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姝
(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廣州510006)
對于我國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變動趨勢的探索
張姝
(華南理工大學經濟與貿易學院,廣州510006)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各個領域的產業發展水平也不斷提升。在各類產業發展過程中,因為一些具體因素的影響,或者是為了更好實現某種效益,會發生產業集聚的現象,這對于促進各個產業的進步發展具有一定的作用,同時也會推動經濟的進步。通過不斷對高技術產業集聚情況進行研究與調查分析發現,隨著高技術產業發展步伐的加快,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與進步,目前高技術產業集聚的規模不斷擴大,但是也存在著集聚不平衡的現象,雖然集聚水平整體來看在不斷提高,但是個別的產業集聚程度并不高。所以,需要根據高技術產業集聚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分析,從而更好掌握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變動趨勢,促進各個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變動趨勢
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我國社會各個產業的發展步伐明顯加快,在產業的發展與競爭中,各個產業之間的聯系也在加強,特別是在一定經濟發展區域內,很多產業之間存在著合作、協作的關系,從而產生了一種正常的經濟現象,就是產業集聚。產業集聚的出現,對產業的快速發展,對資源的化利用、技術的共享等都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高技術產業發展迅速,已經成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不斷加深,但是在集聚程度上還存在著一定的差異,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采用科學的方法對此進行分析,全面了解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的變化趨勢,從而利用這種集聚作用,促進高技術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一)產業集聚的概念分析
產業集聚,一般是指同一類型產業在某個特定地理區域內高度集中的正常經濟現象[1]。對于產業集聚情況的研究很早就開始了,馬歇爾還提出“內部經濟”和“外部經濟”兩個重要的概念。隨之產業集聚理論的發展速度很快,因此也出現了許多流派,對于進一步分析產業集聚情況及其影響具有重要價值。
(二)產業集聚的模式分析
1.市場創造模式分析
這種模式主要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出現了專業化市場,為產業集聚提供了一定的市場信息和交易條件,致使產業的生產過程也在專業化市場附近集聚,最終,會推動一個具有完整產業鏈的產業集群形成,促進此地區經濟的進一步發展。
2.資本轉移模式分析
這種模式一般是在有產業轉移的情況下發生的[2]。較大規模的產業在發展中開始注重市場與經營成本,對其生產區位進行重新選擇,投資在一個新的區域,會對同類企業和相關企業有所影響,對其產生一定的吸引力,從而在地區匯集,資本轉移模式的產業集聚形成。特別是在外商直接投資的推動下,這種模式的產業集聚情況越來越多。
(三)產業集聚的形成類型分析
1.指向性集聚類型
這種類型的產業集聚主要是對一定區域內的某種優勢條件充分利用,從而形成產業集聚[3]。一般優勢條件主要有存在大量的廉價勞動力資源、生產原料較為集中、交通便利、市場集中等等。這些優勢條件成為產業集聚的指向性因素。
2.經濟聯系集聚類型
這種集聚類型主要是在一定區域內,為了加強各個相關企業之間的聯系,為企業發展創造良好的外部環境,從而產生的產業集聚。經濟聯系集聚又可分為橫向和縱向兩個類別的集聚類型。橫向經濟聯系主要是以地區的主導產業和部門為中心發生的聚集情況。縱向經濟聯系主要是以企業的投入和產出為聯系產生的集聚現象。
(四)產業集聚的意義與作用
1.有效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
在產業集聚情況下,各個企業之間的聯系加強,既能獲得較好的外部經濟效益,也會促進自身發展規模的擴大、生產效率的提高,更好實現內部經濟效益。總之,整體上會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4]。首先,降低了原料產品的成本,減少了交易費用,降低了產品的產出陳本。其次,促進企業明確分工,協作水平提高,勞動生產率顯著提高。再次,產業集聚使產業的生產供應商對其信任感更高,與供應商之間的合作更加穩定、高效,對于企業所需要的信息掌握得更加及時。最后,企業的談判和洽談能力提升,有助于企業付出較少的代價得到更好地公共服務。此外,促進了當地就業發展。在產業集聚情況在下,能夠為當地人才提供更好的、更多的就業機會,降低了就業壓力,又降低了企業的人力資源成本。
2.有利于促進產業的創新發展
在產業集聚情況下,企業之間的聯系加強,創新水平也會因此提高。在產業發展中,新技術、新產品、新工藝等傳播速度非常快,相關企業在分析自身發展實際情況的基礎上,很容易發現自身的缺陷,受到啟發,從而研發新產品、新技術,開辟新市場,從而促進自身的新發展。另外,由于產業集聚,企業員工、領導之間的交流機會增加;由于不同的思想和工作方式的交流、碰撞,會生發出創新意識,從而實現創新舉措。
3.提高了企業的競爭能力
在產業集聚狀態下,企業之間除了聯系加強,合作機會增加,競爭也更加激烈。無論是企業的生產要素、生產條件、戰略機構、管理規劃等各個方面都存在著競爭,企業為了提高自身的競爭力,努力提高自身的競爭條件,促使企業之間、行業之間甚至是區域之間的競爭力不斷提高。有競爭才有動力,有動力才能發展。這是在競爭環境中實現企業更好更快發展的重要原因,更是產業集聚帶來的競爭效益。
(一)從國外研究情況來分析
