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安學
(貴州省安順公路管理局,貴州 安順 561000)
對普通國省道路地質災害處置的技術應用
鮑安學
(貴州省安順公路管理局,貴州 安順 561000)
針對普通國省道路地質災害問題,對其處置技術進行研究與討論。先分析了當前普通國省道路發生的地質災害類型,并對其機理進行研究;再結合常見的道路地質災害處理技術,對其應用方法進行討論。以進一步加深相關人員對道路地質災害處理問題的認識,為保證公路平穩運行奠定基礎。
國省道路;地質災害;處置技術
滑坡主要指滑坡上的土體、巖體等,受到河流、地下水、雨水侵蝕等諸多外力作用的影響,再加之重力的作用,導致其向軟弱面、軟弱帶以整體、分散的形式自然的向下滑動。
一般認為,滑坡的機制主要是某一斜滑面剪應力超過該面的抗剪強度。常見的滑坡形式主要包括推動式滑坡、牽引式滑坡等,但總體而言,滑坡具有可預測性強等特點,往往在目標地區存在強降雨、地震等惡劣自然天氣狀況的基礎上,就應該高度重視其可能出現滑坡問題,避免造成嚴重的損失。
泥石流主要指在山區或其他地勢險峻地區,在暴雨等自然災害的影響下,山體大規模滑坡并攜帶大量石塊、泥沙等而形成的特殊洪流。與滑坡相比,泥石流具有突發性強、物質容量大、破壞力強等特點。同時,泥石流作為一種特殊的自然災害,由于其在行進過程中經常會攜帶大量石塊等因此泥石流往往造成十分巨大的損失。
崩塌主要指物體在較陡的斜坡上,在重力作用下突然脫離,發生滾動、堆積等的地質現象,其產生在土體中被稱為是土崩,而產生在巖體中被稱為是巖崩。通過對崩塌進行研究后會發現,崩塌可出現在任何地帶,但山崩只出現在高山峽谷區。
一般針對可能出現滑坡、崩塌等惡劣地質災害過程時,相關人員需要在第一時間啟動預測預警信息系統,通過轉移、避險等多種有效的措施,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質災害所造成的危害,能最大程度上降低地質災害所造成的影響。
如果地質災害問題已經發生并影響公路通行能力,則在地質災害處理中,相關單位需要迅速的開展災情調查與統計工作,并通過多種渠道發送公路損毀數據、交通堵塞情況、經濟損失等,保證上級管理單位能對本次地質災害資料做到心中有數。同時,相關人員還需要根據地質災害的預警等級,依照公路主管部門的應急預案,指派專人趕赴現場對道路進行搶修,并設置險情提示,能在交通部門引導下幫助疏散交通。
由于國省道路地質災害問題嚴重,且一旦發生就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因此在開展有關地質災害處理問題的研究中,相關人員還需要確定地質災害處理的技術,并遵循必要的程序不斷優化災害處理方法,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
當前,常見的地質災害處理技術路線如圖1所示。

圖1 突發性地質災害應急處理關鍵技術路線
通過對圖1內容進行分析后可以看出收集現場資料、災害原因分析等在突發性地質災害處理中往往發揮著重要的作用,這就提示相關人員在工作中,要重視對基礎資料的研究,在獲取地質災害問題的實際情況后,及時的確定處置技術方案,并了解處置方法可能產生的影響,確保能在最大程度上滿足公路地質災害處理的要求。
由于國省道路的交通量較大,因此在發生地質災害過程中可能存在嚴重的災情問題,因此為了避免災情進一步擴大,相關人員需要根據地質災害的破壞機理、破壞類型等進行統一的處理,并采取相應的方式進行應急搶救。
從上文研究中,公路常見的地質災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因此在制定應急搶救措施過程中,需要根據交通量、人物力資源情況等靈活選取。同時,考慮到大部分應急搶險措施為臨時性措施,因此需要在排除險情之后,能根據不同情況有計劃的針對目標地區進行永久性加固,以強化道路抗地質災害的能力。最后,在應急搶險過程中還需要采取有效的的抗災措施。
(1)尋找可知點。考慮到地質災害調查的背景較為復雜,再加之易發生地質災害的路段多為山地等特殊地段,因此相關人員在地質災害調查中往往會面臨較大的困難。而隨著GPS技術的發展,相關人員尋找可知點的工作進一步優化,不需要親自前往目標地點,只需要在定位導航系統中輸入坐標值,就能獲取可知點的相關資料。這種方法有效提高了地質災害中的數據資料質量,為開展地質災害處理奠定良好基礎。
(2)野外導航。由于山區道路經常需要穿過荒山野嶺,而在道路地質災害調查過程中,為了保證點線數據質量,工作人員需要進入上述地區,容易出現危險。而在現在,在GPS技術支撐下,工作人員可以通過GPS導航技術,自由穿梭在荒涼地區,這在保證工作人員安全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主要研究了普通國省道路地質災害處置技術的相關問題,并從多個角度對其處置技術的內容進行研究。總體而言,在道路地質災害處理過程中,相關人員需要正確認識到地質災害的實際情況,能在最新技術的支撐下不斷優化處置方法,保證能在第一時間中處理惡劣地質災害問題,為保證道路安全運行奠定基礎。
[1] 陳華興.公路地質災害監測預報技術在畢都高速公路上的應用研究[J].公路交通技術,2015,(4):22-25.
[2] 王衛東,劉武成.基于GIS的公路地質災害信息管理與決策支持系統[J].中南工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3):302-305.
[3] 宣世進,金凌燕,郭富贇.建設用地地質災害危險性預測評估技術的應用——以清水—臨澤高速公路為例[J].甘肅科學學報,2013,(S1):64-67.
U416.1
C
1008-3383(2017)10-0059-01
2016-07-08
鮑安學(1966-),男,貴州安順人,工程師,研究方向:公路與橋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