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瑛
探究漢語言文學在網絡環境下的傳播
◎李瑛
互聯網的發展為生活帶來了巨大的改變,一方面,它改變了人們的學習方法,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平臺和方法,另一方面,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一定的誤導,也給漢語言文學的發展造成了一定的沖擊和影響。本文將主要分析網絡環境下漢語言文學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法。
漢語是我們中華民族文化精髓的體現,也是國家文化的傳承,而漢語言文學,更是對我國漢語文化的弘揚和傳播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漢語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語言,也是世界上最難掌握的語言之一,但其最有趣的地方之一,在于它是一種意音文字,表音的同時也有表意的作用。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方式,以老師作為主導,單方面的進行授課,形式單一,空洞乏味。通過網絡多媒體來進行漢語言文學的教學,不僅打破了傳統教學的局限性,同時可以有效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而網絡文化中的內容質量良莠不齊,致使學生們在學習過程中受到一定的誤導和阻礙,使漢語言文學得不到良性傳播。
網絡流行語的沖擊。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文化對生活產生了越來越大的影響,特別是網絡流行語的傳播,那簡直是以“流星雨”般的速度在發展。從開始的網絡社區、線上聊天,逐漸蔓延到現實生活中來,豐富了人們的表達形式和表達效果,并被更多的人接受和使用。網絡流行語發展的如此迅速,也正是因為其使用方便,讀起來通俗易懂,而且內涵幽默,比如“紅紅火火恍恍惚惚”,乍看之下,你可能并不懂這句話的意思,但它其實就是“哈哈哈哈哈”的另一種表達形式,形象鮮明,又獨具特色,這就是網絡流行語的普遍特點。
然而,網絡流行語的發展也對漢語言文學的傳播產生了一定的沖擊和不利因素。在這些網絡流行語中,很多的語法結構、形成規律都和漢語言規范不符,特別是對一些正處于漢語言文學學習中的學生來說,對其正確的使用和學習漢語言產生了一定的誤導和影響,更不利于漢語言文學的傳播和發展。
學習方式的改變。生活節奏的加快,使人們的時間變得越來越難以掌控,傳統的閱讀方式和學習方法已無法滿足快節奏的生活需求,此時,知識碎片化的理念也應運而生,通過盲目地追求知識的數量而忽略其質量,導致人們雖然看上去很努力,但卻依舊沒有學到什么有價值的東西,更不用說把知識化為己用。這種現象在身邊隨處可見,為了快速掌握一門技能或藝術,直接選擇閱讀《XXX快速入門指南》類的書籍;為了迅速地閱讀完一本書,去學習快速閱讀法,甚至直接去找這本書的精簡解讀版。如果按照這樣的情形發展下去,不僅會使人們的思考和學習能力降低,更會對漢語言文學的發展產生嚴重的影響。
傳統教學和現實生活的脫節。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漢語言文學,以重視教材內容、理論基礎、知識概念為主,已不再適合現在這種需要多實踐性、重互動性的教學模式,無法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的需求。網絡文化的快速發展也催生了更多網絡文學作品,從最開始的論壇,社區,博客,再到現在的微博,公眾號,知乎,各種各樣的網絡文學平臺,這些網絡文學無不對學生的語言習慣、寫作方法、思維模式等造成巨大影響。而長期的閱讀這些網絡文學,對語言文字的使用和學習能力都得不到有效提高。
文化受眾的變化。受網絡環境的影響,使得現今文化信息的受眾和地位發生了相當大的改變,從而導致傳統信息交流平臺與網絡信息交流平臺之間存在著本質上的差別。傳統的漢語言文學教學中,作為受眾一方的學生,只能單方面的接受大眾媒體所傳遞的信息,而無法進行充分的、平等的交流和溝通,使學生沒有表達自己觀念的平臺和方法。而網絡平臺的興起使這種情況得到了改變,學生們通過QQ、微博、論壇、社區等各種平臺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再受到傳統信息交流平臺的限制,同時改變了人們的寫作習慣及語言習慣,減少了對傳統信息媒介的敬重感和依賴感。
規范漢語言教學方式。對于網絡流行語的發展和影響,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方式應當作出適當改變,既要引導學生正確地看待和使用網絡流行語,也要正視其為漢語言文學發展帶來的影響和改變,網絡流行語賦予了一些詞語新的解釋,為漢語言文學帶來新的發展趨勢,教師也應在教學過程中加強學生對語言學習及使用的引導,培養學生們的正確性認識,促進漢語言文學的創新和發展。
提升學生主觀能動性。在傳統漢語言文學教學中,學生完成漢語言的學習,主要依靠老師對教材內相關的漢語言文學進行講授,這種教學模式對學生的學習水平很難有效提高。學生被動的接受知識,長時間會產生壓力,甚至有厭學心理。如何更好地調動學生們的學習興趣,提升漢語言文學課堂的活躍氣氛,就必須要利用好網絡教學的便捷多樣性。要學會將各種網絡資源進行合理有效的搜集、整合、歸類,利用這些資源,改善漢語言文學的教學模式,使授課形式更加生動形象。在課堂上,通過視頻、圖片、音樂等多種形式展現和分析授課內容,并提出問題,讓學生們互相交流,討論,老師則在適當的時候對大家的觀點進行引導和指正,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了他們的思維模式,也使他們的表達能力、思維能力得到有效的鍛煉和提高。
進行合作教育方式。在傳統教學模式中,一般都是老師為主導,單方面的進行知識傳播,這對漢語言文學的學習是非常不利的,學生顯得被動,學習興趣低,和老師沒有互動,得不到反饋,沒有良好的學習氛圍,無法產生良性循環。為此,需要改變現有的教學模式,加強互動性和多樣化,形成一個學生向老師反饋問題,老師對學生進行指導的合作教育模式。
首先,教師在漢語言文學教學中,應把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把身份從權威者轉變為學生的好伙伴,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并在學習過程中及時的給予指導和糾正,這樣才能充分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和參與度,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
受網絡環境的影響,漢語言文學的發展也受到了一定沖擊和挑戰,互聯網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學習漢語言文學的平臺,多媒體教學幫助學生更好的學習,但同時,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應注意,不要被網絡文學作品中的特殊寫作形式、用詞造句所誤導,合理的學習和借鑒其方法,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幫助自己培養正確的漢語言文學學習方式。
(作者單位:西安思源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