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連福+王林毅
[摘 要] 針對我國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政府、職業院校、企業、教師四個方面存在的問題,制度保障體系缺乏,相關法律不健全,校企合作薄弱,企業接納教師實踐的動力不足,職業院校沒有統籌規劃企業實踐工作,缺少多元化評價的長效機制,實踐計劃不夠明確,自由度過高,內容缺乏針對性等,借鑒職業教育先進國家教師企業實踐有益經驗,從實踐目標制定,實踐效果評價,實踐質量保證等幾個方面對構建教師下企業實踐的運行和保證機制提出對策建議。
[關鍵詞] 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運行與保證;機制
[中圖分類號] G64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7) 12-0062-02
一 目前職業院校教師下企業實踐運行現狀分析
1 實踐制度保障體系缺乏,相關法律不健全
關于教師下企業實踐,國家層面出臺了許多政策法規,教育部在有關文件中明確提出:“地方各級教育行政部門要切實加強對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的統籌力度,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的運行管理機制。”《國務院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教育法》有關教師到企業實踐對企業要求的用詞分別為“有責任接受”、“應當接納”,國家和地方政府尤其是省級政府出臺的實踐政策是引導性與鼓勵性的,具有約束力的政策法規不是很健全,對規范企業接受教師到企業實踐不具強有力的約束,存在政府、學校及企業不夠協調,權責不明晰,溝通不暢等問題,教師和企業在實踐過程中的權利和義務未得到充分保障。
2 校企合作薄弱,企業接納教師實踐的動力不足
校企合作薄弱,作為重要的教師下企業實踐的政策執行主體——企業,不像學校以人才培養為目的,而是考慮經濟效益以盈利為目的,由于實踐教師不能作為熟練工為企業生產帶來利潤,同時,也很難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產品研發,因而在現有政策法規沒有強有力約束及稅收減免耗損補貼等合理的利益補償機制和緊密的校企合作制度尚未建立的條件下,企業往往認為接受教師到企業實踐是份外工作,通常不愿提供技術崗位為教師實踐提供支持,企業對教師到企業實踐的態度、深度不夠,動力不足,企業作用發揮不夠。
3 職業院校沒有統籌規劃企業實踐工作,缺少多元化評價的長效機制
許多職業院校未能根據專業建設和師資隊伍建設的實際情況對教師到企業實踐工作進行統籌規劃,制定科學的教師下企業實踐的管理和獎勵機制,未能把教師到企業實踐作為校企深度合作的重要環節來抓,未能形成評價、激勵、管理的一體化考核評價機制,未能建立教師、企業實踐與教學改革聯動機制,教師企業實踐與教學關系協調不到位,實踐管理運行中職業院校與企業脫節,未能建立起與企業共同實施的“雙導師”制度,校企雙方過程管理和考核制度不完善,執行不到位。
4 教師企業實踐計劃不夠明確,自由度過高,內容缺乏針對性
教師實踐任務不明確,合理的實踐計劃和自主個性化的方案缺失,通常是學校或企業或教師自主或教師、學校共同或教師、學校及企業共同制定教師企業實踐計劃。由教師、學校及企業共同制定教師企業實踐計劃不到30%。一定數量的實踐教師沒有專門的實踐崗位,由于種種原因難于參與工藝改造、產品研發等工作,實踐效果未達到期望值,缺乏科學可行的輪訓計劃,實踐目的和有效性不高,教師到企業實踐計劃運行不流暢。
二 國外職業院校教師到企業實踐狀況分析
從職業教育開展比較好的西方國家德國、美國、澳大利亞等來看,都明確要求教師從事職業教育工作,必須有企業實踐經歷,并且以后仍要不斷深入企業實踐,提升理論實踐結合能力并制定相關法律制度積極推動,都把職業教育教師企業實踐作為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重要內容,并對職業教育校企合作進行立法[1-3]。如澳大利亞為保證職業教育教師知識隨技術更新發展而不斷更新從而掌握企業發展需求,政府、行業、TAFE(職業技術教育學院)形成合力共同推動職業院校教師企業實踐,政府通過制定相關標準、規定與制度,明確職業院校教師行業經驗要求,建立全國統一的職教教師資格與能力標準,引導和規范教師企業實踐并在經費上給予支持,規定教師帶薪下企業實踐相關費用由企業負擔,重視行業企業作用發揮,行業委員會組織制定全國統一的培訓計劃(培訓包,行業對人才技能需求反映在其中),開發更新行業能力標準及提供場所,積極接受教師下企業實踐任務并對下企業實踐行為與效果進行評價和考核,職業院校非常重視教師下企業實踐,采取安排專門時間、減免工作量、沖突時可以調課或停課等方法鼓勵教師下企業實踐。德國《職業訓練法》等法律規定達到一定生產規模的企業必須設立專業技能培訓機構,滿足職業教育需求。
三 教師下企業實踐運行與保證機制構建
1 完善企業實踐管理制度,建立各方聯動的工作平臺
