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力
獨立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困境及對策
——以東南大學成賢學院為例
◎蘇力
獨立學院是中國高等教育制度創新的產物,其辦學模式與機制具有獨特性。獨立學院學費較高,學生需要承受的經濟壓力更大,無疑將給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發展帶來影響。探討了獨立學院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困境的主要表現,并從成因梳理上提出紓解對策和建議。
從辦學模式上獨立學院并非屬于國家財政的支出范圍,因此學費往往較高,對于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而言,無疑要承受更大的壓力。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始創于1998年,2003年經教育部批準更用現名,是由“985”“211”重點建設高校東南大學用全新的辦學理念和運行模式舉辦的獨立學院,培養普通全日制本科學生。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坐落于南京市,設有6個二級學院,開設30多個本科專業及方向。2016年在校生為10316人,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為1326人,占全校學生的12.85%。獨立學院學費相對較高使得家庭貧困生群體數量逐年增長,由此帶來的貧困生復雜心理問題日益突出,嚴重影響了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學習與生活。為此,著重從獨立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困境表現入手,探討其成因,并提出積極有效的改進對策,緩解其心理壓力,幫助他們走出心理困境。
與一般家庭相比,家庭經濟困難的學生心理承受力更為薄弱,特別是獨立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所面臨的心理困境更為突出。
心理自卑傾向嚴重。從心理學上自卑是一種消極的、對自我評價過低,甚至否定自我意識的表現,往往在行為表現上畏縮、膽怯、壓抑等。從東南大學成賢學院近年來申請貸款的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心理調查問卷中發現,有45%的經濟困難學生表示自身存在自卑心理;有40%的經濟困難學生表示不想讓別人知道自己的困境??梢?,對于獨立學院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的自卑傾向是很嚴重的。
心理焦慮問題突出。心理學將“焦慮”解釋為個體對未來主觀上預料不良后果而產生的一種不安情緒,在行為表現上具有不安定、煩躁、心理緊張等情緒。結合對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家庭貧困大學生心理癥狀自評量表的分析,有70%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存在焦慮癥狀。焦慮心理在家庭經濟困難群體中的所占比重是很突出的。
心理偏執傾向嚴峻。心理學上將“偏執”解釋為個體對他人常常抱有一定的懷疑或警惕心理,特別是在遇到挫折或失敗時會堅持自己的認知,歸咎于他人,甚至多疑、敏感、固執、狹隘、嫉妒心強,自以為是等行為表現。以東南大學成賢學院2016級家庭困難學生心理健康測試發現,存在偏執心理的比率占據第四位,雖然偏執心理并不是最普遍的,但其危害卻是最大的。
心理抑郁現象突出。心理學上將抑郁心理解釋為個體對外部環境無法理解而引發的內心持久的低落情緒,在行為表現上有煩躁、心煩意亂、失眠、不快樂、缺乏興趣等。同樣,在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中,通過心理健康測試有心理抑郁的占到了38%,其中重度抑郁4.89%,中度抑郁占到了18.2%,輕度抑郁占到了75%。心理抑郁引發的心理焦慮、內心苦悶,如果未能及時給予干預和疏解,也可能帶來更多的問題。
從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健康調查來看,成因具有多方面表現,既有學生自我心理主觀方面的因素,也有家庭、社會、學校客觀環境因素。但總體來說,與學生自我認知,特別是在面對經濟壓力負擔時,對自我心理壓力的緩解方法不當。
對自我心理認知存在偏差。獨立學院學費高帶來的經濟困難是最主要的因素,特別是一些來自農村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經濟負擔過重,家庭條件貧困影響下,一些大學生缺乏應有的心理認知,不敢正視貧困,以致于出現自我認知偏低,認為自己低人一等,無法對自我進行客觀、正確的評價。自卑心理嚴重,焦慮傾向突出,甚至產生對社會、對他人的怨恨心理。
