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治國
李叔德是全國知名作家,先后榮膺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世界反法西斯暨抗日戰爭勝利五十周年華人文學獎、莊重文文學獎、湖北文藝最高獎“屈原文藝獎”等多項文學大獎,數次榮獲襄陽政府獎“孟浩然文藝創作獎”。他出生于襄陽,長期擔任襄陽市作協主席,為襄陽市的文學發展和文化繁榮做出了突出貢獻,深受襄陽讀者愛戴,被人稱為“襄陽市文學界的領軍人物、當代襄陽文學創作的高峰符號和襄陽城市的文化名片”。
在李叔德的所有小說中,影響最大的是他為三位唐代襄陽籍著名詩人立傳的長篇小說“唐代詩人三部曲”,即《孟浩然新傳》《月落烏啼——張繼傳奇》《驚世駭俗皮日休》。除此之外,還有為宋代襄陽籍杰出書畫家、書畫理論家米芾立傳的長篇小說《大宋米癲》。
一、李叔德其人
李叔德從小愛好文學,立志當作家。他雖然沒有過人的文學天賦,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文學教育,但他硬是憑著超常的刻苦和勤奮,實現了自己的理想。
1980年,他發表了處女作短篇小說《業余教練的秘密》,1982年他的反映農村變革的短篇小說《賠你一只金鳳凰》獲得了全國優秀短篇小說獎,一舉成名。這篇獲獎小說不僅給他帶來了巨大榮譽,也從根本上改變了他的命運。因為獲獎,他成了作家,并有機會到魯迅文學院、北大作家班進修深造,文學功力得到很大提升,這為以后的創作爆發打下了堅實基礎。1987年,作為特殊人才,他被引進到襄陽市文聯工作,先后擔任文學刊物《漢水》雜志社社長、襄陽市作家協會主席、湖北作協理事和湖北作協簽約作家。
迄今為止,他已發表小說、報告文學、散文、詩歌等各類作品共計500余萬字。他的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說《賠你一只金鳳凰》,報告文學集《創造·沉重的苦難》,長篇小說《風流墨客》,“唐代詩人三部曲”《孟浩然新傳》、《亂世詩人張繼傳奇》、《驚世駭俗皮日休》,長篇小說《大宋米癲》。現有十卷本的《李叔德選集》行世。
二、“唐代詩人三部曲”
“唐代詩人三部曲”展現了三位襄陽籍唐代詩人孟浩然、張繼、皮日休的別樣人生。它是作家傾注了10多年心血,精心打造的百萬字的鴻篇巨制,也是作家最重要的代表作。著名文學評論家樊星贊譽它們是“為本土先賢招魂的力作”。
進入新世紀,中國文壇上涌現出大量以明清為時代背景、反映知識分子命運浮沉的優秀長篇小說,如劉斯奮的《白門柳》、唐浩明的《楊度》等。這些作品共同的價值取向,是充滿了關注知識分子命運的憂患意識,讀起來讓人感到十分厚重。
“唐代詩人三部曲”同樣是寫詩人,寫文人的命運遭遇。和同類題材的小說相比,它卻顯示出不同的風格,表現出特別的意義,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寫出了唐代詩人因為性格率真導致的人生沉浮,濃縮了中國古代無數傳統士大夫的悲劇命運。在“三部曲”中,雖然作者也關注文人的命運,但更多的是對唐代詩人率真性格的著力渲染。他們都有一顆進取之心,想為官從政,造福于民,然而,造化弄人,性格決定命運,最終結果都不盡人意:要么像孟浩然那樣,雖然才高八斗、學富五車,卻因為不擅長參加科舉考試,最終無奈歸隱田園;要么像張繼那樣,雖然很早就贏得功名,卻因性格正直而遭人暗算,被迫辭官。要么像皮日休那樣,雖然中舉做官,卻因書呆子氣而得罪了上官,最終身不由己當上了農民起義軍的軍師。總之,作家所寫的三位詩人在進取道路上遭遇的坎坎坷坷,讓人們看到了無數中國古代傳統士大夫悲劇命運的縮影。
二是透過詩人的率真性格,寫出了浪漫灑脫的“大唐氣韻”,超越了歷史小說常見的憂患格調,開拓出重新發現歷史的新視角。雖然作家表現了詩人的遭遇坎坷,不免讓人感到筆調沉重,但是當作家在寫詩人詩心俠膽、浪漫故事的時候,筆酣墨暢,神采飛揚。在作家的筆下,詩人無論是身逢盛世,還是身處亂世,無論是官場得意,還是官場失意,他們總是有充沛的詩情、率真的性情。他們惺惺相惜,彼此欣賞,相見恨晚、相聚盡歡,在詩酒中樂以忘憂,在愛情中神采飛揚。
雖然中國文人向來以擅長飲酒作詩而著稱于世,但為什么只有唐代是中國詩歌的巔峰時期呢?這顯然與那個時代的文人最富有浪漫情懷有關——而這種浪漫情懷,正是“大唐氣韻”的精髓所在。
三、《大宋米癲》
《大宋米癲》是一部描繪宋代書壇巨擘米芾生平事跡的長篇小說,2014年由長江文藝出版社出版,后收錄于《李叔德選集》第九卷。
經過了“唐朝詩人三部曲”創作的經驗積累之后,李叔德對于歷史小說的創作可謂駕輕就熟、得心應手。和“三部曲”相比,《大宋米癲》是一部更加成熟的作品。作品的成功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一)作品做到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有機統一
