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
摘要:本文從現代漆畫的發展歷史入手,了解現代漆畫發展概況,深入分析我國高等學院漆畫教學中存在的創新問題,并提出建議希望從事漆畫教育的工作者們能夠培養與造就具有扎實基本功與創新精神兼具的漆畫人才,使漆畫事業換發勃勃生機。
關鍵詞:現代漆畫;漆畫教學;創新;材料;技法
漆畫,顧名思義是以漆為材料的繪畫。我國用漆作畫的歷史已長達數千年之久,北魏時期就出現了漆畫,然而這類漆畫大部分屬于漆器物上的裝飾。1930年前我國福建漳州畫家吳埜山創作了第一幅現代漆畫《孫中山像》。直至1984年在全國漆畫工作者的不斷堅持努力下,漆畫終于成為獨立畫種,從傳統漆藝中走出來。
但中國現代漆畫受傳統漆藝影響深遠,四位漆畫開創性人物吳埜山、雷圭元、李芝卿、沈福文雖然都曾出國求學但都與傳統漆藝有著密切的聯系。他們探索的繪畫技法都是從傳統漆藝技法中衍生出來的,例如吳埜山先生探索的是西洋明暗畫法與傳統的金漆彩畫相結合的畫法、李芝卿結合中日漆藝精華制作了上百塊漆藝技法樣板,為中國現代漆畫的技法表達提供了全面而堅實的基礎。可以說我國的現代漆畫走的是與工藝美術相結合的道路。自沈福文先生最先將漆藝引入高等院校后各個地區的高等院校也逐步開設漆藝課程。形成我國學院性漆畫是中國現代漆畫的主流形態,所以說學院的教育對現代漆畫的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目前我國除少數美術專科學院設有獨立體系的漆畫專業外,其他大部分學院的漆畫教學基本沿襲漆藝的教學模式與教學思維。教學課程設置相對于純藝術學科比較傳統,課程主要有制板課程、漆灰課程、灰料課程、拋光課程等等,這些傳統技法課程占據大部分課時。因此許多學生對傳統漆藝的制作步驟十分嫻熟,但在漆語言的探索上卻沒能開拓創新,擴展思維。這并不是說要拋棄傳統,傳統漆藝十分精湛,并且傳統是根是基礎,我們必須學好基礎,學好這些基本的技法,保護好我們精湛的傳統文化。但在打好基礎后我們是否能夠開設一些其他課程,讓漆藝也向前發展,開拓新的視野。我們在學習漆畫的過程中往往是學習漆畫的某一種技法,創作作品時往往只是改變繪畫的圖示,例如用貼蛋殼的手法畫一幅意象形式的創作或用貼蛋殼的手法畫一幅抽象形式的創作,再用貼蛋殼的手法畫一幅偏寫實的創作,諸如此類。圖式在現代漆畫不斷發展向前推進,但是漆畫更深次的東西并沒有變。
一、從古至今漆藝技法在不斷創新。
縱觀整個漆的發展歷史可以清楚地看到材料技法的不斷創新;髹漆、漆繪、戧金、刻線、貼螺鈿、百寶嵌、貼蛋殼等等都是在前人的基礎上創新發展而來的。唐代漆器流行金銀平脫工藝與鑲螺鈿工藝,工藝精美達到空前水平,但安史之亂之后,經濟蕭條社會動蕩不安,唐玄宗下令禁止做這種耗費財力人力的漆器。但古代的漆藝匠人們并沒有就此放棄,他們利用自己的才智與創造力,利用漆的特性一遍遍罩漆最多可達上百層,待漆半干后進行雕刻,最終形成了現在眾所周知的雕漆。雕漆再不斷深入創新又形成了剔紅與剔彩。古代勞動人民的創新衍生出了一種別具特色的漆藝技法。如果他們停止思考止步于已有的方法,那么漆藝歷史將失去絢麗的一篇。就像雕漆古代勞動人民僅僅只用漆這一種材料,就延伸出這么多不一樣的技法。 不僅僅漆畫的歷史如此,縱觀油畫、國畫、水彩等的發展歷史,也可以看到材料技法的不斷創新。克林姆特在繪畫時引入了金箔、紐扣等材料,求得畫面光輝絢麗的效果;杰克斯波洛克以在畫布上隨意潑濺顏料,灑出隨意的流線而著稱等。
目前國內的漆畫教學,大部分學院主要是以教授學生傳統繪畫技法為主。傳統技法課程占較多課時,學生被動接受,導致學生單一性思維。學生作品大多只能依靠畫面圖案做改變,漆畫的技法少有變動。古人能夠開拓思維不斷創新,我們作為現代漆畫未來的力量,是否能夠改變一下思維,是否能在漆畫的課程的安排上做一些改變,例如添加一些新材料課程,鼓勵學生去發現適合自己能夠表現自己個性的材料、技法,在探索材料的同時發現新的技法,向世人展示獨特視角的新作品。
二、漆畫藝術語言的開發空間大。
漆畫包容性很強,創作材料豐富多樣,有些材料有待開發,有些材料并沒有深入研究,只停留在表面。例如蛋殼鑲嵌,最開始使用蛋殼是應為大漆顏料中帶有天然的醬色,不論怎樣研磨材料,它都無法變得亮白,因此最初使用蛋殼只是為了代替做不出的白色。之后發現蛋殼不僅是一種顏色,也可以做出不同的肌理理效果。蛋殼可以正貼也可以反貼再到后來的蛋殼多層鑲嵌。我們貼蛋殼一般都是利用蛋殼光滑的平面,不論正貼或者反貼或是多層貼都是利用蛋殼的平面形態,不久前有一位漆藝家將蛋殼層層疊加利用蛋殼的側面作畫呈現的效果令人耳目一新。可見只是蛋殼這一種材料就這么多的發展空間。漆畫可用材料豐富,這些材料是否還有其他的拓展空間,這都有待去嘗試。四川美術學院漆畫專業方向,本科開設了新材料課程,在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積極參與實驗,發揮自己的想象力,挖掘了許多尋常材料的特別用法。 研究生選修課也開設了漆畫課程,讓不同專業的學生以他們的創作思維與漆這種材料發生碰撞,最后呈現了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
三、對比國外漆畫藝術。
由于國外漆藝并不像中國擁有此悠久的歷史,因此他們在漆畫創作上相對較少受到傳統漆藝束縛,在使用漆來創作時思維更加開闊,所用材料更加大膽。例如法國漆畫藝術家文森,他在創作時會使用鐵銹、絲綢、碳、朱砂、繩索等耳目一新的材料,他將不同的材料與傳統技法相互融合,中西方元素相互碰撞,它的創作一次次踏入一個始料未及,充滿無限可能的境遇,從而獲得了千變萬化的藝術效果。國外藝術家運用漆的思維方式值得我們深思,我國漆畫教育能否在課程上做些改變,增加一些材料、技法創新課程,加強學生對材料的體驗,加強學生的探索能力和創作力。并且這能對學生今后的創作及素材使用提供更多豐富經驗。
當今時代、文化不斷發展的格局下,我國漆畫教學課程也應該與時俱進不斷完善。在以“畫”為基礎的前提下,已開放的的姿態彰顯漆畫的魅力。將材料的美學不斷挖掘。尋找漆畫語言表現的更多可能性。使漆畫藝術換發勃勃生機。
《四川美術學院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2017jg3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