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誼農場宣傳部 張保軍
牢記“三出”突出“三創”用北大荒精神助力農場持續健康發展
□友誼農場宣傳部 張保軍
北大荒精神是墾區開發建設中的寶貴財富,是歷久彌新一代又一代薪火相傳的強大動力。友誼農場在不同的歷史發展時期,以時不我待的勇氣,勇爭第一的豪情,不忘“三出”新內涵,用北大荒精神引領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行。
中國農業現代化道路是一條探索學習之路,也是創新之路。黨和國家對友誼農場的建設寄予厚望,期望友誼農場能在“中國農業社會主義改造方面起到示范作用”,周總理指示,“友誼農場要出糧食、出經驗、出人才”。
友誼農場從建場至今都在用使命般的忠誠回答著,實踐著,始終秉承北大荒精神,以明確的方向、堅定的步伐、跨越的速度在黨和國家交給的考卷上作出滿意的答案。
回眸歷史,饑荒年代仍像夢魘一樣,沉重地壓在我們的心頭,天災人禍在歷史上從來就沒有離開中華大地。手中有糧,心中不慌。毛澤東同志一直把“糧食問題”看作是解決革命和建設問題的重要前提條件。1954年12月7日,國務院通過了《關于建設國營友誼農場的決定》。友誼農場的誕生無疑為國家承擔著“出糧食”的重任。
撫今追昔,從建場初期至今的63年時間,友誼農場已累計生產糧食342.81億斤,向國家上交商品糧315.5億斤,糧食商品率達92.03%。2010至今年農場連續6年糧食產量突破20億斤,實現了糧食產量跨越式發展。鄧小平、李先念、李克強等國家領導人先后到友誼農場視察。中央電視臺、新華社等多家新聞主流媒體進行了報道,這是友誼農場的光榮與自豪。
經驗,制造一切未來;經驗,是所有過去的成果。從荒地勘測到國家重要商品糧基地的建成,友誼農場不斷創造和積累了豐富經驗,對全國農業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先后在全墾區推廣了“五個標準化”和郝煥文機車組“四不”、“四要”、“五認真”、八項措施的經驗,為墾區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農場先后被總局、農業部授予“農機管理標準化農場”、“農機管理標準化標兵農場”和全國農墾現代化農業示范區”稱號。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等多家新聞主流媒體曾多次到農場進行報道。
人盡其才,則百事俱舉。人才優勢能夠帶動創新優勢、科技優勢、產業優勢,所以人才是創新的核心要素。友誼農場的發展凝聚著各類優秀人才的智慧和汗水。建場至今,農場吸收了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拓荒者。他們當中有復轉官兵,有支邊青年、城市知青、大專院校畢業生和大批地方干部。如今友誼農場已培養出各類高端人才達432人。這些人才在各個不同時期站在農業現代化的前沿陣地上,承擔著沖鋒在前的尖兵隊重任。
今天我們再深思當年總理“出經驗、出人才、出糧食”的殷切重托,它絕不是口號式的標準,空泛的希望,它蘊涵著今后中國農業現代化發展的必然結果。
歲月承載著歷史的腳步,大地沉淀著文明的精華。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征程上,我們要不忘初心、堅守忘我,把創業、創新、創優融入在北大荒精神的新內涵,努力去實踐和發展。

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決定著我國農業現代化趕超世界先進科技水平的能力和實力。繼承北大荒精神離不開創新二字。
友誼農場作為中國第一個用先進農業機械裝備起來并實行科學管理的國營農場,創新始終貫穿發展歷程。五分場二隊在中國第一個把先進的GPS衛星定位系統應用于農業生產,成為國家精準農業示范基地示范窗口。
