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東閣
摘要:通過解讀政策,分析了綠色保障房戶型設計的限制因素,依據同時兼顧舒適度、公平保障政策的原則,提出了“小而精”的策略。以舒適度及使用率較高的兩室戶型為例,從多戶短廊、模塊化設計生產、分戶節能等多方面進行了標準層戶型組合、戶型設計,以期對綠色保障房戶型設計提供一定的指導和建議。
關鍵詞:保障房;綠色建筑;戶型設計
中圖分類號:TU24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9944(2017)22011403
1 現狀
保障房政策作為緩解我國住房民生問題的方法之一已經實行多年,雖見成效,可存在位置偏遠、配套設施跟不上、戶型標準過低、申請條件苛刻等諸多問題。綠色保障房存在許多制約條件,主要表現在自然環境條件、政治政策限制、經濟發展限制、規劃設計限制等多個方面。多數保障房選址偏重于偏遠郊區,一些高科技綠色建筑設計成本高,在設計建設中較少使用。設計師綜合考慮各方要求,不得不在進深、面寬、面積、朝向等方面妥協,綠色建筑戶型設計難度更加巨大。
2 綠色保障房政策對戶型的限制
保障性住房包括:經濟適用住房、公共租賃住房、廉租住房等。保障性住房戶型設計需滿足建筑面積、臥室、廚房、衛生間、使用面積系數等基本要求,還應考慮空間集約組合,家庭人口、成員組成,隱私習慣等因素。保障性住房套型主要分為Ⅰ型(單身、夫妻家庭,一代人)、Ⅱ型(夫妻家庭、核心家庭、主干家庭,兩代人為主)、Ⅲ型(主干家庭,三代人)。使用時間最長、范圍最廣的當屬兩室,兼顧總面積和舒適度兩方面,可作為保障房的主要戶型[1]。
3 綠色保障房戶型的設計策略
綠色建筑設計主要體現在:節約資源,即節能、節地、節水、節材、保護環境和減少污染方面[2],體現在保障房戶型設計中,則主要有以下幾點。
3.1 DIY與交互設計
用戶根據自身需求,通過DIY參與,設計師與用戶的交互設計,使設計更好地滿足使用者需求,避免后期戶型改造引起的浪費和環境破壞[3]。分隔類墻體的設置,根據需要選擇澆筑或“留白”,即降低工程成本,又避免增加用戶改造費用,避免人力、物力的浪費,以及形成不必要浪費和環境破壞。
3.2 短廊、多戶設計
保障房面積受限,設計時盡量通過短廊、多戶、減少公共空間的方法來減少公攤,提高得房率,以不提高總建筑面積和用地面積,創造更高質量的住宅品質。
3.3 新材料、新技術的使用
本設計采用的SI住宅結構體系是結構體(skeleton)和填充體(infill)完全分離,使得內部填充部品靈活設置,設備部品便于后期更新[4]。建筑材料可以使用更環保但價格不是很昂貴的建筑材料來實現節能、節約。
3.4 模塊化設計生產
設計時應避免或減少為了節約面積而節約面積的設計,即基本功能空間應滿足基本需求,空間設計時應考慮可用性和使用的經濟性,避免奇形怪狀設計、銳角或鈍角空間的出現,盡量避免定制家具的使用,盡可能使用常規家具尺寸;對戶型中相同的功能空間如廚衛、走廊實行統一模數控制,既控制面積也保障品質,必要時采取工廠加工成型,后期拼接,以降低成本,減少污染,保證質量。
3.5 分戶設置,節約資源
建筑以戶為單位安裝燃氣表、水表和電表[5]。保障房住戶多為夫妻或夫妻加未婚子女,通常白天夫妻上班,子女上學,晚上家中有人,在設計初期就實現分戶按流量計費,會減輕住戶經濟負擔,節約能源。
4 綠色保障房戶型設計
4.1 標準層戶型設計
方案標準層戶型組合特色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見圖1)。
4.1.1 短廊、多戶、少公攤
短廊設計減少廢空間,降低公攤面積,有利于控制每戶面積。同時,短廊設計減少壓迫,給人以舒適感。兩梯六戶的設計與商品房兩梯四戶性比,既減小了公攤面積,又提高了公共空間的使用率,電梯樓梯物盡其用,不浪費。剪刀梯的使用更有利于實現高容積率、高層的目標。6戶共同分攤12.4 m2走廊,公攤系數為22.92%。
4.1.2 好采光、通風、安全性好
6戶中有4戶實現了兩個房間南向采光,兩戶一個房間南向采光,采光戶數較多,通過走廊端頭北向窗戶實現純南向戶型的通透和通風。走廊對外,設窗,使各個戶型空氣流通,能更好采光,減少用電。每戶均有大陽臺,滿足洗衣、晾曬、儲物、觀景、采光、通風等多項需求。陽臺實現100%采光,這也有利于用戶形成良好地體驗。所有戶型均為明廚,均可直接對外,有著良好的通風效果,更安全,更舒適。
4.1.3 戶型方正完整,利用率高
照顧到每戶采光需求,核心筒北置,均南向,無暗房。同時戶型之間沒有穿插,每一戶都有足夠完整的墻面來擺放家具和裝飾,戶型簡潔實用,也更加有利于采光和通風。采用獨立起居室+餐廳(兼過道廳)的形式,突出了起居室的重要地位,強調其空間的獨立性和功能的舒適性。而餐廳作為停留時間較少的空間,加以弱化,與過道廳相結合,餐桌可以采用可上翻式的,節省空間,需要時放下,用后上翻收回,既方便經濟又靈活。
