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濤 龔盧芳,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當代經濟管理實踐的啟示
文/林濤 龔盧芳,江西電力職業技術學院
傳統經濟體系是經濟學的名詞,又稱為自然經濟。它與商品經濟相對,多是於鄉村以及農業社會之中出現,主要是依據社會風俗和慣例以解決生產什么、如何生產、生產給誰這三個基本經濟問題。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經濟體系也在不斷增加完善,但是傳統經濟對于現代經濟的影響是不能忽視的。本文針對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現代經濟管理實踐的影響進行分析闡述。
傳統經濟管理思想 當代經濟管理實踐 啟示
傳統經濟模式是指在處理人類與環境的關系時,采用一種"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單向線性開放式過程。但是采用這種模式,隨著社會不斷地發展,工業的進步,生產規模的擴大和人口數量的增長,環境自身凈化能力的削弱,導致環境問題日益加重,資源短缺的危機更加突出。傳統經濟模式主要特點是標準化、規模化、模式化、講求效率和層次化,依靠產品自身來組織并發展,它更加傾向直接交易,著眼于經營業績的高低,以營銷做營銷,通常借助廣告來創立品牌,但缺乏客戶滿意度的標準。
20世紀90年代以后,美國經濟出現了二次世界大戰后罕見的持續性的高速度增長,歐洲和世界其他經濟體也出現了類似的現象,被稱為新經濟現象。新經濟的實質,就是信息化與全球化,其核心是高科技創新及由此帶動的一系列其他領域的創新。促成新經濟出現的現實環境是全球經濟一體化。新經濟的特性主要有三點。首先,企業越來越注重將價值從有形資產轉移到無形資產上。其次,價值從提供產品的企業,轉移到不僅提供產品同時提供低價且高度個性化產品的企業,或者能夠提供問題解決方案的企業。最后,企業可以方便地通過數據管理來降低成本。對比傳統經濟與新經濟的區別,傳統經濟建立在制造業基礎之上,是以標準化、規模化、模式化、講求效率和層次化為其特點,而新經濟則是建立在信息技術基礎之上,追求的是差異化、個性化、網絡化和速度化。傳統經濟注重營銷和直接交易,缺乏更具體的服務標準,而其最主要的環境問題,難以遏制生態惡化趨勢,很難達到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的"三贏"。而新經濟要求企業擁有客戶滿意度和客戶保持率的標準,同時,能夠實現自己向客戶作出的承諾。同時采用節約資源的做法,有效的控制環境等問題。
3.1 對當代農業經濟所產生的影響與啟示
在我國,農業作為發展國民經濟的基礎,在這個前提下,農業經濟管理就成為了社會經濟管理的重要構成內容。傳統經濟對于不斷發展的農業經濟也顯現出了滯后性,但是對于現代經濟管理模式,又可謂是理論與實踐不能平行。所以傳統經濟管理理念進行不斷的改善融入能夠為促進農業發展奠定基礎。
農業在社會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是不容改變的,中國作為農業生產大國,要想確保實現國民經濟的穩健發展,進而促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穩步前行,首要問題便是在明確農業基礎性地位的同時,以農業經濟管理思想的創新為指導,以促進農業經濟的發展。現代農業經濟管理理念的形成,既要吸取傳統農業經濟管理下強調實踐這一內容,又要集合當前國內農業發展產業發展的實際,針對現代農業經濟管理實現下片面強調理論重要性的弊端進行完善,進而才能夠借助傳統與現代農業經濟管理思想的融合來促進我國農業經濟的發展。
3.2 對當代貨幣金融所產生的影響與啟示
無論時代怎樣發展,貨幣在社會經濟中的作用都是不可代替的。貨幣用于商品交易,在傳統經濟管理思想下,貨幣與金融融合之后,以供求關系為核心打造了貨幣金融思想,并圍繞糧食價格這一核心來定位貨幣的價值,此種思想下,對于農民而言,糧食價格直接決定了其生活的能力水平。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農民與商人之間的矛盾隨之增加。基于現代貨幣金融管理下,貨幣則逐漸發展成為了一種經濟行為,所以這就意味著在貨幣金融管理中無法以傳統貨幣金融管理理念與方式來進行管理,其已無法滿足當前社會經濟發展趨勢之需。
基于貨幣與金融二者間本身所呈現出的關聯性,貨幣金融思想隨之誕生,而落實這一經濟管理內容的過程中,主要是基于供需關系基礎上,從管理角度出發,實現對貨幣的管理,進而也就促使相應的金融管理體系隨之誕生。
3.3 對現代企業發展所帶來的影響與啟示
我國在上個世紀初,企業采用的是基于傳統經濟管理思想下的相應管理模式與管理方法,隨著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變化,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已經無法滿足現代企業的發展需要。很多企業都停滯了發展步伐,想突破這一發展瓶頸,企業就需要基于現代經濟管理理念下,結合社會實際發展趨勢,實現對傳統經濟管理思想的深入剖析。對于現代企業而言,企業經濟活動的開展需要以強有力的管理為基礎,以確保經濟活動的規范性,通過提高經濟管理效率與質量為促進企業的穩健發展奠定基礎。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要實現現代化管理理念的融入,并且要基于傳統經濟管理思想下實現與企業自身發展相應的創新,保留傳統經濟管理思想下的優勢,結合企業自身的發展實際來打造現代化管理制度、管理模式以及管理方法與手段的創新,促使企業實現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雖然現在來看傳統經濟模式有很多的弊端,但是這個模式是經過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沉淀積累而形成的,而且在農業社會,傳統經濟模式推動了我國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盡管傳統經濟對于現代經濟的發展不能全部適用,但是傳統經濟管理思想對于現代企業經濟管理還是有可鑒之處的,我們既不能忽視它的重要作用,也不能小覷它帶來的不好影響。我們應當借鑒傳統經濟管理模式中好的部分,取其精華,更好的運用在現代經濟的實踐之中,促進現代經濟的發展;也應當總結傳統經濟管理模式中的不足,在現代經濟發展的過程中進行不斷地修正,形成更加完善并且具有科學性和系統性的,并且有利于社會發展的經濟管理理論思想。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夠使我國社會經濟不斷發展,整體人文社會不斷進步。
[1]何夢筆.正確把握和理解中國現代化過程中的制度安排[J].經濟研究,2007
[2]陳勇勤.需供管演進假說――探索經濟史研究新體系 [期刊論文] -南都學壇,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