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濟維 單偉穎
目前,國內外形勢的新發展,改革發展穩定的新要求,人民群眾的新期待,迫切需要我們黨以改革創新精神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當今世界正處在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科技進步日新月異,世界經濟格局發生新變化,國際力量對比出現新態勢。應對復雜多變的國際形勢、完成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任務,要求進一步把黨建設好,更好地發揮黨委領導核心作用、貧困農村地區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把黨的政治優勢和組織優勢轉化為擺脫貧困、共同致富的強大力量。
該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堅持馬克思主義理論,通過對承德地區30個貧困村的問卷調查法及半結構式訪談,了解承德貧困農村基層組織建設現狀,并在此基礎之上進行相關因素分析,找出影響基層建設的因素,從理論上提出改革方案。即充分利用本研究課題組成員為駐村幫扶干部這一特殊身份,在研究區域經濟的基礎上分層抽象,選取經濟總量及人均GDP排名好、中、一般的三個縣的30個村,有針對性的發放問卷。通過廣泛細致的研究暴露出承德地區黨的基層組織存在問題如下:
(一)農村基層黨內民主質量普遍不高
農村黨內基層民主一方面可以保障農村黨建體制機制的科學運行,保持農村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力和創新力,為黨的農村工作起到基礎性作用。一是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存在著主題和載體的缺失,村兩委班子不能很好的承擔起主體的作用,基層黨員不能意識到自己民主權利,村內存在著家族現象、任人唯親、按族氏姓氏左右民主權利行駛的現象;二是黨內民主存在著形式化傾向。村務公開機制不健全、不透明,在黨員考核、建檔立卡戶評選、護林員等公益崗評選等事項上存在著形式化現象。
(二)基層組織后備隊伍建設問題顯現
農村基層黨員干部隊伍建設成為農村黨建發展的瓶頸,市場經濟對于農村建設是把“雙刃劍”,市場經濟的發展富裕了鄉村,改變了農村的價值觀念,但也改變了農村黨員的隊伍結構,尤其是貧困農村,有文化、有素質的青壯年外出打工,人才流失嚴重。在調查中我們的確發現在部分農村黨組織后備隊伍建設乏力,大部分優秀青年外出打工,許多務農青年入黨熱情不高、對馬克思主義不信,這一些系列變化說明我們的農村黨建工作必須與時俱進。同時農村黨員嚴重老齡化,年齡因素導致受教育程度不高、思維方式存在局限性,素質有待提高,新申請入黨人員少,發展人員少,可選擇人選少導致了新鮮血液不足,組織缺乏活力或創新能力,基層組織整體生命力不旺盛。
(三)市場經濟消極面對農村黨的建設的影響顯現
隨著咨詢時代的到來,農村家庭的電視、電腦、手機已經成為普通家用電器,農民獲取咨詢方式呈現多元化,對其思想觀念影響極大,改變著其思想觀念。傳統的農村黨建工作多靠信息資源相對優質的黨員進行教育,以此確立黨組織在農村社會中的核心地位??萍嫉陌l展與普及打破了傳統信息的不平衡狀態,使農民富裕起來,眼界也隨之開闊起來,對基層黨員的評價也多元化起來,在問卷、訪談中我們不難發現基層黨員群眾對于村兩委成員存在著一些意見,這不僅是單項的干部工作不到位,也提示著廣大農民對于基層黨組織的要求也在不斷的提高。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市場經濟持續發展,黨建體制機制必將隨經濟體制轉變重新構建。如何科學設置基層黨組織,如何實現科學組織下黨建機制有效運轉,如何實現農村基層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如何實踐對農村黨員的教育、服務、管理,如何發揮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等問題需要探索長期合理的機制,本課題組就上述問題提出幾點建議:
(一)黨建體制機制的科學化是農村基層黨建的未來方向。一是要實現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規范化,基本建立與市場經濟體制和美麗鄉村相適應的農村基層黨組織新體系,實現黨在農村各個領域全覆蓋。二是要實現農村黨建工作科學化,城鄉統籌基層黨建工作新格局基本形成,以信息化技術為支撐的現代黨建模式得到普遍推行,農村黨務管理、黨建活動、服務手段、黨員干部教育等應基本實現信息化、網絡化。四是要實現農村管理民主化,普遍建立規范的選舉制度、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黨員群眾的民主權利得到切實保障和有效行使。
(二)讓體制機制創新成為解決農村黨建問題的核心動力
通過創新基層黨建體制機制,建立起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新型農村黨建組織體系,形成在鄉鎮黨委領導下,行政村黨總支為主體,各專業黨支部、黨小組為基礎的組織架構。各支部、小組因天然的產業、經濟關系被連接在一起,勢必在行駛民主權利時更為謹慎,實現了農村黨員有崗有責、有位有為,為精準脫貧工作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三)加強以基層組織為核心的配套組織建設
在訪談中我們了解到,農村傳統的基層配套組織主要包括共青團、婦聯、治安調解等,目前大多名存實亡,組織負責人多為掛名,實則奔波于其他事務。同時在此次調研中我們發現群眾對于黨的扶貧政策、技術幫扶、入股合作社等與切身利益相關的話題十分關注。我們建議可以借助群眾關心的事項,成立由農業合作社主導的“產業黨小組”、由農業技術骨干成立的“技術黨小組”、由村兩委班子主導的“扶貧政策黨小組”等配套組織,作為聯系群眾的橋梁和紐帶。
貧困農村基層黨建創新工作是一個永恒的話題,本文結合承德貧困地區實際情況做了一些不夠深入的探討,希望可以在現實條件下實現農村基層黨建創新、激發黨組織和黨員隊伍生機活力做出一些貢獻,為黨的全面小康社會和精準扶貧工作提出合理化的建議。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