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嵐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
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
向嵐 常德職業技術學院機電系
本文主要從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必要性進行闡述,并提出有效的改革策略。
計算機基礎 應用 改革 對策
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計算機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社會各個行業,對社會生產以及科研等方面都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成為了人們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都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在這樣的環境下,高校對學生計算機基礎素養以及專業應用能力培養就顯得尤為重要,目前大部分高校都開設了計算機基礎課程并且將它作為必修課程,但還有一些高校尤其是針對非計算機專業開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內容主要是普及計算機的基礎知識,而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計算機專業應用的培養,從而造成了與社會需求脫節的現象,因此,高校進行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是順應社會需求的必然選擇,在培養學生計算機基礎知識素養的同時,還要加強“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計算機教育。
“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涵義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為不同專業的同學開設相同的課程,教學內容與方法也應該有所差異,第二,非計算專業的學生,由于其專業的不同對計算機課程的需求應該也不同,需要重點體現其專業需求。因此,依據其涵義,高校開展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就應該堅持以計算機應用為主要目的,針對不同的專業,設計不同的服務于其自身專業的計算機教學方案,從而滿足不同專業的計算機應用需求,提高全體學生的計算機應用實踐能力。
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改革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提高學生在各個專業領域應用計算機的技能水平,培養高素質的計算機應用型人才,這就要求教學內容要突出其應用實踐性、多樣性。目前,我國大部分高校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已經在逐步推行向專業服務型、應用型轉變,但是針對非計算機專業的學生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研究不足,存在著許多的問題:大部分非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內容與所學的專業脫節,教學方法較為單一,考核方式、內容等方面所體現的“以專業應用為導向”不夠明晰等等。基于此,從而導致了計算機基礎課程不能滿足不同專業的學習應用需求。因此推進我國高校計算機教學改革,構建一個以專業應用需求為目的,為非計算機專業服務的教學體系就顯得迫在眉睫,從而讓每一個學生真正做到在自己的專業領域范圍內通過學習使用計算機,將其作為一種有效工具來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而不是只是單純的學習計算機知識。
3.1 計算機專業應用的教學板塊
在專業應用教學模塊的教學方案設計時,要根據專業的不同,以專業應用為目的,選用與專業相關的教學內容,同時還要改革考核體系。在這一個過程中,計算機專業教師以及不同院系各專業的教師應該加強交流、共同合作,力求實現計算機與其它專業的融合,從而保證計算機在其專業領域的有效、高質量的應用實踐。因此,教師要圍繞著各專業的需求,重新對《計算機基礎課程》的教學大綱進行設計,對教學內容進行重新整合,構建一個為專業服務的計算機教學體系,在考核方式上也要注重體現學生解決實際專業問題的能力。通常,教師可以設計與專業相關的案例進行任務驅動式教學,從案例出發展開教學。例如:針對會計專業的計算機教學,在學習Excel相關內容,就應該意識到要為以后的會計領域的應用而服務,設計教學案例的時候,應該圍繞一些與財務相關的函數以,公式以及數據分析等,以一些進銷存表、財務報表、工資表等為基礎案例展開教學,使學生不單單知識掌握了相關的計算機知識,并且了解到了財務相關報表的制作,為以后的專業應用打下堅實的基礎;或者在學習PPT的過程時,也可以通過制作一個財務分析報告幻燈片,來講授圖片以及表格的插入等ppt相關內容。同時,還要加強實踐教學,針對專業的不同設計不同的實操課程,在設計實訓課程時候,計算機教師要加強與專業課教師交流,使其更貼近專業領域,模擬工作環境,進行工作崗位實戰。另外,還可以充分利用現在國外比較流行的慕課等形式進行課外教學拓展,將每個知識模塊分為多個主題,主題下面又分成多個知識點的簡練小視頻,從而方便學習學習,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平臺,加強課外動手實踐能力。
3.2 計算機基礎知識普及的教學板塊
針對這一個教學模塊,由于對各個專業都可以適用,所以可以推行面向所有專業的分層次教學。課程內容的設計上主要以計算機基礎常識、計算機的維護等基礎理論為主。針對學生的計算機基礎水平的不同,可以先進行摸底測試,根據測試結果,可以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利用網絡互動教學平臺進行針對性的教學輔導,逐步推行分層次教學。
總而言之,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是必不可少的。各高校應該不斷地深入探索與研究計算機應用與各專業的有效融合方案,為社會培養應用型人才,幫助學生有目的地進行學習,滿足以后在工作中的專業應用需求。
[1]程代娣.“以專業應用需求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研究[J].安徽警官職業學院學報,2015,(06):95-98
[2]曹海英,元元.以專業應用為導向的計算機基礎課程教學改革初探[J].科技創新導報,2014,(36):9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