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玲
(西安城市建設職業學院,西安710000)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現狀及政策建議
楊曉玲
(西安城市建設職業學院,西安710000)
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活動逐年增長。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通過海外投資在尋求先進技術、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管理經驗、拓展營銷渠道等方面均取得了良好成績,且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占據重要地位,已成為經濟發展新的支撐力量。同時它也是中國企業進入國際市場的有效途徑,其作用及影響不容小覷。通過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現狀的分析,提出針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活動的政策建議,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與海外商業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投資現狀;影響因素;政策建議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國與國之間的經濟界限越來越模糊。國際金融危機的發生,導致全球資產規模大幅縮水,企業債務規模增加,同時國內經濟持續增長,經濟基礎堅實,形勢良好,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了大有可為的戰略機遇。近年來,我國多數企業進行海外投資發展的嘗試,以尋求先進技術、提高品牌知名度、提升管理經驗、拓展營銷渠道等為基本目標,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根據《中國企業全球化報告》藍皮書統計,2015年中國對外投資首次超過來華投資,投資規模擴大近10倍,投資領域、投資形式、投資目的愈發多元化,種種跡象表明,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但東道國與中國在法律、文化、管理等諸多方面存在差異,以及中國企業大規模海外并購對東道國企業產生沖擊,致使東道國政府推行投資保護主義政策,導致大量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不成功。本文著重分析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存在的現狀、影響因素及所提出的相應的政策建議,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與海外商業發展提供參考與借鑒。
(一)投資者規模逐漸擴大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對外直接投1 456.7億美元,相對于2014年的1 231.2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8.3%。普華永道于2017年1月12日發布的《2016年中國企業并購市場回顧與2017年展望》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金額達到2 210億美元,增長246%。其中,51起大額海外投資交易金額超過了10億美元,幾乎是2015年的2倍;海外并購在2016年交易額達11 409起,交易數量上升21%,交易金額達7 700億美元,同比增長11%。與“入世”之初的海外投資金額27億美元相比,增長的幅度堪稱驚人,成為世界第二大投資大國。
(二)海外投資主體發生變化,民營企業成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主力軍
2012年6月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外交部等八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積極開展境外投資的實施意見》,致使中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在數量和金額上突飛猛進。根據中國與全球智庫(CCG)數據庫數據,中國民營企業對外投資呈現爆炸式增長,同比增加296%,相當于2013年的3倍,占當年總投資案例數的69%;從2014年的數據看,中國民營企業已成為中國海外投資的主力軍。
(三)海外投資領域趨于多元化
我國企業海外投資涉及采礦業、金融業、計算機行業、文化體育與娛樂業等各行各業。根據國家統計公布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制造業、金融業、信息傳輸/計算機服務和軟件業對外直接投資凈額分別為199.9億美元、242.5億美元,68.2億美元,同比增長分別為108.5%、52.3%、115.2%。根據數據顯示,我國從最初的勞動密集型企業向多元化的行業結構演變,且對技術密集型的對外直接投資比重逐年上升。