家庭、學業、就業等壓力過重。除了家庭經濟困難之外,對于獨立學院心理困境學生自身,一方面希望通過自身努力來改善貧困現狀,另一方面因面對生活、學習、就業等壓力負擔,使其無法走出心理困境。比如一些學生家庭自身條件較差,僅學費一項都幾乎傾盡了家庭收入,生活費都難以為繼,由此沉重的經濟壓力,背負父母的期望,更加劇了心理負擔。同時,在學習方面的壓力,由于一些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在原有的區域教育條件相對不足,綜合素質較差,加之基礎薄弱,經濟條件欠缺,一些學生參加勤工儉學,耽誤了學習時間,他們期望取得好成績,獲得獎學金,來改善經濟壓力。但仍然有一些學生因成績不理想,喪失自信、陷入焦慮、自卑困境。再者,面對當前大學教育的大眾化發展,就業形勢嚴峻,對就業前景擔憂也讓很多家庭經濟困難學生感到心理負擔。據調查,在東南大學成賢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調查中發現,對就業前景“不太樂觀”的學生占到85%。這些原本經濟困難的畢業生,在面對“不太樂觀”的就業環境,心理壓力更是難以排解。
對大學校園文化環境不適應。對于大學新生在入學后總有一段心理適應期,然而與一般家庭大學生相比,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的心理適應期會更長,特別是在經濟拮據、面對陌生與孤獨時,其心理困境更為突出。大學校園本身環境是開放的,各類時尚、消費熱點、聚會活動、校園文化的流行,讓很多經濟困難學生感到被排擠、被孤立,由此引發的心理自卑、抑郁、煩躁,給其心理健康帶來嚴重影響。
面對獨立學院家庭困難學生心理困境及問題,正確面對并積極化解其心理障礙,來改善和提升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
構建多種心理健康專題活動。針對獨立學院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很有必要展開專門的心理疏解講座活動,主動去了解他們的心理狀況,緩解他們的內心沖突和不安,加強對自我的客觀認知,對自我情緒、自我心理的適應能力。比如通過心理困境疏解指導,融入情感教育、心理教育、人際關系指導、就業指導、人格健全培育等內容,幫助他們客觀的認識自我,正確的對待自己的心理困境,養成良好的健康心理,學會積極的應對心理調適問題,增強對自我的準確理解、控制和改善心理困境。
構建專業的心理紓解服務。心理問題的紓解需要求助于專業的心理疏解渠道。針對獨立學院,開設心理輔導機構,全面展開大學生心理咨詢、疏解工作,不能僅限于心理測試,要從心理預防、介入心理疏解工作中來正確引導和教育。針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群體,從組建團體疏解小組上,以交流探討、游戲活動,以及一對一面對面談話方式來走進學生內心,來啟發、教育、幫助他們走出心理障礙。
構建網絡化心理疏解平臺。借助于高?;ヂ摼W網絡平臺,對于一些不愿意尋求幫助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可以通過匿名方式來展開網絡疏解。比如設置在線QQ咨詢、論壇、心理案例討論、心理測試、心理知識講座等欄目,幫助他們從中獲取心理慰藉,消除心理抵觸情緒,擺脫心理問題困擾。
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境。對于獨立學院校園文化建設,要注重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扶助力度,比如面向全體學生展開正確消費觀意識引導講座,杜絕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攀比行為,樹立勤儉節約、艱苦奮斗的良好傳統。開展學校、院系、班級、宿舍“四位一體”四級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建設,從心理隱患發現、干預、疏解層面來推進心理扶助工作。注重課外活動建設,通過主題班會、辯論賽、體育競賽、文藝晚會、座談會、聯誼會、社會實踐等活動,來幫助經濟困難學生走出自我封閉的心理困境,與人溝通,培養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
(作者單位:東南大學成賢學院)
本文系2015年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高校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心理困境的成因與疏解”(項目編號:2015SJD026)的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