更是引領全球潮流。這一切科學技術發展的重要成果,歸根結底,源于我國制定的科學發展規劃,源于中國共產黨的科學領導。[黃月細,著.民主政治視域下的公民政治素質及其培育[M].廣東人民出版社,2011.]
當然,在看待我國社會、經濟、技術發展取得巨大進步的同時,也應該意識到在一定時期的粗放型發展,給我國很多地區造成了嚴重的資源破壞、環境污染。這些發展中出現的問題,需要在發展過程中解決,這就需要科學發展觀的指導。
科學發展觀的內涵充分體現了我們從世界歷史的角度去看社會的發展,現今我們最大的任務就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世界歷史發展的事實表明,我們不可能實現西方發達資本主義國家那樣的現代化,并且西方方式的現代化道路在我國也根本行不通。因為西方發達國家達到今天這樣的現代化水平是建立在對世界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的基礎之上的,我們不可能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消耗世界資源和能源,世界資源和能源是有限的,對資源和能源的過度消耗,極大地破壞了人的生存環境,直接危害到人的生存與發展。科學發展觀體現了我們從世界歷史的角度去考慮發展與代價的關系,在馬克思主義社會發展理論中,代價主要是被置于社會發展辯證法的語境中,它屬于歷史哲學范疇或發展哲學范疇,從而標示出發展與代價具有同時序性、內在共生性、辯證統一性。一方面,“代價”是社會發展的坐標和指南,它是社會發展進程中的反饋性、警示性、促動性因素,它既標示出現有發展模式的弊端,也預示了新發展模式的可能性路徑,從而使社會始終處于日新月異的動態進步之中。另一方面,“代價”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和牽引力。代價具有客觀必然性,依據代價與發展的辯證統一的關系可以得出代價未必帶來發展,但發展必然要付出代價,發展是人類通過揚棄代價以尋求更大進步的實踐。
通過上面的論述分析,我們知道了世界歷史視角下中國社會的發展,充滿了崎嶇坎坷的經歷,正如一個人的成長一樣。不過,在中國共產黨人的科學領導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定會朝著更加光輝燦爛的明天不斷努力奮斗,為世界歷史的進步與發展,書寫屬于中國的精彩篇章。
河間市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