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寧
[摘 要] 醫學生的法治觀培育對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維護醫患安全具有重要的意義。既是醫學高等人才培養的現實需求,也是對醫學生全面發展的客觀需要。但是在教學實踐中,高等醫學法治教育存在教育目標不明確、課程設置不合理、教學形式單一化等問題,使得法治教學效果欠佳,醫學生法治觀的培育需要進一步完善。針對醫學生的特點,醫學生法治觀培育應以確立法律信仰為教育目標;整合教學資源,通過實踐教學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從傳播法治文化入手,營造校園法治文化氛圍著手,讓法治理念融入內心,促使醫學生真正地感悟法治精神,感受法治力量。
[關鍵詞] 醫學生;法治觀;法治教育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12-0042-02
法治觀是指人們對于法律和有關法律現象的觀點、情感和態度的總稱,它反映了公民對法律的認知水準以及自身的法律價值觀念[1]。大學生是國家未來的棟梁之材,他們的法律素質和法律思維水平高低,對推動我國依法治國的進程有著重要的影響。2014年5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同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時指出: “青年的價值取向決定了未來整個社會的價值取向,而青年又處在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時期,抓好這一時期的價值觀養成十分重要。[2]”醫學生作為未來醫學衛生事業的接班人,面臨著當前國內醫療糾紛漸增、醫患關系緊張等諸多社會問題,探究醫學生法治教育目標,尋求有效培育醫學生法治觀的途徑,以培養適應當前法治社會發展的醫學類人才顯得尤為迫切和重要。
一 當代醫學生法治觀培育的意義
1 培養醫學高素質人才的基本要求
伴隨著醫療事業的迅速發展,人們對健康需求不斷提升,社會對醫學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醫學生作為建設我國未來醫療衛生事業的重要力量,僅依靠醫療技能、診療手段已經無法完全滿足當今社會的人才需求。一名合格的醫學人才必須具備較高法律素養,了解醫務人員所享有的權利義務,醫療行業的執業風險,以法律為依據,正確分析和解決未來工作中可能面臨的法律問題。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搖籃,理應依據社會發展需求,幫助醫學生掌握好專業知識的同時,加強依法行醫的理念教育,促使其形成良好的法治觀,成為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求的醫學高素質人才。
2 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的現實需求
和諧醫患關系是和諧社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我國近年來醫患糾紛數量上升明顯,醫患之間缺乏信任和理解。醫學生作為未來的醫務工作者,是醫患關系的“潛在當事人”,這就要求醫學生不僅要掌握醫學專業技能,還需要具備基本的法律素養,因此高等醫學院校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必須加強醫學生法治觀培育,強化醫學生法律意識,讓學生在知法、懂法的同時,能夠正確運用法律規范調整、保護醫患雙方的合法權利,規避部分醫療糾紛的風險,為今后科學、規范開展醫療工作奠定基礎,這也是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維護社會發展穩定的現實需求。
3 全面推動依法治國的重要保障
全面推動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客觀要求,同時也對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要“深入開展法治宣傳教育,把法治教育納入國民教育體系”。但是當前正處于信息爆炸時代,各種文化思潮、價值觀念不斷發生碰撞,沖擊著大學生的思想,導致出現了社會價值觀念扭曲,法治觀念淡薄等問題。加強醫學生法治觀培育,幫助其樹立法治信仰,真正從內心信任和擁護法律,有利于讓醫學生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準確認識依法治國的重要性、長期性和艱巨性,積極投身依法治國的實踐中。而且隨著依法治國方針的提出,國家開始全面推進法治建設,醫學領域法律法規日趨完善,新形勢下的醫學人才,必須具備較高的法律素養,熟知醫學法律法規,方可為今后的工作打下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的堅實基礎。
二 當代醫學生法治觀培育存在的問題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法治教育的推進,近年來醫學生法治觀水平已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受多重因素的影響,當前醫學生法治觀培育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導致醫學生法治觀念現狀與培育目標還存在一定差距,具體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醫學生法治觀培育目標不明確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在談到增強全民法治觀念時,鮮明地提出“讓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共同追求和自覺行動”[3]。從“遵法守法”到“尊法守法”,一字之差,卻體現了我國法治教育目標的變化。“尊法守法”源于對法律的崇尚堅守,在生活中主動依照法律規范約束自己的行為,它是一種“自律”。可當前法治觀培育目標并不明確,對法治的教育仍然停留在知法和守法的層面,忽略了對法治理念的培養。尤其是醫學法治教育而言,一味側重對法律知識講授,在培養醫學生如何從法治視角看待醫患關系,運用法治方式處理醫患矛盾等方面卻鮮有涉及,醫學生對法律的理解僅停留在枯燥、晦澀的法律條文層面,并沒有形成尊重法律的基本價值觀念。