4.1.4 私密性保護
戶型盡可能地動靜分區,室內不同家庭成員活動互不打擾,功能分區合理。每戶都有獨立陽臺,而且通過控制朝向、進深等實現視線互不干擾,相互獨立,這在保護隱私方面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有利于提高綠色保障房的整體品質。
4.1.5 模數化,方便定制家具
三個戶型存在相似之處,在設計和施工時都利用工廠模塊化生產,既可以加快進度,也可以更好地節約使用資源,達到節能、環保的效果。模塊化設計思路,每個單元保持一致尺寸,在需要時裝配組合。簡化設計、施工等程序,而且有利于回收利用。
4.2 分戶型的變換調整和改造空間
分戶中不同模塊間的組合拼接,適應不同人群的住房需求和不同面積戶型組合要求,形成相應的標準層平面。利用各模塊的可替換性以及可拓展性的特點,將各戶型單元靈活組合,使得標準層具有普遍適用性[6]。每個人對于家都有不同的個性化想法和需求,所以提供一個可以后期改造、調整的居住空間。三個戶型在設計理念方便基本上一致,選取西戶型進行特色與變化的分析(見圖2)。
該戶型功能上滿足各個使用人群的需求,還可以隨著家庭成員的變化進行改進,同時通過干濕分離、動靜分區、增加通風采光、氣流與視線的引導和阻隔來提高使用感受和戶型品質。入戶門正對衛生間墻體,起到了照壁的作用,使來者不至于一覽無余,增加私密性。臥室大陽臺,充分考慮采光和通風,增加臥室的尺度感,增加舒適性。衛生間干濕分離,更合理、更高效地利用每個空間,而且如廁和洗漱并行不悖,互不打擾。廚衛相對集中,靜動分區,互不干擾。同時,避免廚房門與衛生間門正面相對,減少了尷尬和不利氣流。南側臥與客廳窗戶,入戶門與北側臥之間空氣流通性較好。空間上具有改造潛能,次臥除了作為臥室,同時可作為書房使用,增加空間的功能性和適用性,是功能的濃縮和組合。如果作為臥室,則可以結合拐角飄窗做書桌使用。
5 結語
綠色保障房戶型設計要兼顧保障的公平性和設計的綠色節能環保兩個方面,追求節約的同時應考慮居住品質和使用人的需求和感受,通過交互設計實現所謂的“小而精”;60 m2內兩室戶型頗具優越性,如何在節約而舒適、更好地利用土地資源為人服務是綠色設計的根本目的。
參考文獻:
[1]李 敏.廣州市50~70m2保障房工業化套型模塊設計策略研究[D].廣州:華南理工大學,2014:58.
[2]趙敬辛,張喜雨,劉叢紅.適合豫西南的保障房綠色建筑設計評價體系研究[J].建筑學報,2015(10):92.
[3]馮果川,蔣 琳,郇昌磊,等.從戶型到戶間從結果到過程——保障房設計的住戶參與[J].建筑學報,2012(5):21.
[4]馬玉潔.綠色保障房“工業化”集成技術策略研究[J].建筑經濟,2015,36(4):80.
[5]毛龍泉,劉建石,楊丹萍.南京市綠色保障房代表案例——花崗幸福城[J].建筑科技,2014(20):70.
[6]周聰蔭.廣州市保障性住房標準戶型研究再探——標準戶型組合平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4(8).
Abstract: Through interpreting policy, the paper analyzedthe limiting factors of the green-type apartment layout design and put forward the strategy of "small and exquisite", taking comfort and fair protection into consideration simultaneously. Taking comfort level and high utilization rate of two rooms model as an example,standard floor apartment layout and apartment layout design are provided from multi-storey short corridor, modular design and production, household energy saving and others with a view to providing a certain guidance for green housing door model design.
Key words: affordable housing; green building; door model desig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