為深入貫徹國家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發展戰略,友誼農場大力采用新方式、新辦法改造低產田,加大農業科技創新力度,不斷擴大綠色有機農產品供給比例。例如:從2012年開始,農場開展水稻旱直播試驗示范項目。通過六年多的不斷探索和總結,為黑龍江墾區水稻發展探索出了一條省水、省工、省力、節本、節能、增效的最新種植模式。2015年農場率先引進墨西哥玉米高產種植技術,示范面積6000畝。通過幾年來的摸索和實驗,科研人員已經初步掌握了國外玉米高產、高效、優質生產最重要的關鍵環節。2016年農場推廣種植的鴨稻、蟹稻純綠色有機水稻獲得成功。農場農機作業質量標準目前已實現了實時遠程監控,此種耕作模式全國領先。
實踐證明,創新是培育和催生經濟社會發展新動力的必然選擇,是實現富民強場的根本舉措,是激發全社會創新潛能的有效途徑。只要符合符合科學發展觀的要求,符合人民群眾的利益,我們就要鼓勵大膽去闖、去試,從而讓創新的源泉得到充分涌流。
創業是經濟發展的原動力,是社會進步的催化劑,也是區域經濟迅速發展的基石。創業是新時期友誼農場發展最為迫切的需要。創業最需要的精神力量,就是要傳承好艱苦奮斗的北大荒精神。
近年來,網絡創業成了推動友誼農場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引擎,開啟了友誼人大眾創業的新熱潮。我們把‘互聯網+’和‘雙創’結合起來,切實加強物聯網建設。2016年5月,友誼電子商務創業中心正式成立,免水、電、網、場地費用以及提供培訓等優惠政策,吸引與整合了友誼電商相關企業60余家,打造出了農場自己的電子商務產業基地與創業平臺。通過電商出售本地眾多農產品,2016年累計盈利額近500余萬元。
2017年,農場新增電商從業人員200余人。目前,“賽福瑞斯”大米、黑木耳、西香瓜等正通過微信、阿里巴巴等第三方電子平臺銷往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其影響力越來越大,互聯網正以迅猛的勢頭帶動農場經濟發展。農場運成成農產品有限公司今年正式成為了黑龍江省首批綠地股權金融產易交易中心掛牌企業。2016年,第一管理區女職工張玉蘭首次采用眾籌模式在互聯網上銷售香瓜,僅4天時間就獲得訂單4.8萬元。如今,她通過互聯網,已經和上海,廣州等眾多商家建立起良好業務合作關系,蔬菜瓜果網上銷售量與日俱增。
創業之路往往充滿艱辛和坎坷,前進的路上還會有各種各樣困難和挑戰,我們只有不斷弘揚艱苦奮斗的光榮傳統,不怕失敗,敢闖敢試,成功之路就在前方。

增強爭先創優意識,爭創一流業績,必須有奉獻精神和大局意識,這是北大荒精神保持先進性的必備品質,是干事創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應有作風。爭先創優,拼搏奉獻能夠進一步激發各級各部門和廣大黨員干部職工的工作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和敢為人先的使命感,提高工作水平,創造一流業績。
今年,按照管理局“三地文化”要求,友誼農場積極打造“中國農業現代化發源地”文化品牌建設,不斷挖掘傳承北大荒精神,充分展示中國現代化農業排頭兵的歷史地位。為此,我們確定了“四比、四爭”的內容。即:比位次,爭上游。各單位以農場分類分級考核為抓手,以上級部門考核排名為目標;比創新,爭突破。各部門要著力解決制約業務發展和影響工作成效的“瓶頸”問題;比工作,爭先進。學習借鑒先進單位的經驗,進一步夯實工作基礎,推動各方面工作提速增效;比作風,爭一流。各部門要謀突破之舉、走跨越之路,在農場掀起你追我趕、競相發展的熱潮。2017年,友誼農場無論是在農業科技應用,種植結構調整,還是在黨的思想建設方面都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僅上半年就接待來自各方的參觀考察團30多個。
在未來的發展征途上,我們將牢記“三出”使命,帶動“三創”引領,用北大荒精神助力農場持續健康發展,以一流的續寫友誼農場新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