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潔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進步,社會對高素質的自主學習人才需求越來越盛,當代高校學生作為未來國家建設的主力軍,所面臨的挑戰也越來越大。目前,在大學簡單化的教學模型下的人才培養導致學生學習依賴思想嚴重、缺乏獨立自主的能力,顯然教學質量已經跟不上社會發展的步伐。因此,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必須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讓課堂教學與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緊密結合,培養學生自主發展的能力。那么,如何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模型,成為當下高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荷蘭開放大學的麥里恩博爾教授在20世紀帥年代提出了一種面向復雜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型——“4C/ID”教學設計模型,為構建學生自主學習模型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本文主要初步探討如何將4C/ID模型運用于高校學生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
[關鍵詞]4C/ID模型 自主學習模式 教學設計
近年來,科學技術正在飛速發展,個人僅僅依靠在學校所學習到的知識已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為了迎接新世紀的挑戰,跟上知識跟新的速度,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日益受到教育研究領域的重視。將4C/ID模型應用于高等學校的教育體系中,是進行復雜學習任務設計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通過基于4C/ID模型的高校學生自主學習模型構建進行探究,本文首先分析4C/ID的發展狀況和4個基本要素,其次,通過對目前高校學習模型的問題進行分析,得出4C/ID模型在高校學生自主學習中的應用思路以及具體的構建措施。
14C/ID模型概述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社會經濟發生的巨大變化,處理的實際問題變得越來越復雜,“部分相加等于整體”的原子論為導向的教學設計模型已然不適合社會發展的需要,相反,整體論為導向的教學模型越來越備受推崇,其中,最典型的整體性教學模型為“4C/ID”模型,也稱“四要素教學法”。與原子論不同,這一理論將學習任務當作一個完整的整體,而非劃分為一部分一部分。教師利用“4C/ID”模型設計以學習任務為中心的課堂設計,從旁提供相關的輔助性信息,引導學生分步驟,循序漸進的解決復雜的學習任務;學生通過解決由簡到繁的問題直至完成任務的過程中,掌握了完成此項任務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等一系列復雜要素,特別是具備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的復雜能力。它強調給學生提供一套具體的、真實的、面向實際工作實踐的整體學習任務。其次,它強調為學生完成整體性學習任務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有效的指導。“4C/ID”模型按照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復雜技能方式的不同,劃分為將非復用性技能和復用性技能。非復用性技能是指,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需要根據任務的變化不斷靈活遷移知識的技能,而復用性技能是指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經常性使用的技能。綜上所述,4C/ID模型對于高校學生而言,可以為他們創造出身臨其境的學習環境,幫助其完成復雜的學習任務,更加注重培養其應用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1.1學習任務
學習任務是“4C/ID”模型的核心設計要素。在學習任務的設計過程中,它不但注重學習任務的整體性,還側重于將整體性的學習任務分解為不同難度等級的技能。也就是說,在重視整體學習的情況下,設計不同類型、難易程度不同學習任務。按照由易到難的程度進行排列,使學生掌握非復用性技能和復用性技能,將所學的技能順利的應用到實際生活中,達到解決復雜問題的目的。
1.2支持性信息
支持性信息是“4C/ID”模型中的一個重要設計要素,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一般性理論知識。學生根據支持性信息的描述構建出一個整體性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有意識的對知識進行歸納總結,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學習到非復用性技能,最終達到知識遷移的目的。支持性信息其實就是在新舊知識的之間搭建了一座橋梁,它能將復雜的學習任務簡單化,提高學生學習的效率,快速的解決遇到的問題。
1.3程序性信息
程序性信息通常指的不需要理解,只需要記憶的信息,如簡單的事實、概念或者是處理問題的一般方法等等。它能使學生熟練的掌握復用性技能,節約處理問題的時間。因此,程序性信息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過程中,提供指導的設計,它可以向學生明確指出完成某個任務所具備的技能,或者為期提供示范。與此同時,程序性信息也需要向學生指出在取得復用性技能過程中,出現的差錯以及原因,引導學生進行防范。
1.4部分任務練習
部分任務練習是4C/ID模型的另一個重要要素。它是為了使學生將完成學習任務所需要的復用性技能的運用,達到高度自動化的程度,從而提供附加性的充分練習。通過強化訓練,做到已學到的知識在使用時高度自動化,高效的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
24C/]D模型在高校學生自主學習中的研究
傳統的教學模式是一種以老師為中心的教學模式,在這過程中就形成了老師單向灌輸、學生被動接受的局面,盡管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教學問題,但是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被忽視,甚至被壓抑,學生難以進行自主性學習,由此產生的學依賴思想嚴重,不具備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為了改變這一現狀,我們要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通過4C/ID模型構建個性化自主學習模式。首先,在4C/ID模型中,強調的是真實的學習情景,也就是我們現在提倡的情景式教學。教師通過多媒體技術以及相關的材料道具,給學生呈現出一種生動立體的任務環境,通過完成各種各樣難易程度不一的學習任務,獲得遷移或是獲得復雜技能力。在如今信息社會,學生不再僅僅依賴于課本和課堂獲取知識,他們知識的來源渠道變得越來越多樣化。一旦,教師教授的知識與社會實踐脫軌,學生就去產生逆反心理,失去學習的自主性。因此,教師應該將課堂上所教授的知識盡可能的營造出一種真實的氛圍,讓學生身臨其境,有足夠的熱情和興趣獨立自主去學習知識和處理復雜問題,避免學生將學到的知識應用在復雜問題上手足無措。其次,我國的課堂教學是以教師為主的,早在學生的義務教育時期和應試教育的模式下,教師給學生灌輸各種各樣的知識,而不去教學生思考的能力,使學生喪失了自主學習的機會。此時,要充分利用4C/ID模型中取得非復用性技能的方法。教師應當為學習任務準備充分的案例,將新舊知識巧妙的聯系起來,在舊知識的鞏固過程中,發現新舊知識的聯系,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學生通過在真實的環境下,不斷地進行針對性訓練。在處理實際問題過程中,進行合理的推理,培養其舉一反三的思維模式。在此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學生的個性與能力的差異,用不同的方法,對學生加以指導,培養學生的個性發展。最后,為了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以通過4C/ID模型采用不同等級的自主學習模式,為學生設計針對性的學習任務。在強調學習任務整體性的原則下,對復雜學習技能進行分解,設計出由難到易的學習任務,充分的利用4C/ID模型中復用性技能和非復用性技能,提供相關的程序性信息,達到教學目標清晰,重難點突出,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學生通過完成由易到難的任務,使學生循序漸進的掌握非復用性技能,避免由于學生一開始對處理問題技能的不熟悉,而放棄獲取新知識,降低自主學習的積極性。同時,要根據學習任務的要求學生掌握的技能層次和學生掌握技能的具體情況,設計出相應難度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在學到相應技能的同時,不斷鞏固之前的技能,最終達到獨立自主的完成整體任務和獲得解決復雜問題的技能。
3總結
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自主化學習已成為人們所必須掌握的一項終生技能,自主化學習質量也已成為影響教學質量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基于4C/ID模型的高校自主教學設計,可以使課堂與社會實踐緊密結合,對技能按難易層次進行安排,進行有針對性的練習,讓學生熟練的掌握知識技能,有效的將其遷移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復雜問題,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主思考能力不斷加強。綜上所述,基于4C/ID模型的高校自主教學設計對培養創新型、實用型人才具有重大影響,高校應該積極的推廣基于4C/ID的教學模型,增加學生學習和教學的效率,進一步提高教育質量。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