(四)中國企業海外并購在對外投資中所占比重保持增長勢頭
海外并購是企業實現快速發展,進軍國際市場的有效途徑。近年國內企業海外并購的數量逐年增長,2013年248起,2014年實現跨越式發展,并購案例413起,增長66.5%;2015年持續增長達到579起。中國企業海外并購通過三種方式:橫向并購、縱向并購、混合并購,所占比例分別為87%、5%、8%。中國企業海外并購成功的案例達到40%,高于全球25%的平均水平。
(五)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動因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由于資金實力、發展階段、經驗積累等不同,海外投資的動因也不盡相同,具體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開拓國家市場,實現企業跨越式發展;(2)獲取品牌效應;(3)獲取國際先進企業技術和人才;(4)獲取國外原材料,利用當地勞動力資源優勢。典型的案例有:聯想并購IBM的PC業務。聯想通過并購IBM,獲取品牌影響力,打開國際市場,以年銷售額130億美元成為全球第三大個人電腦生產廠商。吉利并購沃爾沃。通過并購,吉利在獲取了技術的同時也獲得了沃爾沃的品牌效應,目前吉利由國際團隊打造的高端、豪華車型“博瑞”已面向全球市場推出,并受到消費者的歡迎,增強了中國消費者對自有品牌的信心。
(一)制定一套完善的規避風險的保障措施
面對近年來中國企業海外風險事件,2000年外交部發布了《中國境外領事保護和服務指南》,2006年出口信用保險公司發布了《國家風險分析報告》,2008年商務部發布了《對外投資合作國別(地區)指南》,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了一定的風險擔保,但仍然處在探索階段,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不能滿足現階段中國企業海外投資規避風險的作用。因此,相關政府部門應針對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建立一套系統的海外風險規避體系,幫助中國企業在海外投資經營過程中進行風險評估,具體可從下面幾個方面著手:(1)促進國內標準的統一與更新升級,建立行業相關國外標準總覽。幫助國內企業了解國外行業各項標準,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參考。(2)建立信息共享平臺。整合海外市場信息,搜集成功及失敗的案例為國內企業提供投資依據,減少信息搜集成本。(3)加強政府監管制度,防止各種違法、違規行為,如轉移國內資產等。(4)建立和完善海外應急及快速反應機制。(5)提供政府政策支持,如“一帶一路”政策的提出為我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了政策支持。根據中國與全球化智庫(CCG)數據,中國企業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投資規模集中在1億—10億美元的投資案例高達407起,大約占總投資的63%;其次是10億—100億美元的大規模投資比較多,達121起。
(二)樹立企業品牌形象,縮小企業身份落差
中國企業往往在國際市場上被冠以“低端產品”的身份標簽,“中國制造”一度被認為是貶義詞,局限了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發展,企業身份的落差也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并購帶來一定的不利影響,為推進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成功率,需要提升企業自身組織身份,進而縮小與國外高端品牌的身份落差,2015年我國出臺了《中國制造2025》規劃,以提高中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品牌形象,扭轉國外市場對“中國制造”的印象。可通過兩種方式:(1)通過提高產品質量樹立全球化品牌形象。例如,海爾在美國市場主推高端家電。全球消費電子報紙《TWICE》對2007年美國家電市場發展進行了年度盤點,報道認為,“海爾在美國依靠不斷的技術進步,成為2007年美國家電市場發展的新亮點。”(2)以“技術換市場”,樹立品牌形象。例如,鄭州宇通集團有限公司,采用“技術換市場”的模式進軍海外市場,在向古巴市場出口客車散件的同時也輸出技術和品牌,并為當地培養人才,實現了產品、技術和品牌的同時出口,在當地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
(三)根據企業戰略目標,制定投資方案