教師下企業實踐涉及政府、企業、學校和教師等多個方面,建立健全教師企業實踐相關政策制度,理順教師下企業實踐的各方關系,確保教師企業實踐目標、計劃、組織、管理及評價等有序進行,建立明確各方職責,形成協調溝通平臺的有效工作運行機制就顯得尤為重要,絕非教育主管部門一家能解決,需要財政、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等多部門來統籌規劃,將有關制度落到實處。政府應當建立企業接受職業學校教師和學生來企業實踐制度及相關法規,設立校企合作工作出色的企業財政補償制度,命名一批職業學校教師企業實踐基地。建立由政府相關部門、教育主管部門、學校及企業共同參與的職業院校教師下企業實踐指導委員會,對企業接納教師到企業實踐情況進行協調、考核、年檢。同時,學校也要根據專業建設和教師隊伍建設需要,制定教師下企業實踐的管理和獎勵機制,將教師在企業實踐的過程納入日常管理,建立與企業聯系制度,制定和完善老師下企業實踐管理制度及相關法規。這樣才會大力推進職業學校校企合作,支持企業接受教師下企業實踐活動。
2 建立校企合作的長效機制,產學研結合促進教師到企業實踐
企業實踐的實施主體是企業,選擇校企合作企業安排教師實踐是最有效的路徑,國家要推動職業教育校企合作法律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促進企業參與職業教育教師企業實踐的政策法規,加強政府統籌,積極協調行業、企業支持職業教育,采取措施密切學校和企業關系。學校也要聯系能夠長期合作對口企業,尤其是行業領先企業,基于課程改革、實訓基地建設及課題開發拓展校企合作領域和范圍,與符合條件的企業共建教師實踐示范性基地,建立深度的校企合作關系,建立校企合作機構,成立校企合作辦公室,制定校企合作的章程和制度,建立校企資源共享機制,建立有利于校企合作長遠發展的制度,完善企業實踐基礎,設立專職人員負責教師企業實踐工作,選擇有助于學校專業設置和發展的崗位安排教師實踐,與企業定期研究教師下企業實踐問題,共同計劃組織實施。建設高水平的企業師傅團隊,形成師資隊伍的校企共建機制。
3 統籌管理和監督,保證教師下企業實踐質量
學校、企業、教師三方共同制定教師下企業實踐制度計劃,學校要經常與企業保持溝通,集中安排教師教學工作,留出較為完整的教師下企業實踐時間,并定期到企業檢查教師實踐進度。企業指定師傅指導教師實踐并定期考核,校企雙方共同做好過程管理與考核工作,制定完善教師企業實踐學年方案,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教師下企業實踐效果,提高教師下企業實踐的有效性。
政府要成立專門的企業實踐管理機構(如教師進修學校這樣的),負責教師下企業實踐的具體執行,建立企業實踐與教學改革聯動機制,在企業設立流動工作站,配備專門的企業指導師傅,與企業共同實施“雙導師”制度。完善后勤保障,考勤考核制度,設計實踐內容,有計劃定期安排教師到企業學習生產、經營、管理等一線操作流程和方法,實際參與企業經營活動,讓下企業的教師有專門的實踐崗位,并能夠參與企業的產品研發和技術創新。這樣通過工作任務引領的方式提高教師實踐崗位操作技能、崗位指導能力、技術創新能力、企業管理能力以及職業素養和職業道德。
4 創新多元化的企業實踐評價
學校企業應該建立教師企業實踐動態管理與考核信息庫,制定完整的考核制度文件,進行多元化的綜合性評價,強化考核制度執行和過程管理,形成有效的考核管理機制。基于教師的企業實踐態度和專業實踐技能提升程度,細化評價指標,構建集測試性評價、師傅與企業員工評價、同行評價于一體的多元化的教師企業實踐評價體系,評價指標體系一級指標可分為實踐態度、實踐過程和任務、實踐能力、實踐效果、教學建設、專業服務及研究開發等。以此為基礎,設置二級指標及權重,既有態度、表現、能力等過程性評價,也有后期的教學表現、能力、科研等評價,對教師的實踐成果進行全面考核,強化過程監控,完善配套制度建設。同時,也要積極關注教師企業實踐后教學行為的改進與效果的改善,因為促進教師教學能力的提高才是教師企業實踐的終極目的。對教師下企業實踐期間的過程性材料收集、歸納、整理,建立教師業務檔案,建立教師到企業實踐的考核和登記制度,在制定教師職稱晉升、教師競聘崗位、教師工作考核、評先評優、績效考核等文件中,把到企業實踐的情況作為重要的指標與之掛鉤。
參考文獻
[1]鄭麗君.澳大利亞職業教育教師企業實踐的做法及對我國的啟示[J].職教論壇,2014 (19):56-58.
[2]Helen M.Bumstad.Part-time Faculty Development at Johnson County Community College[J].New Directions for Community Colleges.2002,No: 19.20.
[3]張東.借鑒澳大利亞taa四級證書培訓包開發企業兼職教師培訓課程的系統設計[J].職業技術教育,2014(2):94-96.
[4]劉連福,王林毅,等.高職院校行業兼職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遼寧高職學報,2015(4):80-82.
[5]黃錦棠,何進軍.高職教師企業實踐考評的探索[J].教育與職業,2012(20):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