在國外研究高技術產業集聚過程中,主要是對產業集聚程度進行測算。主要以基于洛倫茲和基尼的研究理論為依據進行研究[5]。首先,洛倫茲的曲線理論對社會平均程度進行揭示。基尼的理論主要是基尼系數。通過利用這兩種理論方法,對產業集聚進行測算研究,其中產業集中度和赫希曼指數成為市場結構衡量的主要方法。還有區位商則,是對某一地區的專業化程度進行測定,從而揭示此地區的產業集聚情況。在以上這些方法的基礎上,經過研究,一種新的產業集聚程度測算方法出現,就是地理集中指數,這是一種比較科學的測量方法,有助于更好地對產業集聚程度及其變動趨勢進行研究。
(二)從國內研究情況來分析
高技術產業集聚的發展速度較快,這與高技術產業的創新與進步關系很大。高技術產業集聚實際上是在高技術行業的發展中,具有關聯性的企業、部門或者機構,在一定的地理區域內,形成的集聚現象。高技術產業集聚本身也具有自己的特點:其一,結構較完善,外圍支持體系較健全。其二,具有一定活力和創新性。在高技術產業聚集中,以高技術制造業的發展為核心,這也是區域經濟發展水平高低的關鍵。高技術產業的集聚程度影響了區域經濟的發展水平,集聚程度越高,區域經濟發展實力越強,發展水平越高。反之,區域經濟發展則較為落后。因此,對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及其變化趨勢進行科學分析,對了解我國經濟發展,把握經濟發展趨勢與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如今,我國對高技術產業集聚的研究已經進入了定量和實證階段,在研究產業集聚程度及其變動趨勢上,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也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如產業集聚程度測算方法的選擇缺乏統一標準、產業集聚程度指標不能準確確定、國內外測量標準帶來的一定測算誤差等。現在對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的具體測算中,主要采用的是應用較為廣泛的地理集中度指數方法,通過對測算方法的具體研究、分析,合理選取數據對其進行說明,根據我國高技術產業集聚情況對其集聚程度進行實際測量計算,從而科學分析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變動趨勢,促進我國經濟的良好發展。
在地理集中度方法的研究中發現,在空間基尼系數大于零的情況下,不一定會發生產業集聚現象,還需要考慮企業的實際規模。如果應用基尼系數方法對一個地區的產業集聚程度進行測量,以此對不同產業的集聚程度進行比較,會在企業具體規模或者地理區域范圍的影響下,產生一定的誤差,不能準確判斷出一定區域內產業集聚程度及其變動趨勢。空間基尼系數理論沒有結合企業規模和代理區域范圍對產業集聚程度進行測算,導致產業產業集聚程度測量結果不真實。正是Ellision和Glaeser發現了空間基尼系數理論的缺陷,再在此基礎上進行改進與創新,從而提出了新的計算方法,為產業集聚程度計算提供了一個相對更為科學的依據。具體的測算過程如下。
首先通過利用空間基尼系數的具體表達式進行計算,能夠把某個區域的某個產業的具體人數、所占就業人數比重以及在全國此產業就業人數的比重等具體的參數聯系起來,從而計算出空間基尼系數的期望值。其次,再根據相關數據反映出企業的規模情況。最后,根據計算出的各個數據參數,計算出HHI指數,進而推算出地理集中度的科學表達式,把各個部分的數據代入具體的表達式中進行計算,就可以計算出我們所研究的各種技術產業的實際集聚程度。在對不同區域的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進行比較分析,就可以判斷出其具體的變動趨勢。
(一)樣本數據的選取情況分析
在研究樣本數據的選取中,都是選擇國內相關部門的權威投機資料[6]。結合地理集中指數的具體計算公式,對相關事件序列數據進行收集、整理。這些相關數據的具體內容主要有,不同地區的高技術產業在全國不同行政區域的劃分情況,企業和單位的具體數量,從業人員的平均數據,以及按地區換分的全國不同城鎮的就業人員年末數量等等。
(二)計算情況分析
首先,對赫芬達爾指數計算方法進行分析。在產業集聚程度的計算過程中,一般的方法是對企業在當地的市場占有率的平方和進行計算,同時,結合關于市場規模大小的準確數據,再對企業和行業的總產值進行選擇。在運用地理集中度指數方法計算過程中,對赫芬達爾指數進行計算,主要是為了更好地反映出企業的實際分布情況,所以要對此區域內的企業從業人數和企業數量進行了解。其次,再從Ellision和Glaeser的計算情況分析,在具體計算中,主要以美國國家政府公布的制造業人口普查數量信息為依據,根據人數標準,對企業的規模進行分類分析,在此基礎上,完成企業市場占有率平方和的計算。但是在我國的實際計算中,政府部門公布的制造業人員數量統計數據并沒用,這就缺少了可靠地依據,在計算赫芬達爾指數時,不能直接應用Ellision和Glaeser的計算方法,需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節和改變。對地理集中度測算方法來說,主要反映的是行業在整體上的集聚程度,可以先忽略企業的規模差異性。也就是在缺乏制造業人員數量統計數據的情況下,人為假設企業的規模程度相同、就業任何數分布均衡,這樣計算的赫芬達爾指數并不精確,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也不會對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的計算和比較產生實質性的影響。
(三)具體計算方法的選擇
根據企業就業人數計算赫芬達爾指數,根據企業數量計算赫芬達爾指數,這兩者計算方式的結果是不同的,但是二者之間也會具有一定的關聯性,也就是二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進行替換。在實際計算中發現,按照企業數量對赫芬達爾指數進行計算,得出的結果往往會比另一種計算方式得到的結果小。在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的研究中,主要是指產業集聚在功能上的聯系是企業生產者和企業在地理區域上的集中,并不同于一個或多個特大規模企業的就業人數在地區域中的集中,因此,使用按企業數量計算的赫芬達爾指數對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進行衡量更為準確,這也是本文在研究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中選擇這種計算方法的主要原因。
