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中心學校教師 楊霞光
輪椅上的陽光女孩
——記"淄博市新陽光殘疾人互助家園"創辦人聶淑杰
· 淄博市博山區池上鎮中心學校教師 楊霞光

她自幼患先天性腰椎管及胸腔腫瘤,下肢癱瘓,無法像正常人那樣學習、生活。但她從不放棄,在家自學,獲得過全國計算機中級證書;擔任過網絡電臺主持人,是中國殘疾人網管理員;發表各類文章上百篇,榮獲20多種獎項;2008年創辦了自己的平面設計工作室,她就是“淄博市新陽光殘疾人互助家園”創辦人聶淑杰。
1983年夏天,聶淑杰出生于淄博市周村區。在她1歲多的時候,不幸被查出患有“腰椎管及胸腔腫瘤”。父母帶她到大小醫院檢查,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腰椎管及胸腔腫瘤”為罕見病癥,很難治愈。盡管醫院給聶淑杰做了手術,但她下肢還是癱瘓了。最可怕的是胸腔腫瘤,因為離心臟近,隨時都有生命危險,醫生說她的生命只能維持5年。出乎意料的是,在母親無微不至地照料下,聶淑杰憑借堅韌的意志,奇跡般地活了下來。
偉大的母愛如陽光滋潤著她的生命。每年“六一”兒童節母親都要帶她去幼兒園,讓她與小伙伴們一起度過這個屬于孩子們的節日。小時候,聶淑杰不能和小伙伴們一起去學校讀書,就借書在家里自學。從讀拼音、學漢字開始。后來,弟弟上學了,弟弟幫她系統地學習文化知識。平日里,母親時常推著她出去散步、購物,讓她多接觸社會。弟弟上大學后,姨媽送給聶淑杰一臺二手電腦。聶淑杰喜歡上網,到文學論壇看文章。經過不斷地學習,她的寫作水平、鑒賞能力得到很大地提高。在網絡上,聶淑杰學到了許多東西,得到了很多快樂。在親人和朋友們的關照下,聶淑杰的心靈充滿了陽光,健康快樂地生活著。
2005年的初秋,當地殘聯領導打來電話,通知聶淑杰參加區殘聯組織的殘疾人電腦技能培訓。這是聶淑杰第一次離開父母照顧,在陌生的環境中完全靠自己照料自己,這對她來說是一次挑戰。因為坐著輪椅行動慢,她每天4點就要起床,比同學們早起兩個小時。學習結束時,聶淑杰順利地通過考核,拿到了全國勞動職業資格證書。

聶淑杰為特教孩子募捐
2006年,聶淑杰到“天馬藝術電腦學校”繼續學習網頁和平面設計。從家里到學校步行要走45分鐘,母親每天推著輪椅接送她。教室在三樓,每天上下樓都是學校的老師和同學把她背上背下。為了不給同學們增加更多的麻煩,中午飯她都是從家帶去在教室里吃。夏天天熱,機房溫度更高,好幾次帶去的飯都餿了。然而,比吃飯更糟糕的還是褥瘡的復發,那種肌肉內深層次的刺激讓她苦不堪言,可她還是咬著牙堅持下來了。
2006年,聶淑杰開通了淄博市第一條殘疾人免費服務熱線,她向殘疾朋友們分享自己的知識和快樂,同時也了解他們的疾苦。慢慢地,找她談心的電話多起來。聶淑杰不僅只是分享,也盡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別人。
聶淑杰幫助的第一位朋友是淄川人。這位朋友因公受傷,成了高位截癱,于是逐漸有了輕生的念頭。聶淑杰了解情況后就天天給他打電話,跟他談心,把自己的朋友介紹給他。漸漸的,這位朋友變得樂觀起來,還鼓勵他人要快樂生活。聶淑杰與他成了朋友,彼此分享成功的故事和快樂。他的家人也給聶淑杰打電話,感激她的幫助,說自從與她交流以來,他的脾氣不暴躁了,也懂得體貼人了。
2006年9月,在淄博市舉行的第一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聶淑杰以最高分獲得網頁設計第一名;10月,她的文章《感悟百年商埠》獲區委宣傳部舉辦的“小靈通”杯征文比賽三等獎;11月,她在 “山東省第三屆殘疾人職業技能競賽”中獲得網頁設計優秀獎;12月,她以高票當選為“2006年感動周村”年度人物。
憑借所掌握的技術和獲得的成績,聶淑杰充滿自信地開始找工作。但是,當她出現在面試現場的時候卻被婉言回絕,因為她是“殘疾人”。
“打工既然不現實,那就自己干?!?2008年5月,在父母、親友以及無數熱心人的幫扶下,一間從事打印、復印、數碼快照、平面設計等業務的“小聶工作室”開業了。經營中,聶淑杰堅持誠信為本,保證質量,一切為顧客著想的原則,很快得到了顧客的認可,“小聶工作室”的顧客絡繹不絕。
自開通殘疾人免費服務熱線以來,聶淑杰一直義務為殘疾人進行心理疏導。為盲人朋友讀新聞,為殘疾小朋友講故事,為殘疾朋友找工作……由于大家都是殘疾人,又因為聶淑杰的談話很有感染力,她的心理疏導總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在她的幫助下,很多殘疾朋友開始重新面對生活,并且還盡其所能地幫助其他需要幫助的殘疾人。

