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 博
從微觀經濟學視角看盜版現象
安 博
本文一方面指出了盜版現象存在的社會危害,另一方面也分析了盜版現象存在的市場條件。同時也認識到盜版品的存在,并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有害無利。其實,盜版品究竟會增加福利還是減少福利,取決于時期的長短、競爭的最后趨勢以及政府反盜版的嚴厲程度。本文認為,政府應該以最大限度的減少而不是消除盜版的負面影響為目標,以運用競爭機制為導向,采用包括修改版權保護法規在內的多種措施,在權衡盜版成本和反盜版成本的基礎上,實行適時適度的反盜版策略。
盜版侵權行為是困擾人類精神產品正常生產的社會重大問題。眾所周知,在諸如軟件著作、影視產品和出版物等生產領域內存在著比較普遍的盜版活動。從正版產品到盜版產品所需要的時間越來越短,盜版活動中使用的各種設備越來越精良,盜版產品的質量也達到了以假亂真的地步,消費者想通過產品的質量來辨別正版與盜版非常困難。
盜版產品之所以能長盛不衰有兩個方面:一方面,中國消費者對“正版”的消費意愿和支付能力相對偏低;另一方面,“盜版”生產成本遠遠低于“正版”,低價可以滿足消費者的求廉動機。
盡管各國都在一定程度上采取反盜版措施,以對盜版進行打擊,但時至今日,盜版現象不僅沒有得到遏制,反而勢頭越來越嚴重。那么,為什么會出現盜版呢?盜版品給消費者帶來的好處是顯而易見的,為什么政府機構要打擊盜版呢?又是什么原因使得盜版現象屢禁不止呢?政府應該采取怎樣的反盜版策略呢?以下本文試著從經濟學的角度對上述問題加以分析和闡述。
任何經濟現象的存在都有其存在的理由,盜版現象的存在本身就說明了“盜版有市場”。盡管“盜版”首先給人的感覺就是它絕非一個好東西,應該消滅,但是在一片喊打聲的同時,消費者卻在行動上給予了實際的支持,這就是盜版現象的需求條件。
商品的消費價值決定了消費者在實際購買過程中,更愿意選擇“盜版”。消費價值就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常說的“性價比”。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有兩個因素事比較重要的,一個是價格,一個是質量。如果某個商品的質量過低,即使價格優勢明顯,可能也是無人問津的;反之,如果某件商品的價格太高,即使質量很好,恐怕也是鮮有買主。如果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商品的價格很低,而其質量又相對較好,購買者肯定會很多。消費者在實際購買過程中綜合性地比較商品,消費價值的概念就產生了。因此,消費者購買盜版品的直接原因在于盜版品的性價比遠高于正版品的性價比。例如人們電腦上都會安裝的Microsoft Office辦公軟件,除去普通人一般很少使用的一些功能外,盜版品與正版品在質量或使用價值上幾乎沒有什么差異。在淘寶上,正版的Microsoft XP系統軟件的銷售價格400元人民幣左右,而它的盜版品只需要不到4元人民幣。盜版品與正版品的價格比是1比100,盜版品的價格優勢顯而易見。
盜版的存在根本上在于消費者的大量需求,但盜版品畢竟是由加工廠生產出來的。并不是有市場需要就會有市場供給。就某種產品來說,加工廠之所以選擇生產盜版品而不是正版品,除了它在生產正版品上的所受的諸多限制之外,可能關鍵在于盜版品的生產價值大于正版品的生產價值。什么是商品的生產價值呢?它更像是我們所說的投資回報率,現實情況是生產“正版”的收益遠遠低于生產“盜版”的收益。用光盤刻錄長達30集的電視劇(現在一般是7張盤左右),直接的生產費用(包括刻錄機的折舊費、白盤費、刻錄軟件分攤費、人工費等)不會超過20元。市場上可以買到35元左右,投入小利潤高。
既然政府反盜版的最終結果只能是減少盜版,而絕無可能杜絕盜版。那么現在面臨的問題是,政府應該如何選擇反盜版策略呢?在政府的反盜版策略上,理論和實踐上的論述都不少,在此主要就其中還存在問題的幾個問題作簡單的說明。
思想認識上,政府不能完全杜絕盜版活動,因而徹底解決盜版不應該成為反盜版的實際目標。一方面,盜版現象的市場基礎不可能人為消除,另一方面,盜版活動復雜多樣的影響,也決定了完全杜絕盜版行為本身也就同時消除了它可能帶來的好處。正如人們不能在倒洗澡水時把孩子一起倒掉一樣,我們也不能消除盜版的負效應時把他的正效應也一起消除。因而政府的反盜版行動更應該是為了抑制盜版行為,減少盜版數量,把盜版的負效應控制在最低水平。
信念態度上,政府對盜版行為應適度管理,管理過度或寬容都是不理性的。盜版所產生的負面效應是不可忽視的,這種負效應就是因存在盜版而使社會付出的代價,我們可以稱之為盜版成本。政府在反盜版過程中所花費的人力、物力、財力和時間等全部費用就構成反盜版成本。當政府實施采取比較嚴格的反盜版措施時,反盜版成本會上升,而盜版成本則會下降,反之,當政府實施采取比較寬松的反盜版措施時,反盜版成本會下降,而盜版成本則會上升。也就是說,反盜版的成本是隨著反盜版程度的增加而上升的,而盜版成本則隨著反盜版力度的加強而下降。顯然,反盜版行動就存在一個度,社會究竟應該對盜版行為采取什么程度的反盜版行動,必須進行相關成本與收益的比較分析。一項理性的反盜版行動應該使盜版成本和反盜版成本之和達到最小。可見,政府的反盜版并非愈嚴格愈好,也不是愈寬松愈好。
法制建設上,政府似乎會很容易遺忘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那就是更新已有法制。知識產權相關法律的漏洞和亟待加強的知識產權保護的執法隊伍建設實現有法可依、執法必嚴的依法治國理念,是打擊盜版和促進知識創新的最有效途徑。
觀念改變上,運用市場機制來抑制盜版現象,我國早已加入WTO,因此利用建立市場經濟體制的機會,通過改革和開放來引入和加強競爭,有效地防止盜版行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和國際跨國企業的進入,使一些居于壟斷地位的企業不斷降低產品價格,從而使山寨和盜版品的價格優勢不斷削弱,最終實現消費者獲得更加合理價格的優質產品,同時市場達到公平競爭狀態。
(作者單位:石家莊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