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競超
高等農林院校財經類專業經濟法課程改革建議
◎魏競超
在一個以知識、信息和技術為基礎的時代,知識經濟已經成為一種對經濟發展和教育改革走向影響深遠的理念和模式,創新創業教育體系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誕生的。然而就我國目前狀況來看,高等農林院校財經專業的教學中,經濟法的專業課程教學仍然存在較大漏洞。本文指出了當前農林院校經濟法專業課程教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僵化,影響教學質量;課程安排的針對性差,教學內容選擇千篇一律;考核方式過于片面;難以全面了解學生,并就我國高等農林院校經濟法專業課程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
眾所周知,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業方面人才的培養與我國支柱產業的發展息息相關。同時我國一直是一個依法治國的國家,法律對于國家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農業方面的工作人員對法律的掌握情況十分重要。然而就我國目前狀況來看,我國高等農林院校財經專業的教學中對經濟法課程的教學安排仍然具有一些不足之處,這些問題嚴重影響著我國農業的發展。筆者擬將對我國高等農林院校經濟法專業課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同時就高等農林院校經濟法專業課程的改革提出一些建議。
高等農林院校經濟法專業課程的主要內容。經濟法課程是高等院校經濟學、管理學等專業學生的一門重要的專業基礎課,處理好該課程的建設對于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財經類專業開設的經濟法課程涵蓋了民法、商法、知識產權和民事訴訟等,同時也包括競爭法、 經濟憲法、經濟行政法、環境資源法、社會保障法等。所以高等農林院校經濟法專業課程基本處于經濟法的入門階段,涵蓋知識較為龐雜,卻又是高等農林院校財經專業的必修課程。
高等農林院校經濟法專業課程教學質量的重要性。經濟法作為法學十四大核心內容之一,在法學領域種占有極高的地位,同時這也意味著如果高校想培養農林行業財經方面的人才,對經濟法掌握程度的培養也必須列入到高校人才培養方案中。同時經濟法本身也涵蓋了諸多方面,所以高校在課程安排上需要有針對性的選擇,要根據學生的專業需求來安排。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是一個依法治國的國家,所以農林行業的財經專業教育中,經濟法必須列入到重點教學范疇,這關系到財務人員對法律的認知,也影響著企業的發展。
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僵化,影響教學質量。不得不承認,法學的教學多為枯燥單調的教學方式,尤其是財經專業的學生面對內容龐雜的經濟法,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教師應該調整教學方式,而不是完全繼承傳統的教學手段,甚至單純的通過“黑板、粉筆”來完成經濟法課程的教學。雖然經濟法的課程枯燥單調是當前高等農林院校經濟法專業課程教學的普遍狀態,但是正是這種狀態讓學生們漸漸的失去了對法學的信心,失去了對本專業課程學習的熱情。
課程安排的針對性差,教學內容選擇千篇一律。要知道,農林院校財經專業的學生未來的從業方向是比較明顯的,同時經濟法的內容過于龐雜,對非法學專業的學生來說學習比較困難。所以在經濟法的課程安排上更多的是由教師進行篩選,劃分課堂教學的重點部分。但恰恰是這個關鍵的劃分環節,教師不能很好的利用,課程安排的針對性差,教學內容選擇千篇一律,這樣的教學方式使經濟法的教學質量得不到提高,同時也影響了學生未來的發展,更不利于國家未來發展。
考核方式過于片面,難以全面了解學生。在整個高等農林院校財經專業經濟法課程的教學中,教師講授只是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后續的考核環節,但就目前狀況來看考核方式過于片面已經是經濟法專業課程的常態,單一片面的考核環節使教師難以全面了解學生,不利于教師對教學方法的進一步調整,同時也不利于學生對自身進一步了解。考核體系的完善很大程度上影響著該門課程的教學質量,同時考核也是一種信息反饋,是校方、教師、學生三個角色的交流。
豐富課堂內容,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盡可能的豐富課堂內容,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要用于探索,勇于創新,通過現代化教學手段和傳統教學方式的有機結合,打造出具有時代氣息的優質課堂。高等農林院校經濟法課程的安排上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合理的穿插案例,并視頻、圖片等進行教學,不但可以豐富課堂內容,同時也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不再對法樂產生厭倦心理,要知道,興趣是最好的引路人。
對于課程內容的安排要具有針對性。由于教學課時有限,教師對專業課程的篩選環節就顯得十分關鍵。這一環節不但影響到了學生能力培養的方向,同時也關系到了我國農林事業中財經專業人才對經濟法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所以教師對課程內容的安排要有針對性,要從學生專業的發展方向出發,貼合學生未來發展需求和農林專業的大方向,對龐雜的經濟法有一個合理的認知。側重點劃分具有針對性,不能千篇一律,缺乏針對性。
建立全面的考察體系,客觀公正的對學生做出準確的評價。評價不僅是對教室教學質量和學生學習情況的驗收,同時這也下一階段學習的開始。全面的評價方式可以使學生更清晰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調整接下來的學習方式。同時評價也是信息的反饋,使校方了解到學生能力的提升情況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所以要建立全面的考察體系,客觀公正的對學生做出準確的評價,既利于學生的未來發展,也便于教師進行教學方式的調整。
縱觀我國農林院校的教學現狀,不得不承認在某些方面的改革已經迫在眉睫,否則我國未來發展將會受到嚴重影響。本文指出了當前農林院校經濟法專業課程教中存在的問題——教學方式過于傳統僵化,影響教學質量;課程安排的針對性差,教學內容選擇千篇一律;考核方式過于片面;難以全面了解學生,并就我國高等農林院校經濟法專業課程的改革提出了一些建議——豐富課堂內容,引入現代化教學手段;對于課程內容的安排要具有針對性;建立全面的考察體系,客觀公正的對學生做出準確的評價。希望可以引起有關部門的重視,為我國農林教育事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作者單位:信陽農林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