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6日至8日,《財富》全球論壇在廣州舉辦,主題為“開放與創新:構建經濟新格局”。來自世界500強企業、各國政府和全球經濟領域的名流齊聚廣州,探討如何以開放的心態及創新的方式引領世界經濟走出困境,推動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深入。
距離上一屆僅僅4年,該論壇再一次選擇了中國。回顧22年的世界經濟格局嬗變趨勢,這一選擇并不令人意外。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市場國家,日益成為經濟全球化的重要力量,今天的中國更是具備了推動開放、創新和全球經濟進一步融合的能力與意愿。今年的《財富》世界500強企業中,有115家來自中國。
回答“為什么是廣州”這一問題,可能比回答“為什么是中國”更有啟示價值。2016年特朗普當選美國總統,英國退歐公投,以及近年歐洲極右政治勢力對政權的接近,都對經濟的全球化能否進一步深入提出了巨大挑戰。
在這個關鍵時刻,中國這個長期被西方定義下的“市場經濟”所排擠的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卻高高地擎起了開放與融合的大旗,并且以“一帶一路”等身體力行的倡議和實踐,推動貿易壁壘的破拆、全球經濟的開放、發展機會的共享。力主開放,成為世界視野里新的中國標簽。
在這樣一種背景下,作為經濟全球化的一個重要展示和推動場合的財富全球論壇,選擇廣州就具有了邏輯必然性。廣州在2000多年的建城史里,一直以開放聞名。早在公元3世紀,廣州就是“海上絲綢之路”上的主要大港,此后一直成為中國經濟的開放前沿。嚴格意義上說,這是中國唯一一座從未向世界關閉過大門的城市。因為開放,廣州具有中國最早、最成熟的商業精神,并且始終篤信自由、包容、開放、多元、創新和機會共享的價值。
《財富》全球論壇在此時選擇廣州,宣示的是一種態度,同時也是在全球化迷茫時刻對未來確定性的憧憬,這從本屆論壇的主題內涵就可以一覽無遺。
歷史上的全球化與大航海時代以后的全球化并不是同一個概念,后者的廣度和深度與前者有本質區別。廣州的特點在于,無論任何一個時代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它都從未缺席,并且隨著時代發展而不斷自我進行適應性、前瞻性的變革。
在我們今天所處的這個全球化時代,一座城市的樞紐帶動力和網絡連通性將直接決定城市的國際影響力和競爭力。2016年初,國務院的批復文件把廣州定位為“國家重要的中心城市”,賦予廣州更重要的國家使命,也為廣州在全球經濟格局中謀劃未來創造了新的條件。
新使命的賦予,背后有著全球經濟版圖的變遷和廣州地緣優勢的考量。如今亞太地區已經成為了全球經濟的中心地帶,這里有全球排名前三的主權國家經濟體,美國、中國和日本;同時,也有全球年輕人口最集中、也長期被勤勞致富的儒家文化所熏陶的東南亞群體;現在,世界第二人口大國印度也在加速融入這個經濟圈。
廣州正好位于太平洋西岸生產性地帶的樞紐位置,連接著中國腹地和東南亞,以廣州為中心畫一個圓,可以發現,那些最具前景的城市幾乎都在不遠處。往北是中國北京、上海、韓國首爾、日本東京,往南是中國香港、深圳、新加坡、吉隆坡,往西則是孟買、迪拜。
地理條件是廣州成為新時代開放標桿的重要因素,但在新的世界融合發展趨勢下,基于人的因素的城市路徑選擇則更加關鍵。近年來,廣州通過穩步推進樞紐型網絡城市的建設,營造全球最優質的營商環境和最合理的營商成本,為中國吸引最優質的全球性生產要素,也為全球提供了新的城市增長極。
富士康、思科、GE、華為接踵而至,將企業的代表性新技術基地落戶廣州。截至今年10月份,廣州已經有297家世界500強企業項目落戶,合計設立921個項目。2017年前三季度,廣州新增資本10億元以上大型企業101家,增長83.6%;1億元至10億元的企業994家,增長57.0%。新增上市企業17家、新三板企業101家。
優質生產要素的不斷積聚,代表了國內外產業界對廣州的信任。信任還體現在一些第三方城市排名上。不久前,世界權威城市排名機構GaWC公布了2016年世界城市體系排名,廣州首次被納入“Alpha-類”城市序列,這意味著廣州首次進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成為中國繼香港、北京、上海以及臺北后第五個晉升Alpha大等級的城市。此外,近兩年來,廣州在許多全球權威城市排行中表現不凡,首次進入“全球金融中心指數”,在科爾尼公司“全球潛力城市指數”中的排位從78名上升至56名。
排名只是一個表面結果,廣州正在發生的深刻變化是,這座城市已經下定決心,把改革開放事業堅定不移地推動下去,給世界上所有具有商業雄心的人提供最平等的創業機會,最好的產權保障,以及最好的財富未來。
中國已經進入了新時代,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圖景日漸展開。新時代的國家使命,召喚著這座城市的雄心與夢想。未來,中國會成為一個更偉大的國家,廣州也會成為一個更偉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