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冰瑤 張瑋
【摘要】汕頭經濟特區自創辦以來,幾代特區建設者開拓創新,搶抓機遇,突破傳統束縛,在國家改革開放的背景下,汕頭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巨大的進步。2015年11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經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后,已正式拉開序幕。以提高社會生產力水平,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的新一輪大發展已經開始。對于汕頭而言,開放兼容、創新爭先的文化特質對于迎合我國新一輪的發展戰略是不謀而合。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迎合一帶一路發展戰略,打造新時期大汕頭灣區的良好機遇近在眼前。
【關鍵詞】大汕頭灣區 開放擴容
一、“開放兼容”是汕頭發展的獨特優勢
“開放”是汕頭城市發展的靈魂。汕頭港的地理優勢造就了汕頭的發展必須且能夠和“開放”聯系在一起。汕頭位于“海上絲綢之路”黃金航線上,從19世紀起就開始國際貿易往來,汕頭港的港口條件就被外國人所看中。自1860年汕頭正式開埠以來,港口貿易的發展帶動了汕頭飛速發展。可以說,汕頭因港而生,因開放而發展。汕頭特區設立后,汕頭人把特區優惠政策與港口的優勢結合起來,汕頭成為了一個萬商云集的城市。進口物資批文、免稅批文、進口物資許可證都成為了當時汕頭成為全國明星城市的助力。港口興,汕頭興;港口衰,汕頭衰。20世紀30年代,作為當時全國第三大港。汕頭依托港口的優勢,成為當時中國與東南亞乃至歐美商品貿易的一個重要集散地,此時的汕頭,不僅是閩西南、贛東南、粵東對外貿易的樞紐,更是世界貿易的一個支點。汕頭特區設立后,汕頭人把特區優惠政策與港口的優勢結合起來,汕頭成為了一個萬商云集的城市。進口物資批文、免稅批文、進口物資許可證都成為了當時汕頭成為全國明星城市的助力。港口興,汕頭興;港口衰,汕頭衰。隨著特區優惠政策普惠化,加之查處騙取出口退稅按,汕頭的進口行業一落千丈。讓汕頭耀眼的“開放”靈魂受到重創。汕頭港經歷多年的發展,卻沒有一個五萬噸級的集裝箱碼頭,適合遠洋運輸的大型集裝箱船舶不能到汕頭停靠。直至今日,潮汕地區80%以上的貨物要通過深圳鹽田港和香港出口,少量通過廈門港進出,剩下的一兩成的貨物在汕頭港進出。
汕頭港發展是汕頭開放的第一步,更是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第一步。汕頭港擁有亞太地緣門戶的獨特優勢,是國家層面在沿海布局的25個主要港口之一。至今已與57個國家和地區的268個港口有貨物往來,擁有至越南、新加坡、馬尼拉等多條東南亞集裝箱班輪航線,其建港條件十分優越,擁有適宜建港的岸線有73.6公里,擁有廣澳灣、海門灣、煙墩灣等一批自然深水大、泥沙回淤輕微、靠近國際航線、掩護條件好的優良岸線,具備建設10萬噸級集裝箱碼頭、15萬噸級煤碼頭、30萬噸級原油碼頭等大型深水碼頭的條件。規劃通過能力達3億噸,集裝箱1200萬標箱。同時,汕頭港是潮汕地區與潮籍華僑的重要紐帶。并且,在廣東省振興粵東西北發展戰略的強力推動下,汕頭掀起了交通基礎設施大會戰,海陸空現代化立體交通網絡加快形成,億噸深水大港加快建設,區域中心城市和主要出海口作用逐漸彰顯。汕頭勢必成為東承西接的戰略樞紐,形成對外的快速通達體系,拉近與珠三角、長江三角和東南亞的距離,必將使得汕頭迎來新一輪的發展。
二、以點蓋面開放擴容:打造大汕頭灣區新格局
廣東省作為我國的經濟大省,雖然最富的城市在廣東,但最窮的城市也在廣東。面對國外國內發展形勢,我國提出一帶一路發展戰略,這與推進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脈相承。汕頭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振興汕頭是汕頭當前所需、當前必做之事。
如何加速汕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筆者認為,第一在于汕頭的城市定位,第二在于定位后的具體規劃發展。其中,能夠很好地銜接兩點的紐帶就在于:華僑文化合作試驗區。2014年9月,國務院批準汕頭設立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賦予汕頭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門戶,先試先行,為新時期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放探索新路的重大使命。
筆者認為,汕頭的定位:一個開放兼容的大汕頭灣區。汕頭召開第十一次黨代會中,“大汕頭灣區城市格局”被首次從“城市格局”的定位和角度提出,城市有機更新成為汕頭下一步的發展進程。大汕頭灣區的城市格局不僅僅在于城市建設,更多的在于汕頭城市的可持續發展。這無疑與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目標不謀而合,其中,華僑文化合作試驗區的成立無疑成為打造大汕頭灣區添磚加瓦。2014年9月,國務院作出批復,同意汕頭設立華僑文化合作試驗區。批復中指出:試驗區處于汕頭經濟特區的核心地帶,區委條件優越,比較優勢突出,具備加快發展的條件和潛力。另外,汕頭因僑而立,因僑而興。港口的發展固然重要,但是,沒有適合汕頭發展的好的政策,汕頭想要充份迎合國家的開放戰略就等同于巧婦無米。因此,華僑文化合作實驗區的成立,對于汕頭而言,成為了汕頭結合自身城市特色發展港口、吸引華僑,重拾“開放”靈魂的主要推手,最終實現大汕頭灣區格局構想。
因此,如何把華僑文化合作試驗區發展好成為汕頭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打造大汕頭灣區的重中之重。筆者認為主要要把握一個要點:以點蓋面,開放擴容。根據汕頭改革開放新特區的發展定位,在繼續推動“一灣兩岸”等重大平臺的基礎上,進一步推動“華僑經濟文化合作試驗區”的相關建設工作。要進一步凝聚華僑力量,優化營商環境,吸引僑資、人才來汕頭長遠發展。所以,基于華僑文化合作試驗區,構建汕頭創新發展的新觀念、新體制,方能實現擴容的目的,最終達到汕頭迅速發展的目標。
三、實現汕頭振興市民幸福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目標是落實好以人民為中心,滿足人民需求。對于汕頭發展而言,大汕頭灣區不僅僅是城市的一時發展,更是汕頭市民所需。幾十年的開放兼容的文化特質早已經深入汕頭市民的骨髓中。對于汕頭市民而言,開放擴容是汕頭市民靈魂的外在體現,更是汕頭市民的內心呼喚。以華僑文化合作試驗區為核心載體,一方面全面對接國家“一帶一路”戰略,一方面加速推進汕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從而加速實現大汕頭灣區新格局的建成,實現汕頭振興,市民幸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