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熊緒清,湖北省荊門市中醫醫院
醫院財務管理問題研究
文/熊緒清,湖北省荊門市中醫醫院
醫院財務管理工作是綜合性十分強的一項工作,它實際關乎了醫院內外部的情況,尤其是在醫療領域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醫院方面必須更好地面對既有財務管理工作問題,通過不斷學習與借鑒,進行及時糾正,運用有效的革新方法保證財務管理工作能逐步走向科學和規范的目標。
醫院,財務管理,成本核算
1.1 合理劃分成本核算框架。
醫院成本核算的基本框架,按科室職能劃分可分為四大類:臨床服務類、醫療技術類、醫療輔助類和行政后勤類。科室成本的分攤可采用三級分攤的辦法。
1.2 建立成本核算責任制度。
通過選擇性授權與概括性集中授權形式,對核算單位實行責任管理,促使核算單位提高經營效率。醫院的成本管理責任制度要以科室為單位,確定經營責任和范圍,明確經營目標,并與獎懲掛鉤。管理部門通過分析各類成本與經營管理目標之間的內在聯系,計算出科室的實際經營狀況、利潤增減及對醫院的影響程度,對科室實施考核、獎懲,以此來控制質量和成本,使醫療成本效益最大化。
1.3 引入作業成本管理機制。
從醫院的整體效益出發,以病人為中心,以優化服務流程為紐帶,以醫療安全為底線,強化成本分析,不斷改進服務質量,提高服務效率,減少不必要的投入。在完善科室成本核算、床日和診次成本核算的基礎上,加強醫療服務項目和病種成本核算,分析影響成本的動因,找出影響成本的關鍵因素,抓住成本控制的重點,從而提高醫院的綜合效益。
1.4 綜合運用各種預算方法。
收入預算編制可分為科室收入預算和院級收入預算,其中醫療收入可以由科室編報,屬于科室收入預算。由于醫技和藥品科室是臨床醫療科室的輔助科室,因此其收入預算可以根據臨床醫療科室的收入預算編制。臨床醫療科室級收入預算包括業務量預算和每項業務收費水平預算。而業務量指標通常包括門診人次和住院床日等,可以在近幾年業務量基礎上采用專業的統計方法如移動平均模型、指數平滑模型等估算。
實行薪酬績效制度就是要讓績效與薪酬掛鉤,通過績效考核指標引導醫院發展的方向和重點,其核心是制定績效評價指標。績效評價指標應涵蓋醫療效率、醫療質量安全、收入、利潤、費用控制和病人滿意度等內容。特別是對臨床醫師的薪酬分配,要改變原有單一按職稱和工齡系數進行分配的辦法,而是要按照崗位工作量、技術含量、風險、醫療質量和病人滿意度等要素來確定績效薪酬,并適當拉開薪酬差距,體現按勞分配、優勞優得和向關鍵崗位傾斜的激勵原則。具體就是應根據不同專業的特點,有針對性地分類制定不同專業科室的薪酬分配辦法。比如內科,要以門急診人次和實際住院床日為考核依據,薪酬分配向風險較高的急診科傾斜,向能有效診治患者的具有高技術含量的醫療項目傾斜。外科,要以手術量為考核依據,醫院對大型、中型和小型手術采取梯度分級獎勵策略,薪酬分配向大型和中型手術傾斜,鼓勵和引導外科多開展有難度的手術。醫技科室,要以檢查量和成本控制狀況為考核依據,目的是倡導優質低耗,鼓勵提高效率,縮短病人等候及出報告時間。合理的分配機制不僅有助于提高醫技醫師的工作積極性,也有助于促進輔助臨床科室保質保量地完成工作任務,從而促進醫院業務量的快速增長。
近年來,隨著醫院業務量的快速增長,醫療事故、醫患糾紛不斷增加,醫務人員受到患者及其家屬的傷害事件也不斷增加。因此,為降低醫療糾紛的發生,醫院有必要提高風險管理意識,設立醫療風險保險基金。醫療風險保險基金主要是規范處置由醫療過失、過錯等給醫院造成損失及保障醫務人員人身傷害。該基金款項向商業保險公司投保,一旦出現醫療事故與過失、醫務人員被傷害事件等,由商業保險公司給予調查、理賠。通過設立醫療風險保險基金,可以充分調動科室風險管理的積極性,強化責任意識,最大可能地減少人為及系統組織上的醫療風險,規范診治程序,實施有效的診治措施,提高對患者的診治質量。同時,也可減少或規避醫療風險引發的醫療糾紛,使醫務人員的醫療工作得到可靠保障,有助于營造寬松的醫療環境,支持新技術和大型風險性較強手術的開展,不斷提高醫療技術水平,推動醫院的整體發展。
3.1 建立健全的財務管理制度,規范醫院的運作
醫院財務風險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是與其財務管理制度有密切關系的,例如常見的賬額不符和財務收支不平衡的問題,所以,筆者建議要重視財務管理制度的建設,規范財務工作人員的工作,并加強其職業道德素養的建設,結合當前最新的法律法規和規章制度,制定并真正落實有效的收入管理制度、成本控制制度、財務預算制度等,做好對財務信息的精準化管理工作。擺在首位的就是充分提高醫院管理層對財務管理工作的重視度,只有良好的經營意識,才能更高的帶動財務工作的進一步完善與優化。
3.2 重視醫用材料管理工作,降低醫院服務成本
減輕患者就醫負擔的一個很好途徑就是加強對醫用材料的管理,尤其是要控制好其材料的采購成本,將醫院的服務價格回歸到理性的水平上。醫療服務項目成本的合理補償
有賴于其服務價格的合理制定。對于醫院的設備采購工作來說,其應該是一個比較、論證的過程,在設備采購的過程中能夠反映出各方的利益關系,同時也會伴隨著各種矛盾的產生。所以,采購人員要運用專業知識技能,法律法規化解各方矛盾,使之統一到規范化的采購程序中,長此以往就會達到采購管理規范化、程序化。
3.3 強化分析、評價,做好信息化建設
醫院財務部門必須開展財務分析,不僅是更好地總結財務活動,也是為了開展有效的財務預測。所以,對財務活動的分析和評價發揮著承上啟下的作用,特別是醫療衛生改革的洪流中,凡是與院方有著經濟關系的各方無一不是迫切需要獲得醫院單位的財務狀況,從而更好地進行決策。針對醫院人力資源和收支等環節的分析至關重要,這些財務分析還能夠更客觀的總結管理工作的效力,便于就具體問題進行改善。信息化技術尤其是現代化醫院財務管理工作的智力支持,從門診掛號、收費和住院繳費等系列化財務數據信息全部囊括進了財務管理信息化系統之中。相關財務人員必須充分調用和分析各個時點的財務數據,并強化各個科室、部門間聯系,保證管理財務信息更通暢,實現醫院財務管理有條不紊。
[1] 邱希軍.淺談醫院財務管理存在的問題與優化對策[J].中國外資,2016(275):71-72.
[2] 李甜.淺談醫院財務管理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財經界(學術版),2016(12):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