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石慧,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高新區管委會
關于信托投資公司的經營及風險控制分析
文/石慧,江蘇省南通市海安縣高新區管委會
近年來,在股市、基金等投資渠道不濟、銀行理財產品收益有限的背景下,信托投資近年成為投資者穩健投資的首選。投資者緣何信賴信托公司并購買信托公司的信托產品,原因就在于投資者信賴信托公司能夠發現好的投資項目并能夠運用專業手段降低項目風險,從而實現不同風險偏好的社會資本與具有不同利潤創造能力的企業的對接。本文針對信托公司的運營以及行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梳理當前我國信托業發展所面臨的問題,分析其成因,提出相應的解決對策。
信托投資;金融風險;發展現狀;存在問題;解決措施
信托其本來含義是“受人之托、代人理財”,《信托法》規定,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對受托人的信任,將其財產權委托給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義,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進行管理或者處分的行為。信托具有以下特點:
(1)所有權與受益權分離。它是最重要的特征,基于此項特征,信托行為可以靈活地處理公益事務及其他特殊業務。
(2)信托財產具有獨立性。是指信托行為能夠有效維持受益權的穩定性,免于遭受委托人、受托人的債務追償。
(3)有限責任。一是受托人以信托財產為限向受益人支付信托利益;二是對處分信托財產所產生的債務以信托財產本身償還,受托人、受益人各自的財產不受追償。
(4)信托財產的同一性。明確了信托財產所孳生的相關財產也屬于信托財產,即信托財產的收益與信托財產本身具有同一性。
(5)信托財產的追及性。信托財產存在的形式由一種轉化為另一種,而受益人始終對不同形式的信托財產擁有受益權。這就是信托財產的追及性。
2.1 粗放型增長模式催生資產規模泡沫
近幾年來實體經濟面臨的壓力不斷增大,依托實體經濟的信托業務也逐步陷入近利潤、近收益的境況,為進一步擴大規模,保持盈利水平,許多信托公司選擇粗放外延型的經營模式,“以量取勝”,做大資產規模基數。但是,此類粗放型的業務,外延式發展的模式是難以為繼的。特別是一些信托公司為追求信托產品的“短、平、快”,沒有主動、系統地進行項目開發、產品設計、交易結構安排和風險控制措施,不直接、親自參與信托資產管理,僅僅是將外部資產通過信托合同的形式在信托公司履行一個文件性流程,從而賺取中間的手續費。這類回報率相對較低的信托業務被稱為“通道型”或“平臺型”業務,雖然信托公司報酬極低,但資產規模實現了增長。這一做法在產生資產規模泡沫的同時,還規避了監管部門對商業銀行的一些特定指標監管,也使信托公司的資產管理能力趨于弱化,同時潛在的法律風險和市場風險都在增加。
2.2 政、信合作不當增加信托市場風險
一是對于一些沒有第一還款來源的政府投融資項目,即公益性的項目,其主要還款來源依靠地方財政收入和預算支出,因此一旦地方經濟出現大的波動,導致財政收入滑坡或財政赤字,則會增加信托市場的系統性風險;二是對那些具有第一還款來源的政府投融資項目則應重點防范其在項目運行過程中的市場風險和管理風險等。即在政府融資平臺對債務資金使用過程中,由于市場波動、外部環境變化或者制度缺陷管理不善等因素導致項目投融資資金收益下降、損失甚至出現呆壞賬,而難以償還本金、利息的各種運營性風險;三是由于國家宏觀政策特別是貨幣政策調整、地方政府機構調整、人事變動、發展規劃變化、地方融資平臺或窗口公司經營不善導致的或有負債轉嫁給地方政府等產生的政策性風險。
2.3 房地產信托產品的過度增長助推風險
在《國務院關于堅決遏制部分城市房價過快上漲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發布之后,商業銀行已開始調整信貸結構,有意識地防范房地產信貸風險,但房地產信托業務卻依然如火如荼。特別是《通知》下達以后,消費者觀望情緒日趨濃厚,市場呈現量跌價滯的局面,房地產企業又難以從金融機構獲得更多的貸款,因此通過信托融資的需求日漸強烈。除此之外,許多信托業務有名義上與房地產無關但本質上仍然投資于房地,這種“馬甲信托產品”的出現為監管工作帶來了更多的困難與壓力,也沖淡了國家出臺房地產市場調控政策的效果,進一步推高房地產市場及房地產金融的風險。
2.4 剛性兌付的需求容易引發擠兌風險
近年來信托公司對于房地產、政府項目信托產品的發行越來越多,這類信貸產品的特點就是投資金額巨大且往往集中于同一時段,而信托產品的剛性兌付要求使得大規模發行的產品容易集中在某一時點兌付,一旦在集中兌付的時點原來大規模投資的領域市場情況發生不良變化,風險無法緩釋。因此剛性兌付是目前信托面臨的一大風險。