海外投資戰略目標不同決定著企業投資的形式及時機。因此,國內企業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1)應做好海外投資的前期調研工作,包括經濟可行性分析、技術可行性、推行可行性分析,如人民幣匯率的變動及預期,人民幣升值為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提供了一定的機遇,但人民幣匯率的預期將決策著未來海外投資的成本變動。(2)了解兩國雙邊投資保護協定簽署情況,以及簽署的具體范疇,掌握兩國法律和政策環境的特點以及同類型企業海外投資的經驗和教訓,從而制定一體化的海外投資風險防范方案。(3)參加政府舉辦的外經貿業務知識培訓。了解海外投資所必備的知識,可減少海外投資風險,降低投資成本。(4)參加政府舉辦的經貿考察團,了解東道國的市場信息,培養國際眼光和戰略思維。
(四)國內企業要不斷完善自身內涵,為海外投資做充足準備
1.不斷完善自身知識儲備。通過多種途徑獲取海外投資相關知識,與行業內競爭者、供應商、顧客及政府部門交流學習,及時掌握市場信息,尋找市場機會。
2.提升資源整合能力。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獲取東道國企業資金、生產技術、品牌影響力、營銷渠道的同時也存在當地員工的管理問題、與母國公司企業文化、管理制度的融合問題,因此,怎樣整合所有資源關系著投資的成敗。
3.合理制定跨國經營策略,分階段、分步驟做好海外投資工作,切不可盲目投資,需不斷完善企業自身能力。
4.通過技術創新,創建企業核心技術,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在海外投資經營,不僅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同時也面臨本國市場競爭。在海外投資獲取先進技術,將促使國內、國際同行業企業加大科技投入,提升研發實力。因此,海外投資企業在原有技術上更應該加大力度,進行技術創新,形成企業核心競爭力,實現產業結構升級。
(五)培養具備高素質的海外經營管理人才
人才因素是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的重要因素,制約著企業在海外投資的成果及可持續性。涉外企業可從不同方面培養具備高素質的海外經營管理人才。(1)國內外派人員。該種方式需要外派人員掌握外語、法律、管理等多專業技能,可通過職業經理人市場招聘具有一定海外經歷的管理人才。(2)在當地招聘管理人才。在東道國招聘高素質人才,具有一定優勢,如對當地風土人情、宗教信仰、法律法規等比較了解,降低了投資風險,但同時也存在對中國企業文化的認同感問題,需要企業權衡利弊。(3)海外并購企業可保有原有企業管理人員及員工,保持原企業獨立性。(4)完善企業人才庫,培養并儲備人才資源,為企業海外發展的可持續性提供保障。
(六)創新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模式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不論是數量還是金額都在逐年增長,是國內企業進軍海外市場的有效途徑。原有的“單打獨斗”式的投資模式不僅增加了投資成本也降低了投資成功的概率,因此隨著海外投資規模的不斷壯大,應建立“集群式”的投資模式,在海外建立工業園區、建立海外投資平臺等方式能有效降低投資成本,實現信息共享和人才互補,能大大提高海外投資的成功率。
同時,中國企業海外投資應從“追求數量”向“提升質量”轉型,避免盲目追求數量上升而忽視質量提升。跨境投資的目標之一便是樹立企業品牌形象,只有提升質量,讓世界認可“中國制造”,才有可能樹立中國企業產品形象。正如格力在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紐約時報》上刊發的廣告語“讓世界愛上中國制造”。
中國企業海外投資為我國國內經濟發展帶來巨大利益:(1)海外投資可以有效解決我國國內行業產能過剩的問題,同時也可開拓國際市場,提升我國企業行業標準以及我國企業國際競爭力。(2)海外投資可以較低價格獲取國外生產資料,減少運輸成本,減少能源浪費,緩解環境污染等問題。(3)根據相關數據驗證表明,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對國內就業產生顯著的正向促進作用。
中國企業應該不斷總結經驗,重視與當地的專業機構合作,了解當地的投資環境、文化,留住并購企業的核心人才,勇于擔當社會責任,重注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1]邵安菊.擴展海外市場的古巴模式[J].企業管理,2016,(10):70.
[2]齊曉凡,丁新舉.“一帶一路”戰略下中國企業海外投資風險應對[J].企業管理,2017,(1):85.
[3]楊勃,杜曉君,蔡靈莎.組織身份落差對跨國并購合法性的影響機制——基于上汽和TCL的探索性案例研究[J].經濟管理,2016,(9):76.
[4]李磊,白道歡,冼國明.對外直接投資如何影響母國就業?——基于中國圍觀企業數據的研究[J].經濟研究,2016,(8):144.
[5]湯臨佳,范彥成,池仁勇,程聰.跨國投資活動中的經驗學習和經驗誤用效應研究——來自中國企業對拉美投資的經驗證據[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6,(36):101.
[責任編輯 王燕文]
F407.1
A
1673-291X(2017)23-0181-03
2017-04-04
楊曉玲(1978-),女,陜西西安人,碩士研究生,講師,中級經濟師,從事戰略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