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慧靜
【摘要】幼兒園教研組建設對教師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它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幼兒園的生存和發展?;诰唧w個人教育評價觀視閾下以研究幼兒園教研組建設為基點,通過建立并落實教研機制,探索有效教研的實施策略、途徑、方法,提高教研活動的效度和效益,營造寬松、民主教研文化氛圍,有效地帶動群體間的對話與合作,提高教師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幼兒教師專業發展。
【關鍵詞】具體個人教育評價觀教研組建設幼兒園
一、問題的提出
幼兒園教研組作為學校教研活動中最基層的組織單位,是教師直接面對的,關系最親密的專業組織,教師在這里備課、問題討論、信息傳遞、活動實踐、思想交流。教研組建設對教師的成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特別是教師的專業發展,一名教師能否在專業上脫穎而出,在某種程度上與教研組是否對其關注,是否給予其機會有很大的關系,教研組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校的生存和發展。
甌海區現有各級各類幼兒園163所,其中有11所公辦幼兒園,而95%以上的幼兒園坐落在鄉鎮農村,他們的自身素質及專業水平的距離非常懸殊,差距很大,由于特殊的區域環境,區內存在經濟和教育發展不均衡的問題。各幼兒園起點不一,教師專業發展水平也存在差異,在我區幼兒教師約1800多人,公辦園教師195人,也就是說10%以上的幼兒教師是受過3到5年的幼教專業培訓,85%以上的幼兒教師沒有很好的受過系統的幼師專業學習,這直接影響全區幼兒園保教質量的均衡發展。而幼兒園教研活動,是直接針對保教工作中遇到的實際問題與困難確定的,組織好幼兒園的教研活動對于提高全園保教質量和教師業務素質是十分有益的。
《綱要》中闡述的新教育理念為教師在教育中的角色和任務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也要求我們的教研工作要不斷的引領教師成為自身實踐的研究者。因此,我們需要通過開展有效的教研活動提升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促進全區幼兒園和教師共同發展,推動區域性幼兒教育質量的提升。
二、問題的分析
近兩三年來,以幼兒園為本位的教研組活動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師專業發展途徑在我區被廣泛開展。但是,目前我區教研組活動的效果離預期目標相差甚遠,也正因為教師隊伍整體素質的懸殊性,嚴重影響教研組活動的質量,其現狀不容樂觀。
(一)對教研活動認識不到位,教研制度不健全。
通過我們發放的調查問卷,了解到由于個體差異,幼兒園教師對教研活動的認識參差不齊,目前仍有相當數量的教師還處于不理解或認識模糊的狀態。上等級的幼兒園的教師有這樣認為“教研活動不就是聽評課這么簡單嗎?”“大家碰在一起隨便拿個話題閑聊一下就是教研活動。”可見,目前在我區等級幼兒園中不少教師對于教研活動的內涵、做法以及實施教研組活動的意義并沒有清晰的認識。這往往會造成教師“穿新鞋走老路”,甚至引起教師的抵觸情緒。而對大部分準辦級幼兒園就根本沒有形成教研組,更不要說教研制度了,她們所謂的教研活動就是平時的工作會議,或者是參加園本教研基地園的幾次研修活動,不管是從教師的參與面或研修效率來說都是很小且低。
(二)教研組活動的內容和組織“形式化”,工作中活動性多而主題性少
一些幼兒園的教研組活動看似開展的井井有條、轟轟烈烈,其實透過現象看其本質,往往是“活動目的不明確,活動主題不具體”,從而出現了活動過后收效甚微甚至一無所獲的狀況,這種活動當然也就失去了應有的意義。其實,在教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是層出不窮的,尤其是新課程呈現的是不確定的、動態的課堂,理念是新的,教材是新的,這種變化必然帶來的是教師角色、教學方式、課堂評價等方面的轉變,這種轉變對課堂教學結構的觸動是深層次的,許多教師面對開放的課堂、豐富的教學資源會顯得不適應,可能還會手足無措;也有的教師可能會覺得突然變得不會上課了;還有些教師還會覺得難以擺脫傳統教學模式和思維定勢的束縛,甚至一些教師還可能采取抵制的消極態度,面對這種“不想改、不愿改和不敢改”和“新課程呈現的不確定性、動態性課堂”的形勢,教研組活動應該開展有針對性的研討和交流,從而改變教研活動內容空泛、活動目的性不強的狀況。
(三)教師之間沒有形成真正的合作對話關系
教師是教研活動的主力軍,因此教師與教師的有效合作是建構教研活動共同體的關鍵。但是,就目前情況來看,教師與教師缺乏真正的合作。“隔離”“孤單”是大多數教師日常工作的狀態。很多教師雖然坐在一起進行教研組研討,但彼此有過強的防范意識。主要表現在:首先,很多教師沒有勇氣把自己的困惑或問題暴露在同事面前,恐懼暴露自己的不足;其次,教師之間存在著微妙的競爭關系,這使得有些教師不愿意與其他教師分享自己對理論知識的理解及在教學過程中的感悟;再次,一些教師不具備積極接受他人意見和批評的開放心態,他們往往會因為別人對自己提出批評而滋生不滿情緒;最后,在一些幼兒園中,資歷高的教師在教研活動中有很大的發言權,甚至產生“我不發言誰發言”的優越感。相比之下,資歷低的教師則信心不足,生怕說錯話或與資歷高的教師發生正面交鋒。
(四)教師隊伍年青結構以及不斷更新帶來的困惑。
甌海區幼教發展比較遲,整個幼教的隊伍結構非常年輕,這些青年教師在進入教研群體中時,對群體中的行為與個體行為的差異不甚了解,對一個一般教師和作為組長的職責區別,也不甚了解,更缺少體驗。實現角色的轉換,還有待時日。另外,100余所的民辦園教師流動很大,而且越來越趨向年年更新的局面,給教師的培養工作帶來很大的負面影響,教育教學工作沒有學科帶頭人,無法開展正常的教研組活動,其中準辦園干脆不考慮建立教研組,所以何來有效的教研活動。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