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摘要]隨著高校逐年擴招,實習已經成為高職學生增強職業技能,促進就業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現階段實習操作中的不規范及我國大學生實習法律規范的不完備,高職學生實習中面臨著合同訂立、意外事故賠償等不同類型的法律風險,實習學生權利受損的案件時有發生,而維權之路障礙重重。本文力求從高職學生實習法律制度現狀、實習法律保護的必要性等幾個方面展開論述,使高職學生可以采取現行法律中可行的方案進行防范、規避。
[關鍵詞]高職學生實習 法律風險 防范
在校高職學生參加實習是國家作為大學生培養職業精神、鍛煉職業能力的重要手段,由于現有的法律對學生實習期間的相關規定不完善,使得高職學生實習中一旦出現意外傷害、酬薪等勞務糾紛,實習學生的相關權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同時也給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帶來風險,給企業的管理帶來困擾。
一、高職學生實習相關法律關系及隸屬關系界定
現行的法律制度,未明確規定實習關系的法律性質。在司法實務界、理論界存在不同的觀點:
1.勞動關系學說認為實習大學生屬于法律上的勞動主體,與用人單位具有勞動關系,應受勞動法調整。
2.勞務關系說認為實習生仍是在校學生,與實習單位之間未建立法律上的勞動關系,所以實習關系不屬于勞動關系,不受勞動法調整。
3.雇傭關系說認為實習生與實習單位之間是雇傭關系,尤其是實習過程中發生人身損害時,應當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人身損害賠償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規定:“雇員在從事雇傭活動中遭受人身損害,雇主應當承擔責任”,由實習單位承擔無過錯責任,這樣更有利于全面的維護實習學生利益。
二、高職學生實習中存在的法律風險
1.高職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身份認定頗多爭議。我國現行的《勞動合同法》《工傷保險條例》中對實習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屬于何種法律關系沒有明確的立法規定,高職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的身份尷尬。目前主要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頂崗實習期間學生的身份還是學生,學生與企業之間不存在勞動關系。第二種觀點認為,學生與用人單位之間存在事實勞動關系,企業以職工的管理方法和薪酬待遇來對待實習生,學生的勞動權益也應受到勞動法律保護。第三種觀點認為,頂崗實習學生既是學生,又是勞動者。頂崗實習學生仍然是學校在籍學生,同時又與企業正式員工一樣需要遵守企業規定,履行崗位職責,在身份上具有雙重性。
2.高職學生在頂崗實習期間缺乏勞動合同保障。教育部等多部委聯合發文,要求大學生實習期間應該簽訂學校、企業、學生之間的三方協議,但在現實工作中往往很難落實,除少數規范的企業外,大多數中小私營企業不愿主動和實習生簽訂協議,有些學生自己聯系的企業,即使簽訂,學生對協議的內容也沒有協商的余地,往往只能被動接受一些苛刻的條款。沒有協議或不公平的協議,使得學生在發生勞動糾紛或安全事故時,可能會因為缺少必要的證據而無法獲得有效救濟。
3.實習學生在發生意外事故,合法權益難以保障。根據現行的法律,實習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實習學生權益往往無法得到全面保障。司法實踐中,實習過程中發生意外事故一般按民事侵權糾紛處理。現實生活中,根據民事訴訟法的一般舉證原則“誰主張,誰舉證”,受害人舉證障礙重重。另外,民事侵權糾紛采取過錯責任原則,實習學生不但要證明用人單位存在過錯,而且證明損害事實與侵權行為之間的因果關系,實習學生的舉證責任較重。另一方面,不同于勞動關系引起的工傷賠償,不論勞動者有無過錯,用人單位都將全額賠償,在實習過程中,如果實習學生對意外事故發生存在過錯,往往只能獲得部分賠償。
三、高職學生實習期間法律風險的防范
1.提高法律意識。高職院校應完善頂崗實習相關管理制度,加強法律法規學習,安排責任心強、有一定經驗的實習指導教師,層層落實安全責任。在實習前對學生開展安全、紀律教育。學生應慎重選擇實習單位,事先要了解用人單位的主體資格和行業信譽,若實習期間發生意外或者權益被侵犯的情況,應該學會正確地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如通過手機拍照、錄音、保留工作證件、證人證言等保留證據,以備日后之用。遇到權益被侵犯,自己無法解決時,及時向家長、學校和其他同學求助解決,或是果斷報警,由公安部門處理。
2.簽訂實習協議。在立法未完善之前,通過簽訂實習協議的方式來保障實習學生的權益。國家完善立法需要經過立法程序,要有一個過程,不能馬上解決現有問題,而簽訂實習協議其效果則可以立竿見影。實習協議是指實習生與企業、學校通過各方自愿協商的方式簽訂實習協議,來規范實習行為。學校應該與學生或學生家長、實習企業簽訂三方協議,約定各方的權利義務,讓三方知曉頂崗實習安全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保護頂崗實習學生的權益。主要是對實習報酬、安全工作、事故責任、投保等事項做出約定,特別是對實習生在實習期間發生傷亡事故承擔責任的問題進行明確約定,以便進行有效救濟。
3.完善保險體制。現在大部分在校學生都參加學生意外傷害保險,但因其賠償限額往往極其有限,不能滿足重大傷亡事故中學生的賠償目的。實習過程中的意外風險有時要大于在校期間,出現人身意外的風險比較大。學校應該為實習學生投保實習責任險,學生也可以結合自身實習情況參加更高賠償限額的人身意外險或類似的其他險種,防范于未然。作為學校和企業,從維護實習學生、學校、企業的各方利益出發,對于未參加保險的學生,可以不安排或不接受實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