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全國
(賓縣農村公路管理站,黑龍江 賓縣 150400)
公路填石路基中強夯的影響深度
周全國
(賓縣農村公路管理站,黑龍江 賓縣 150400)
公路是現代市政工程中一項基礎工程,其施工質量對人們的出行會造成直接影響。隨著公路建設范圍的擴大,經常需要在一些特殊的地基上建設公路,在這些公路的建設中,要通過合理的方式對路基進行處理,強夯是填石路基中常用的一種方式,針對強夯機影響深度進行研究與分析,希望對促進我國公路建設行業的發展能夠有所幫助。
公路工程;強夯;填石路基
為了取得公路施工中,強悍機械(夯錘重18.5 t,高度10.5 m)在具體施工過程中能夠夯實的深度,研究人員選取一段高速公路的一段路段進行實驗性的研究與分析。
施工現場填筑過程中,將分層沉降管埋在路基兩側,沉降磁環每隔0.5 m進行一次埋設,每處具有沉降磁環12個,同時施工中,還要利用細料對管周圍進行回填壓實。在具體施工過程中,為了對強悍試驗進行研究分析,具體操作過程中,設置的埋深深度為5.8 m。
在完成對最頂層填筑的壓實后,分別在對兩處點位的沉降磁環初始位置以及沉降管頂的高程進行數據采集,在具體施工中,右幅處沉降管受到了破壞。
強夯在左幅點位進行,工程施工中使用夯錘的高度為10.5 m,進行了4次強夯,每次強夯的操作完成后,對管頂高程以及磁環離管頂的距離進行詳細測量,最終獲取各個磁環夯實后的具體高程情況。然后在問題分析過程中,通過將后一次磁環高程與前一次磁環高程值進行對比分析,通過對比,可以得到不同深度的夯擊沉降量,在試驗過程中,對于某一點的沉降量的計算可以通過公式i=hi+1-hi進行,在公式中,hi+1表示的為后一次測量的高程,hi表示的為前一次測量高層。
左幅出強夯不同次數后,最終的累積下沉量的具體情況如表1所示。

表1 左幅處強夯不同次數后的雷擊沉降量
通過對試驗結果可以發現,隨著強悍次數的不斷增加,在工程施工中,填料由上向下,逐漸變得更加密實,強夯形成的夯能被上層填料吸收的量將會逐漸減少,此時將會有更多的夯能被傳遞到下層,此時填料下層的能量將會自然增多,強夯沿深度方向的影響將會逐漸區域均勻。依據目前分析的研究結果來看,常用表面沉降量的5%視作影響深度范圍,對第一夯錘、第二夯錘、第三夯錘、第四夯的影響深度進行分析,除了第一夯的沒有超過6 m外,其它三夯的都超過了6 m。
針對這一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現,第一夯錘,因為施工中的填料相對來說較為松散,此時大量的夯能都被填料吸收,因此第一次強夯形成的表面沉降量值最大。因此,第一次夯錘應影響深度較小,并且沒有超過6 m。在進行第二夯錘后,夯錘影響深度增加明顯,超過了6 m,同時通過分析可以斷定,隨著夯錘次數的不斷增加,影響的深度也將變大。綜合分析,可認為重18.5的夯錘在高10.5 m處自由下落,最終造成的影響深度超過了6 m。本文分析的高速公路填石路強夯每層層厚通常都控制在4 m左右,依據強試驗中得到的4錘中在3.2 m和5.2 m處的累積沉降量分別為110.4 mm、60.2 mm,可以判斷在4~6 m范圍內,強夯補強明顯。
目前,我國在公路建設過程中,并未對路基強夯進行明確規定,在公路施工中,對強夯法進行驗收,應當對施工中最后兩夯的沉降量情況進行分析,如果沉降差的大小未超過0.05 m,則表示在倒數第三錘的夯實就達到了工程的施工要求。因此,為了確保工程施工的經濟性,可以將倒數第三次夯錘的次數作為公路施工中需要進行夯實的次數,依此為標準對填石路基進行夯實操作。
在具體施工中,需要利用水平儀對每個夯擊點的沉降量進行檢測,從而避免由于夯擊震動對水平產生不良影響,水平儀應當放置在夯擊點外15~20 m處,并且要嚴格的依據設計和試驗要求,對每次夯擊產生的沉降量和夯擊次數進行詳細檢查,并且做好相應的記錄。
通過分析可知,強夯法不僅可以應用在加固路基方面,并且能夠可以對填石路基頂部進行適當補強,加速填石路基拱后沉降,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通過試驗的方式,對強夯法在填石路基中的應用進行研究,最終得到以下結論,隨著強夯此時的增加,填石料密實程度的提高,強夯產生的能量傳遞的越深,并且造成的影響也會越大。
[1] 朱湊花.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術應用的分析[J].江西建材,2016,(13):167,169.
[2] 余友蘭.公路填石路基施工技術應用思考[J].黑龍江交通科技,2016,(6):78,80.
[3] 冀江平. 公路填石路基施工質量控制研究[J]. 門窗,2015,(1):174.
U416.1
C
1008-3383(2017)10-0047-01
2017-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