《大宋米癲》做到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的有機統一,體現出作家一以貫之的歷史題材小說創作的嚴謹和理性態度。換言之,該小說在歷史真實與藝術真實方面找到恰當的平衡點,因而小說所展示的人物故事,既真實可信又富有藝術魅力。
關于尊重歷史,作家在《自序》里講得很清楚:他稱自己雖然“最為仰慕古龍那天馬行空、不著邊際的寫作風格,但是本書所寫為歷史人物,自然要有對那個人物所生活的時代的基本認識和評價,筆筆要落到實處。這幾年,我幾乎對宋朝(北宋)的一切方面都如饑似渴,稍有涉及的論述或資料都會立刻下載、收集。所以本書的理性敘述比《唐詩三部曲》為強,或者由此削弱了其藝術表現力”。
小說涉及很多事件,如宋代權力的更迭、王安石變法、烏臺詩案、西園雅集和苕溪詩會等,也涉及許多人物,如帝王神宗、哲宗、徽宗,文化名人魏泰、黃庭堅、蘇軾、蔡京、童貫等,都有據可查,如果如實寫來,勢必會變成一本索然無味的史料匯編,因而作者并未拘泥于歷史的真實,而是能夠充分發揮想象,通過藝術虛構,用主人公米芾的經歷將這些歷史事件和人物巧妙地串聯、縫合起來,從而成功地把歷史素材轉化為生動的文學文本。最能顯示作家虛構和想象能力的是,李叔德為主人公安排了一個紅顏知己江湖俠女藍蘭兒,她的出現不僅賦予了主人公生活的浪漫色彩,也為整部小說增添了傳奇色彩。
(二)作品深得小說創作之妙,創作宗旨以人物為中心
關于人物描寫,作家汪曾祺十分推崇其老師沈從文的名言“要貼到人物來寫”——他覺得這是“小說學的精髓”。他對這句話的理解是:“小說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導的,其余部分都是派生的、次要的。環境描寫、作者的主觀抒情、議論,都只能附著于人物,不能和人物游離,作者要和人物同呼吸、共哀樂。作者的心要隨時緊貼人物。什么時候作者的心‘貼不住人物,筆下就會浮、泛、飄、滑,花里胡哨,故弄玄虛,失去了誠意。而且作者的敘述語言要和人物相協調。寫農民,敘述語言要接近農民,寫市民,敘述語言要近似市民。小說要避免‘學生腔。”
《大宋米癲》也正體現了“貼到人物寫”的特色。關于小說的情節線索,作者在《自序》中說:“與《唐詩三部曲》一樣,本書結構除主人公的命運外,亦設置了第二主線,即皇室興衰、承繼的發展脈絡。皇室高高在上,像一根線串起了整個社會的方方面面,成為普通百姓關注的對象。宮廷斗爭也勾勒了主人公生活的背景,使作品顯得立體厚重。”
在皇室興衰這條線索里,作者用了較多的筆墨寫朝廷里兩個威高權重的女性:一個是太皇太后高滔滔,一個是向太后,這兩個人物的事跡并非游離于主人公米芾命運這條主線,而是服務于對主人公的刻畫。這兩個人物都與主人公的仕途、命運息息相關:高滔滔珍惜與青年時代的好友、米芾的母親閻蓮的友情,作皇后之后,要閻蓮兒進京侍奉,并安排米芾進京作了校書郎,從而開啟了米芾的仕途之路,米芾之后每一次職務變遷,比如做臨桂尉、長沙椽、杭州從事、雍丘知縣等,都和高滔滔的過問有關。至于向太后,雖然是一個自私狹隘的女性,卻是米芾仕途的恩人,因為他囑托自己死后讓米芾寫挽詞,才使得米芾的才華得到徽宗的賞識,才得以做到書畫博士這樣的高位。
至于寫米芾與眾多文人的交往、詩詞唱和、文人雅集,更不是閑筆,而是為塑造米芾的形象、表現人物性格服務的。
(三)成功塑造了一代藝術巨擘米芾的藝術形象
小說完整再現了米芾從宋仁宗皇佑三年出生,到宋徽宗大觀元年病逝,共57年的人生經歷,表現了米芾在書法、繪畫、詩詞創作、書畫鑒賞等方面的過人才華,尤其是用了大量生動的事例,表現了米芾不熱衷仕途,傾心于藝術,癡迷于奇石、硯臺、名人書畫真跡的超凡脫俗的癲狂性格。當然,小說也沒有為名人隱諱,寫出了一代文豪不拒一夜之情、流連于煙花柳巷的凡夫心性,還原了一個高潔與凡俗合一的真實形象。
(四)作品內容豐富,趣味多元
小說涉及各種知識,舉凡歷史變遷、朝代更迭、宮廷禮儀、世俗民情、人物軼事、詩詞書畫和文物鑒賞等,作者都能娓娓道來,涉筆成趣。尤其是里面有大量的詩評、書評、畫評、文物鑒賞等內容,用語典雅,評點精當,充分顯示了作者淵博的知識學養。
關于這部小說的審美趣味,當代著名文學評論家昌切的評價十分到位。他認為《大宋米癲》可見“叔德之趣或可二分:一為王公貴族之趣,二為文人墨客之趣。”事實上,除此之外,這部作品還有民間江湖之趣——主要體現為藍青、藍蘭兒兄妹為報殺父之仇,與惡官鄭京的爭斗。如果說,王公貴族之趣增加了小說的歷史厚重感,文人墨客之趣增添了小說灑脫飄逸之情調,而民間江湖之趣則無疑賦予小說引人入勝的傳奇色彩。
(湖北文理學院文學院)
基金項目:本文系湖北文理學院優勢特色學科群“人文教育與文化傳播”開放基金項目“新世紀襄陽知名作家專題研究”(項目編號:2017xkq008)的階段性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