手工坊開業,聶淑杰與大家合影留念
2008年,聶淑杰結合自身體驗,寫出了激勵自己,也勉勵朋友們奮發向上的文章——《堅強是唯一的選擇》。同年,此文榮獲全國殘疾人征文大賽二等獎。2009年,她組織20多名殘疾人刻苦訓練,參加了淄博市紀念新中國成立60周年電視朗讀大賽中獲得特別獎,在區級朗誦比賽中榮獲三等獎。
2010年,聶淑杰創辦了淄博市第一家殘疾人民間團體——“新陽光殘疾人互助家園”。新陽光殘疾人互助家園是一個凝聚愛心的平臺,殘疾朋友一直發揚“互幫互助,互相鼓勵”的精神,無論誰遇到困難,其他人都會竭盡所能地予以幫助。
2011年,聶淑杰利用閑暇時間,開始自學毛線編織、面塑、中國結制作等手工技藝,并開設“互助手工學習班”,免費為殘疾朋友們提供學習教材,讓大家互助學習。有了手工藝品還得有銷路,她聯合當地企業及媒體,多次舉辦“愛心助殘·慈善義拍”公益競拍活動。通過這一平臺,更多的殘疾人得到了一份謀生的工作。
2012年,周村區黑土村一名叫程程的孩子吸引了她的注意。程程已經9歲,卻沒有上過一天學。他的父母都有不同程度的殘疾,且患有輕微的精神病,家里的經濟來源主要靠程程的父親撿廢品為生。7月14日,聶淑杰拿著禮物,帶著自己的團隊來到程程家中。經過一番努力,終于圓了程程的上學夢。
2012年3月16日,聶淑杰接受《向幸福出發》欄目的邀請,帶領她的團隊登上了央視舞臺。她的故事在中央三臺播出后,她說她收獲最大的是幸福觀發生了變化。她曾經認為自己一直得到黨和政府的關愛,家人、朋友的照顧,這就是她的幸福。而如今,她感到能夠用自己微薄的力量去幫助他人,讓他們快樂,這才是自己最大的幸福。
在聶淑杰不懈努力下,互助家園從最初的10多名隊員,壯大到如今的300多人,累計幫助殘疾人7000多人次,愛心活動從單一的探望,發展到能組織大型募捐和義賣,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政府相關部門也給予了很大的關心和支持。很多單位和愛心公益團隊與互助家園結成友好幫扶單位,他們捐錢、捐物,幫助互助家園發展,共同開展愛心活動,幫助更多的殘障人鼓起生活的信心,解除經濟困難,使生命得到救治和延續,傳遞了愛心。
聶淑杰是一位愛心大使,也是一位文學愛好者。她在自己創作的一首小詩中寫道:
輪椅承載的不僅僅是軀體
殘缺 并不是我的靈魂
寂寞只因為心中仍有七彩的夢幻
殘陽未能融盡冬雪
而枝頭早有小鳥在鳴唱
夢想 不因挫折而折翼
生活只對勇者垂青
幸與不幸只是一念之間感受
我要活出與眾不同的精彩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