2.5 信托產品的特性增加了流動性風險
投資者投資股票或基金,根據情況可以隨時賣出或贖回,從而終止虧損減少損失。但信托產品的流動性較差,在信托成立之后,投資者在產品結束前基本無法退出,也沒有渠通過轉讓等方式分散風險。所以信托一旦發生虧損,所產生的損失就是投資者的損失,投資者自身的決定權很低。從這里看,信托產品流動性問題是一個潛在的巨大風險。
3.1 制定信托機構風險控制制度
建立風險控制機制,首先要制度先行。必須在有利于防范風險的前提下制定業務計劃、操作規程和經營管理的各項規章制度。在領導體制上,要充分體現監事會的監督制約職能,對企業管理層的管理、決策活動違規風險進行有效的控制。動員全體員工,充分發現經營活動中各個環節所存在的風險,只有全員參與風險控制,才能把各個部門,各個環節的工作聯系起來,上下一致,相互協調,形成一個嚴格防范風險的工作體系,將防范風險的工作落到實處。
3.2 建立信托機構的風險控制機構
風險控制作為信托機構的大事,必須要有專業的部門來抓。這個部門應直屬總經理管理,并定期向董事會匯報風險管理的工作。通過此部門把企業各部門、各環節的風險控制活動嚴密地組織起來,并使之責權明確、相互促進、協調統一,嚴格落實已制定的責任制度,并積極開展風險教育,組織群眾性的風險控制活動。
3.3 建立內部風險控制機制以預防為主信托機構一旦發生業務風險,后果往往非常嚴重,輕則會使信譽受到嚴重的損失,重則會立即導致企業破產倒閉。因此信托機構要對經營風險實行嚴防死守的態度,把風險消滅在萌芽狀態。全面貫徹內部風險控制制度,確保國家法律、法規和央行監管規章的貫徹執行,確保將各種風險控制在規定的范圍之內,確保自身發展戰略與經營目標的全面實施,并有利于防弊查錯,堵塞漏洞,消除隱患,保證業務的穩健運行。
3.4 建立規范的信托投資公司治理結構
信托企業內部控制的效率取決于其治理結構的合理與健全程度。信托公司治理結構是一種據此對公司進行管理與控制的體系,它規定了公司的董事會、經理層、股東和其他利害相關者的責任與權力分布,并且清楚地說明了決策時,所以遵循的規則與程序。信托企業只有建立起了良好的治理結構,委托人與收益人才會對其樹立起高度的信心。股東有權參與并了解有關公司重大變化的決定,在良好的公司治理結構中,內部人交易和濫用權利進行自我交易必須受到禁止,利害相關者的合法權益應當受到尊重,在其權益受到侵害時,應有機會得到補償。
3.5 建立信托風險基金制度
在銀監會的領導和監督下,建立信托業基金制度。各信托機構應按每年實現利潤的一定比例提取,專款專存,統一交由銀監會管理。當信托機構整體出現系統性風險時,可用此基金挽救陷入經營困境的信托公司。金融風險防范與金融風險補償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建立了金融防范機制,又擁有金融風險補償的雄厚經濟實力,才能經受起金融風險的考驗,從而立于不敗之地。
3.6 保證信托企業的信息透明度
作為公信力很強的信托企業,應建立起完善的信息披露制度,增強其內部信息的透明度。應當披露的重大信息至少應包括:信托財產的經營情況及財務狀況;信托企業自身的經營情況和財務狀況;公司的發展戰略和階段目標;公司股份的分布;高級管理人員的基本情況;可預見的風險因素;重大的關聯交易及對外擔保情況等重大事項。
3.7 健全信托法規,從外部控制風險
健全法規并與國際接軌是信托業的當務之急。《信托法》已出臺并實施,以法律手段來明確了信托的定義、信托的經營方針和業務范圍、信托機構設置條件和手續、信托機構審批權限、信托機構權利和義務;規定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之間的經濟利益關系。從而使信托經營者與管理者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起到保障合法經營者權益,約束違法經營者不正當行為的作用。在這種有利形勢下,有關方面應從中國實際情況出發,盡快建立信托業從事信托業務的相應配套法規,這樣有利于信托業能夠迅速依法開拓業務,不斷創新,創造出豐富的滿足人民多種需要的金融產品,也更有利于銀監會依法進行強有效監管,從外部有效控制信托業的風險總之,當前的信托業面臨著一個歷史性的發展機遇,只有珍惜這個機遇,內控與外制并舉盡力降低業內風險,中國的信托業才能最終走上一條可持續發展之路。
[1]繆因知.證券投資信托的法律構造與監管流變.當代法學.2017年(2)
[2]李生昭;張磊;祝立群.中國信托業“剛性兌付”問題成因分析及對策研究.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5年(8)
[3]王起國.中小企業集合信托信用風險監管機制研究.西南政法大學學報.2015年(3)
[4]姜昭.集合資金信托商事法律關系主體化研究.法學論壇.201 5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