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丁曉龍,中信銀行南京分行
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模式的比較研究
文/丁曉龍,中信銀行南京分行
目前,在中國金融業的主要金融機構包括基金、信托、證券、保險和銀行。目前,資產管理業務是在任何類型的金融機構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金融服務。這五類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模式有自己的優勢,而近年來隨著資本經營和資本運作的限制不斷開放,在不同的金融機構資產管理的差異越來越明顯。本文主要針對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模式的比較進行簡要分析。
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模式
1.1 資產管理業務的界定
目前,對資產管理的法律概念尚未統一,以普遍接受的概念是指資產的合理管理,一系列活動以保值增值的實現,包括他們的資產直接管理的實施,包括間接管理,通過對資產管理的執行機構。本文所研究的資產管理是指資產持有者委托和授權的一系列財務活動,用于管理資產,維持和增加資產價值。
1.2 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概況
在中國的資產管理規模一直保持著穩定的上升趨勢。自2005以來,中國的資產管理規模增長率保持在20%以上,其中,2011和20 12,高達40%。高速的增長是由于經濟的快速增長和國民財富的快速積累。同時,不斷上漲的CPI迫使居民注意自己的資產管理需求。首次涉足資產管理業務的基金公司在初期占據了市場的絕大部分,而商業銀行和信托公司則在上升。
2.1 投資者準入門攬分析
我國監管部門根據投資者的保護情況,根據不同金融機構在資產管理業務中對投資者的準入門檻不同,主要體現在資本份額和投資者數量兩個門檻上。在投資基金方面,私人銀行部門的門檻最高,而公共基金等最低門檻,以及其他機構,如保險、銀行和主要經紀公司的門檻也相對較低。
2.2 資產管理的資產來源分析
資產管理資金主要來自兩個渠道,即機構和個人。機構主要是共同基金、對沖基金、QFII等營利性機構,還包括其他非營利機構,如社會保障基金、養老基金和住房公積金等。從開放式基金的角度來看,基金主要來源于個人,因此在不同時期的股票波動性,相對于機構基金規模較小,但其來源比較穩定。
2.3 資產管理的客戶群體分析
由于不同的群體有不同的資產管理的要求,有必要對資產管理市場。本文根據現金需求和風險特征以及資產規模管理細分客戶群體,發現高端客戶管理收益資產較大,流動性現金需求較低,且風險偏好處于中等水平。比較而言,中低端收益客戶的管理資產較小,流動性需求較高,風險偏好較低。
2.4 資產管理的營銷模式分析
資產管理有三種營銷模式:直銷模式、代銷模式、推薦+傭金模式。直銷模式是指金融機構簡化甚至避免中間環節,直接與客戶簽訂協議,從而減少中間環節造成的營銷成本。這種分布格局是指資產管理機構通過其他中介機構,獲得客戶信息,然后獲得資金的投資管理,其優點是享受其他金融機構渠道資源在一定程度上實現規模經濟。
3.1 銀行機構的不良資產帶來新機遇
自2015年底以來,在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都呈現增加的趨勢,而不良貸款率逐漸增加。這是反周期的發展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機會。表1自2015年9月以來,在中國各類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數據(季度統計),其基本情況如下:第一,中國的商業銀行不良資產普遍增加,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率在2015年9月從11863到1.59%的2016,億元15兆1230億元,1.74%。第二,大型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城市商業企業和農業企業都呈現出增長的趨勢。第三,從不良資產余額增長分析來看,第三季度末,商業銀行不良貸款增長率為3.94%,略高于上一季度的3.25%;同比增長25.93%。商業銀行不良貸款率同比增長10.69%,增速為0.57%。基于這一判斷,在近期和未來一段時間內,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增長率仍有可能呈現增長勢頭。由于銀行不良資產的處置一直是資產管理公司的主要業務,因此這是資產管理公司未來發展的機遇之一。
3.2 非金融機構不良資產市場機遇
非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可以分為金融機構產生的非黃金不良資產和非金融機構根據業務主體產生的非金融不良資產。根據財政部、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聯合發布的“2015年7月2日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開展的金融機構和企業的定義不良資產的措施”管理,非金融機構除各類金融機構、國內其他企業銀監會、證監會和保監會監管外國法人、機構和其他組織。從廣義上講,非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是指由于各種原因而產生的低于法定賬面價值的各類法定資產的資產。從不良資產的狹義定義,非金融機構主要是指非金融機構在投資過程中產生的不良貸款,資產分為實物資產的不良貸款,不良資產和不良資產。此外,非金融機構的不良資產還包括金融機構委托貸款、信托公司開展不良資產所產生的業務流程。