通過對計算過程進行分析,得出具體的計算結果。根據不同類別的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計算情況來看,發現其集聚程度的具體表現具有一定的差異性。具體分析如下:首先,對于醫藥制造業來說,主要是一種低集聚分布狀態。其次,對于醫療設備及一些儀表制造業來說,具備了一定的集聚程度,但也不是很高。再次,從航空航天制造業和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情況來看,其集聚程度較高,但是其地理集中趨勢比較平緩。最后,電子及通信設備制造業,其規模不斷擴大,地理集中度也有所降低。根據情況分析發現,除了航空航天制造業和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制造業產業集聚程度較高,其他三類高技術產業在地理分布上趨于分散。
根據最終的判斷分析,對以上三類高技術產業地理分布分散趨勢的具體原因進行分析。首先,國家對高技術產業發展給予相關政策的支持。致使高級技術產業發展規模不斷擴大,類別也較多。高技術產業對國家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科學技術的競爭能力提高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對于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經濟效益的增加等具有很大的促進作用。在政策的支持下,擴大了該技術產業的發展規模,對高技術產業的集聚和分散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其次,經濟環境的變化。隨著經濟發展環境的不斷變化,對高技術產業的分布情況也具有一定的影響。一般產業發展規模擴大,其地理集中度也會提高,但是企業在地理上的集中又會提高地區的物價水平。在國家經濟穩定增長、需求穩定的環境中,產業的增長會減小甚至抵消生產成本提高所帶來的影響,這種情況下,高技術產業的集聚就會得到持續發展。但是,如果經濟增長緩慢、需求不穩定,產業的增長就會降低,那么,生產成本過高帶來的影響就會阻礙產業的發展,從而使高技術產業集聚無法維持。
(一)與我國大型經濟圈發展相結合
在各個地區的高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要注重與大型經濟圈相融合[7]。根據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程度與水平,在我國經濟發展中,劃分了影響意義極大的經濟圈。如環渤海經濟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珠江三角洲經濟圈等,經濟圈內的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較高,發展水平較高。因此,各個地區的高技術產業要向經濟圈看齊,采取有效的發展措施,主動融入到經濟圈的發展中來,就近融入高技術產業發達的區域,實現自身的快速發展,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加強建設高技術產業基地
在各個地區的高技術產業發展中,要結合本地區的經濟發展優勢,利用地區經濟發展條件,利用本地區的高技術產業開發區,制定科學合理的發展制度、政策,不斷創新,加強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8]。此外,要抓住發展機遇,如國內產業轉移等,發展自身的優勢,增強競爭能力。要主動引進先進的技術、成功的經驗,引進外商投資,提高市場占有率,促進自身的快速發展,從而提高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的水平,促進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的提高,帶動地區經濟水平的提高。
綜上所述,產業集聚是區域經濟發展到一定水平的正常經濟現象,也是促進我國經濟發展不斷進步的關鍵。而高技術產業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動力,有利于提高我國經濟水平和科技水平。通過對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的科學計算,科學分析其變動趨勢,對于促進高技術產業的新發展,推動我國經濟的新發展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1]許 ,石冬蓮.我國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變動趨勢研究[J].青海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1):32-36.
[2]許 ,石冬蓮.我國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變動趨勢研究[J].知識經濟,2013,(1):11.
[3]席艷玲,吉生保.中國高技術產業集聚程度變動趨勢及影響因素——基于新經濟地理學的視角[J].中國科技論壇,2012,(10):51-57.
[4]戴航.我國高技術產業技術創新研究[D].合肥:安徽農業大學,2012.
[5]林晶.高技術產業集聚變動趨勢的實證研究[J].中國高新技術企業,2014,(8):1-2.
[6]阮光珍.高技術產業集聚成長機制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3.
[7]阮光珍.高技術產業集聚成長機制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0.
[8]孫鑫.高技術產業集聚對經濟增長的影響研究[D].青島:中國海洋大學,2015.
[責任編輯 王燕文]
F127
A
1673-291X(2017)23-0036-03
2017-04-12
張姝(1994-),女,湖北人,碩士研究生,從事區域經濟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