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金祥
提升我國行政管理效率的革新途徑
楊金祥
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是服務公民的根本,本文從行政管理工作的內容中,提取四方面有效提升管理效率的革新途徑: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時間觀念;行政管理工作要主次分明;行政管理工作的協調機制要統一;行政管理工作要配合現代化的管理模式。
目前我國在行政管理的工作中,其部門人員早已習慣于按部就班地保持現狀,在時間觀念上沒有緊迫感,對于工作時間形成浪費。對于行政管理而言,在時間上的浪費高于任何資源的浪費,同時也是無法逆轉的浪費。在市場經濟的推動下,目前我國社會層面對于時間觀念具有相對的行為標準和思維模式。市場經濟用時間創造價值,而行政管理同樣需要時間解決實際問題。那么樹立現代化的時間觀念,是提升行政管理工作效率的基礎與前提。一方面,要樹立全局觀,以行政服務理念的全局觀是建立在對問題解決的態度上,將具體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完成,形成各部分工作服務全局的思想,才能夠推動整體行政管理效率。另一方面,應當樹立人才觀,行政管理的時間觀念往往被少數惰性較強的工作人員所影響。對于行政管理的工作流程中,我們能夠發現其屬于逐層遞進的工作環節累加,那么其中任何一環出現問題都會直接影響行政管理工作的效率。而對于具體工作環節中推延了工作時間的人員應當予以批評教育,而對于能夠快速有效的完成工作的人員,就是行政管理的有利人才。這類人才不僅自身的工作效率高,而且其積極工作的態度和行為也會影響到其他管理工作者,那么必然推動整體行政管理效率。現代社會的競爭模式就是時間的賽跑,行政管理應當注重在解決實際問題重點時間利用率,只有將管理時間進行量化,才能突出行政管理的時效性,從而適應現代化的行政管理高效需求。
行政管理工作分輕重緩急,就是工作要有重點,即為主次分明。多數行政管理人員并非沒有努力完成工作,而是對于時間管理沒有分出主次,往往終日忙碌,卻沒有提升根本的管理工作效率,其矛盾點就在于沒有利用有效時間解決主要問題,而將次要問題當做主要事務來處理,那么只能將處理管理事務進行工作累計,而不能利用更為寬泛的時間解決主要矛盾。在行政管理工作中必須明確主要問題和矛盾,才能在工作中以最短的時間和最快的速度,對行政管理工作進行有效控制和規劃。行政管理單位要想從根本解決管理工作中主次分明的問題,應當著手于工作安排與規劃,就是面臨工作交由哪一部門完成的問題。只有進行統籌安排與合理規劃,才能妥善解決實際問題。同時將大量瑣碎的問題進行細化,以具體人員進行負責處理,在工作中多部門配合完成,在保障相互有效銜接的基礎上,明確協同部門與責任主體同樣具備相應配合完成工作的義務。而且要注重工作中的進度,井質量與監督工作作為進度管理的促進機制,從而保障動態進程中的有效性,才能夠在整體工作效果上到達提升效率的目標。
信息化時代的發展,為行政管理工作提供了更多的信息服務,那么建立電子信息政府勢在必行,將辦公自動化應用于行政管理工作,必然能夠提升其根本的行政效率。同時開放相關的政府部門網絡平臺,將原有的實地辦公搬遷到互聯網中,能夠減少相對的行政成本,而同時也減少了管理工作的非必要內容,將其行政工作重點進行突出。而網絡化的辦公模式,也在很大程度上打破原有的地域限制和時間限制,從節約物力和人力資源的基礎上,能夠降低相應的管理成本,那么也就從其側面提升了相應的行政效率。
行政管理工作以效率定成敗,而效率的基礎取決于上下級與同級部門的工作協調機制是否統一。這里提出的管理工作統一是指相互配合完成工作時,目標統一、職責統一、行為統一。目標統一是整體規劃的提出,將其處理問題與解決矛盾作為管理工作的統一目標。職責統一是配合完成具體工作時,相對并不負責主體工作的部門需要產生連帶責任,從而明確其職責具備相應的統一標準。行為統一是在工作中相互配合的重疊部門需要對工作內容進行統一協調工作,相互間的信任與態度達到高度統一。其個體與部門之間需要以整體大局為工作前提,服從統一調配與職能分化,形成統一的高標準要求,才能在工作效率上達到統一行動的目標,實現工作效率的提升。那么,在具體工作中決不能產生各行其事與各自為政的混亂局面,只有認識到工作性質是服務于人們與國家的高度,才能完成統一目標的深度規劃。一方面,行政管理工作要體現出較強的權威性。另一方面,要依據市場發展的客觀規律進行完善。不僅要服務與行政管理工作,同時要服務于公民的基本要求。只有當組織內部管理工作無邊界,而又不出現遺漏和縫隙時,才能讓行政人員在其組織規劃中發揮出自身的優勢,將行政工作的效率提升到有效高度。
(作者單位:北京交通大學海濱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