隨著實體經濟發展放緩,經濟結構調整和更嚴格的監管環境,快速增長的信托公司、證券公司、基金子公司等“信用”的經營規模,非銀行金融機構也將面臨流動性的需求,潛在的不良資產的增加。其中,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集中在不良資產的信托資產。據信托業協會統計,截至2016年9月30日,信托資產規模全國信托公司6 8家,管理18兆1700億元,同比增長16.33%,同比增長5.09%。與2 016的兩季度增長8.95%相比,信托資產在三季度的增長率又是兩位數的增長。三季度末,信托業風險項目數為606個,規模為1418億9 600萬元,比1381億2300萬季度末增加37億7300萬元。三年底,信托資產規模達到18兆1700億元,不良率為0.78%,低于兩季度末的0.80%。此外,非金融機構、非金融資產,如企業,也有尺寸較大的股票。僅以上海和深圳A股上市公司為例,據估計,截至2016年底第三季度,國有企業、民營企業500家和A股上市公司不良資產規模合計約5兆5200億元。因此,非金機構等企業也為AMC重要商機的非現金資產。
雖然與西方發達國家相比,我國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起步較晚,發展相對緩慢,但仍保持了穩定增長的趨勢,從中國的金融機構規模的資產管理業務,基本保持了年均百分之二十的增長率。由于不同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具有不同的市場定位、不同的營銷模式、不同的投資領域和不同的資產運營模式,其增長率存在較大差異。從金融機構到投資者獲取資產的標準,可以看出不同金融機構對資產管理業務的市場定位。準入標準從低到高分別為:基金、保險、銀行、證券、信托。不同的資本準入標準的影響源和資金流、企業經營方式。不同的經營模式決定了收入模型的規模和效益。在準入標準中,資產管理基金最低為一千元,對客戶數量無限制,業務具體金額為三百萬,客戶人數不得超過二百人,超過三百萬的業務數量不受限制。證券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標準為:一個客戶的凈資產不得少于五萬,不限不得少于十萬,定向資產管理業務不得少于一百萬。在信托資產管理業務中,單個信托投資額要求一百萬,而個人收入在過去三年中超過二十萬,金融資產總額超過一百萬,并可提供相關證據。在銀行資產管理的范圍從三萬到五萬的個人財務管理標準。準入標準不同,資金來源不同,整體渠道可分為:機構和個人兩類。一般來說,信托和證券機構的來源主要是其他組織。銀行、基金和保險機構來自個人。不同的資金來源、業務目的也不同,信托和證券資產管理業務定位明確,追求高端市場和高凈值回報率。保險和資金主要是低收入客戶,主要是投資小,投資收益相對較小,但風險較小,市場靈活性較高。不同的資產管理業務模式有不同的優勢,必須合理使用資產管理。
5.1 銀行與非銀行機構旳資產管理業務合作策略
銀行機構和非銀行機構的優勢各不相同,兩者都能充分發揮各自的優勢和劣勢,相互補充。具體來說,銀行機構資源在募集資金和大客戶的優勢,以及非銀行機構如基金公司、信托機構等方面的資金比較靈活,投資范圍更廣。雙方的合作可以彌補雙方的比較優勢。
5.2 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業務合作策略
非銀行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是基于協同的資產管理業務。具體而言,資產管理機構在最廣泛的服務范圍內為投資者提供更多的利益,他們的投資管理服務趨于多樣化,并最終實現資源共享。鑒于非銀行資產管理服務的強大的替代效應,非銀行的合作主要是競爭。在未來,合作領域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營銷網絡,資源共享和資源共享的研究。
綜上所述,在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廣意義重大。它不僅豐富了居民的投資渠道,而且促進了社會資金的流動。然而,金融市場的風險是巨大的,不同金融機構的資產管理業務具有不同的優勢,必須在投資中合理選擇,才能獲得理想的收益。
[1]陳飛飛.我國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模式的比較研究[D].西南財經大學,2015
[2]巴曙松,陳華良等.2012年中國資產管理行業發展報告[R].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
[3]王聰、于蓉.美國金融中介資產管理業務發展及啟示[J].金融研究,2015,(7):118-125
[4]嚴駿偉.國際化資產管理是理財業務發展的必然趨勢[N].第一財經曰報,201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