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軍
內地高校新疆籍學生心理安全探討
◎李永軍
眾所周知,“心理問題”,尤其是心理安全問題是內地高校新疆學生這一群體的首要課題。內地高校新疆學生的心理問題較突出的,特別是心理安全難以得到滿足,總覺得不踏實,從而引發各種心理疾病。針對內地高校新疆學生存在的心理安全問題,采取應對措施,是學生健康成長,培養合格人才的關鍵。
內地高校新疆籍學生彼此之間在文化基礎、生活習慣、心理素質、思想道德素質等方面存在較大差別,與內地學生也有很大差異,再加上民族問題的敏感性,從而形成了內地新疆籍學生教育教學工作的特殊性和復雜性。而他們遠離家鄉、遠離父母來到內地高校學習、接受教育,可以想象,他們承受著巨大的思想和心理壓力。因此,對于這些“特別”的孩子來說,心理安全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新疆籍的學生由于母語的差異與當地的學生的差距在意料之中,遠離父母的孤獨,繁重學習的壓力,人際關系的無助,青春期的躁動等,往往引起新疆的學生的心理不安全感。本人就內地高校的新疆生的心理安全問題進行探討,并試圖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
孤獨感如影隨形,經常處于無助狀態。孤獨是一種認為自己被世人所拒絕、所遺忘,心理上與世人隔絕開的主觀心理感受。是缺乏與人交往的結果,又是難以與人交往的心理問題。新疆籍的學生不擅長與同學和老師溝通,有困難不敢找同學和老師的幫助,在陌生場合或老師在場的情況下,更加緊張,往往致自己于被動孤立的地步。
學習壓力大,一些學生因心理問題導致考前身體不適。學習是新疆生的主要任務,到內地接受優質教育,將來找個理想的工作,理應是每位新疆學子的美好夢想。他們考入這所高校,都被平均分到每個班里了,一個班里只有幾個新疆生,在班里新疆生的學習基礎、學習習慣,無法與本地學生相比,想學好,是好事,但不是說想學好,就一定能學好。每一次開始,對新疆生來說,都是一次折磨,能進入本地學生領先行列的人簡直是鳳毛麟角,絕大部分學生只有墊底的份。四年,就是這樣周而復始,心理由此變得越來越強大。“我自認為學習是努力的,也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但考試卻又是班上的尾巴,這樣下去還有什么意思”,有這種情況的學生不在少數。
過于敏感,疑心重。高校學生自尊心強,但往往容易走向反面,形成極度自卑心理,再加上人際交往的困難,不良的學習表現,導致疑心重,過于敏感,總覺得有同學在背后說自己的壞話,或給自己使壞,老師或同學的一個動作,或者不經意的一句話,便以為是在議論自己,琢磨半天,努力發現其中的“潛臺詞”。
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培養良好心理素質。學生的心理問題,很大程度是來源于對健康心理知識的淡薄,開展正面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會學生掌握必要的心理疏導方法,學會自我宣泄,自我賞識。利用每月的例會,請心理老師開展團體心理輔導,讓學生學會以積極的態度對待自己的心理障礙。充分發揮心理咨詢室的作用,引導學生學會傾訴、學會傾聽,合理發泄不良情緒,用積極情緒代替消極情緒;淡化被動受教,培養學生自我疏導的自助能力。充分利用社會力量,多渠道開展情感輔導。
加強學習管理,減輕來自學習的壓力。分層教學、分層輔導,對于解決學習的兩極分化無疑是有幫助的。基礎好、習慣好的學生,鼓勵他們學會自主探究,老師重在點撥、指導;學業成績差的學生,開小灶,補基礎,增強他們的自信心,減少憂慮,增強心理的安全感。開展結對子活動,新疆學生與本地學生結成一對一的學習小組,發揮本地學生的積極性,也加強了民族團結。利用周末晚自習時間,組織小老師輔導,實行同伴助學,增進同學間友誼。
多渠道優化學生成長心理環境。學生間認識了解,除了日常生活的接觸渠道外,通過各種各樣的活動,在活動中增進了解,解除戒備心,增進人際關系,是個重要的途徑。組織學生走出校園,走進社區。參觀大型企業,了解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考察名勝古跡,了解祖國大好河山,加強對本土文化的理解,有利于民族文化的交流,培養開放的胸襟;探訪社區殘障人士、獨居老人,學會關心他人,懂得感恩。
加強家校聯系,完善心理支持系統。爭取家長對學校工作的理解,配合學校做好其子女的教育工作。內地高校新建籍學生這一特殊群體,牽掛著萬千家庭,對這一代人教育的成功與否,關乎祖國西部邊陲的安寧和發展。因此,必須高度關注這一群體心理安全問題,引導他們正確認識自身身心發展特點,掌握紓解心理壓力的方法和技巧,健康成長成為建設西部的合格人才。
教會學生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內地高校的學生,來自不同的民族,家庭條件、個性特點、思想素食和文化水平各不相同,對事物的認識自然也不一樣。“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的道理同樣適用于此。教給學生一些自我心理調節的方法,對培養他們良好的心理素質來說,是有益的保證。而最好的心理調節方法就是與人交流,要教會學會傾訴或聽別人傾訴。在工作中,我們發現,較之內地學生,新疆的部分學生脾氣暴躁,遇事更容易沖動,如不及時談心交流,他們很可能會因承受壓力太大而出現極端行為。因此,要經常與他們談心,讓他們在有什么想不通的事時,及時找信任的朋友、老師說,痛痛快快地說,宣泄一下自己的情緒,適時排解心中的煩惱與不安、緊張和焦慮,在自我調節中保持健康的心理。
有的放矢開展學生個別心理談話。注重對心理上存在明顯障礙和行為上存在較多問題的學生進行個別談話,在談話中注意順應學生中較強的成人感和獨立意識,保護他們敏感的自尊心,尊重他們的正確主張。如有針對性地與思鄉情緒較重的同學談心,把他們視為自己的親人,幫助學生適時調整好自己的情緒,樹立自信、自立、自強的健康心理。
(作者單位:塔里木大學; 目前在浙江師范大學從事內地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管理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