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宇
【摘要】數學是一門重視邏輯計算的學科,為提高教學的有效性,一線教師應積極探索教學新理念,大膽嘗試教學新方法,結合學情從不同維度訓練學生的思維和能力,以此夯實學生知識基礎,突破學習瓶頸。以初中數學教學為例,扼要概述了初中數學教學要求,并結合教學實踐提出了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幾點方法,以期與同行交流,共促教學質量的提升。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效率教學方法
一、初中數學教學要求概述
當代教育秉承“以學生發展為本”的教學理念,倡導以高效課堂的構建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基于這一背景,初中數學教育也被賦予了新的“使命”。即以新改革理念為指導,樹立發展教學觀,結合學生年齡和心理特征,以及學科特點來設計教學策略,營造活潑、互動的教學氛圍,以全面調動學生對數學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效率的可行方法
(一)重視學習習慣的養成
具體地說,即要求教師應指引初中生形成、養成正確的數學學習習慣,及時調整初中生的學習心態。初中數學相較于小學,難度有了進一步的提高,知識點也較以前龐雜,因此,養成良好數學學習習慣是學好數學的關鍵。教師不僅要督促學生在規定時間內完成學習任務,且課堂教學也要“精心布局”,從基礎入手,遵循初中生的年齡特點,圍繞“制定計劃、課前預習、認真聽講、及時復習、獨立作業、解決疑難、系統小結、課外學習”等多個環節展開;同時重視對數學教材的靈活運用,為學生系統、全面地梳理中小學數學知識和學習方法,注意其中相關聯數學知識的結構重組與概括,循序漸進,逐層揭示數學原理之間的聯系和規律。尤其是在講授過程中,要注意指導學生學會整理解題過程,歸納解題方法,能夠最終提煉出本節課的知識點。對此,可有目的性地組織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性學習”等多元化學習活動,深化學生參與數學課堂教學的積極性、深度與廣度,進而顯著提升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二)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數學學科極為講究邏輯思維訓練,初中數學難度雖屬入門級,但已能初步體現數學的思維抽象性、邏輯嚴謹性等特性雛形。初中生正處于“直觀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過渡的關鍵時期,缺乏成熟的邏輯思維體系。應對這一問題,創設適當的情境能夠有效解決。情境教學旨在調動學生積極性,培養學習興趣,形成主動發展的動因,促使學生通過觀察而不斷積累豐富的感性認識,進而在實踐感受中逐步認知和發展。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的各個環節,都應有針對性地結合當前課改方向和具體學情,動態調整數學教學方法,將“理論聯系實際”,準確把握住學生心理活動,為其營造出一種富有趣味、生動豐盈的情境氛圍,以此將生澀難懂、抽象復雜的數學新知的內化過程,轉化為更易于接受、理解的輸入形式,從而有效地吸引學生注意,促其主動地投入到數學新知識的學習之中,滿懷興趣地進入到最佳的學習狀態。例如,在講授“平面直角坐標系”相關知識點時,可先介紹“笛卡爾看到屋頂角上的一只蜘蛛拉絲誘發靈感”的數學小故事吸引學生注意。又如,在講授“隨機事件與概率”相關知識點時,可創設“購物抽獎”的情境,來誘發學生的好奇心,使之保持注意力集中,體會數學的樂趣。
(三)重視知識銜接,有效設問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基于前文所述,初中數學相對小學,更多強調邏輯思維,因此教師要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在質疑、解疑的過程中,保持求知欲望,學會應對認知沖突,逐步建立起涵蓋數學概念、數學定義、定理和規律的系統的數學體系。例如,在學習“等腰三角形三線合一”的性質時,可安排三位同學合作,分別畫出“頂角平分線”、“底邊上的高”、“底邊上的中線”。此時,學生會發現三條線是一條線;基于這一問題,教師可引出“證明三角形全等的方法多種”的原理;同時,提出“為什么‘角邊邊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為什么正三角形、正方形、長方形、正六邊形可以判定,而正五邊形不可以”等疑問,引導學生不斷質疑發問,全面激發出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望。
三、結語
綜上,初中數學是學生數學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因此這一學段的教學必須堅持“以學生發展為本”的理念,準確拿捏初中生的心理特點和思維發展規律,既要重視為學生營造出情趣充盈的學習氛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要善于通過溝通數學知識的內在聯系,反復訓練學生對數學原理和公式解析的探究能力,以保障真正意義上實現教學效率的實質提升。
參考文獻:
[1]孫祖剛.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與創新[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5) :114-115.
[2]楊新海.新課程理念構建初中數學高效課堂探究[J].讀與寫,2014,(11) :21-22.
[3]侯勝東.新課改下初中數學教學方法的思考與探索[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5,(20) :125.
[4]季付娟.淺議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J].新課程,2015,(6) :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