2 醫學生法治觀培育課程設置不合理
現有醫學生課程設置中主要通過“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和“衛生法律法規”這兩門課程加強醫學生法治觀培育。但是部分醫學院校一味側重醫學專業理論知識的培養,對醫學生法治意識的培育不夠重視,加上醫學專業課程偏多,醫學生學習任務重,學校僅依靠“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這一門課程開展醫學生法治教育。而這門課程,法律基礎亦只占據三章內容,課程內容也僅涉及宏觀的概念和基本理論,醫學生少有接觸法律具體條文,更無法運用法律知識維護自身合法權益。雖然有些院校為增強醫學生法治觀念,增加開設了“衛生法律法規”,“醫師法規”等法律方面的選修課程,但受教學條件和課時限制,課程講授多以理論講述作為主要形式,鮮有涉及案例分析或法律實踐活動。導致學生只能對醫學類法律知識略做了解,難以將法律理論知識與醫學專業實踐情況相結合,無法真正達到法治觀培育的目的。
3 醫學生法治觀培育考核方式存在偏差
高等醫學院校關于醫學生法治培育考核方式并不統一,多定位為考查形式。一些醫學院校把“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設定為選修課,學生只需要上交一篇論文就可以結業。另一些院校雖然將其設為必修課,以閉卷考試形式進行考核,但是考試多以學生是否掌握所學法律知識為主要內容,忽略了對醫學生法治理念、法律運用能力的考核。這樣的考核方式無疑局限了法治教育作用,不利于培養醫學生法治理念。
4醫學生法治觀培育師資隊伍單一化
法治教育師資隊伍素質和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著高校學生法治教育的質量。可是目前高等院校針對非法學專業學生實施的法治教育普遍存在缺乏專業的師資力量的現象,擔任“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的任課老師大多數非法律專業科班出身,以思想政治研究方向居多。受專業性局限的影響,任課老師往往更加側重思想道德領域層面的宣講,對法律知識方面缺乏深層次的講解,難以幫助學生更加系統、透徹地學習和理解法律知識,進而形成良好的法治觀念。
三 當代醫學生法治觀的培育路徑
1 明確法治教育目標,培育法治信仰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明確指出“法律的權威源自人民內心擁護和真誠信仰”。法治信仰是指人們發自內心地認同法律、信賴法律、遵守和捍衛法律[4]。法律只有被信仰,成為內心堅定的信念,人們才會約束克制自己行為,自覺遵守法律。可是當前我國高校對學生的法治教育目標多以灌輸法律知識為主,卻忽視了對學生法治觀念的塑造。醫學院應當以培育法治信仰作為法治教育的最終目標。結合專業特點,將法律知識喻教于法治理念的傳播,運用法律規范學生日常行為的同時,重點側重法治意識的培養,讓法治理念融入學生內心,引導學生感悟認同法律的公平公正,自覺維護法律尊嚴,真正做到尊法、信法、守法和護法。
2 整合法治教育資源,培養法治思維
醫學專業學業普遍繁重,一味增加法治課程比重并不實際,但是可以通過配備專業的師資隊伍,開發整合法治教育課程資源,運用課堂開展醫療文書寫作、醫療事故案例分析、警醫聯合、人體藥物試驗、安樂死等熱點問題教學的方式,將法治教學和醫療實踐相結合,打破理論教學的局限,引導學生從專業角度、法律層面分析解決這些問題。醫學院校還可以結合醫療行業的專業性特點開展互動性、參與性的法治實踐活動,為學生提供多渠道的學習途徑。如旁聽醫療糾紛案件審理、舉辦法律知識競賽、開展醫療法治熱點問題辯論賽等,實踐教學的主要目的并不是為了熟記法律法規,而是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讓學生通過多樣化的法治教育實踐活動,感悟法治精神,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認識、分析和解決問題,更真切體驗到法治在社會中的價值,反思規范自己的行為,學會運用法律正當行使合法權利,保障自身合法權益,做到規范行醫和依法行醫。
3 營造法治文化氛圍,弘揚法治精神
高校作為學生法治觀培育的重要基地,其法治文化氛圍展示了本身的價值追求和精神風貌。因此重視社會輿論的導向,營造良好的校園法治文化氛圍,弘揚法治精神對學生法治觀的形成有著重要的作用。一方面醫學院校在設置校風、校訓和校規的時候,應當彰顯法治精神,同時在圖書館、教室或宿舍注入法治文化,運用鮮明的導向的方式讓學生潛移默化地感受法治文化氣息,促成良好法治品格塑造。另一方面建設法治文化宣傳隊伍。多吸收法學專業人才、醫學實務部門人才加入校園法治宣傳隊伍,通過定期宣講方式,讓醫學生從這些優秀人物身上覺察法治魅力,感悟法治精神。最后,加強醫學院校法治教育基地建設。醫學生在實習階段普遍存在法治教育缺失的現象,帶教老師很少涉及臨床專業以外的知識講解,導致學生難以認識到執業依法性、規范性的重要性。因此,應當拓展醫學院校法治教育基地建設,讓醫學院校的附屬醫院或實習醫院不僅成為醫學生提升醫學實務技能的加油站,更是系統、深入地開展法治教育的實踐基地。
總之,推動醫學生法治觀的培育,實現醫法教育相結合是當前高等醫學教育的一項重要課題,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只有轉變醫學教育觀念,拓展醫學教育思路,提升醫學院校法治管理水平,方能高效開展法治教育,將法治觀教育貫穿醫學人才培養的全過程,為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法治社會、維護醫療安全添磚加瓦。
參考文獻
[1]孫國華.社會主義法治論[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2]習近平.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05-05(1).
[3]中國青年網. 從“遵法守法”到“尊法守法”[EB/OL].(2014-11-4).http://pinglun.youth.cn/wywy/shsz/201411/t20141104_5979993.htm
[4]敏言.談法治信仰[J].理論學習,2015(0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