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媒體環境下,兒童文學中的社會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逐步走向多樣化,給兒童文學帶來諸多方面的障礙。思想主題越發模糊,文學創作開始網絡化,閱讀質量良莠不齊。在這樣的情況下,創新兒童文學體制、完善相關法律、制定相應標準等,對于推動兒童文學進一步發展意義重大。
新媒體借助自身獨特的優勢,在媒體市場站穩了腳跟。新媒體既給傳統媒體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又影響了我國現代兒童文學的發展。近年來,兒童文學創作者在秉持兒童本位原則下,越發注重傳播載體對于兒童作品內容所帶來的相關作用。因此,本文主要對新媒體背景下兒童文學的發展瓶頸與應對措施進行分析。
一、新媒體為兒童文學帶來的諸多方面影響
新媒體的誕生,給兒童閱讀帶來很多影響,特別是微博、微信出現后,兒童文學閱讀實現了線上交流互動,也實現了交互使用紙質與新媒體。尤其是在微信公眾號出現后,微課對于推廣兒童閱讀發揮著積極作用,很多兒童文學作家以及出版者直接使用微信來推廣兒童文學作品,在微信公眾號中宣傳新書,獲取了令人滿意的效果。在逐漸淡化傳統紙質媒體效用的情況下,兒童文學書籍出版也受到了很大影響,編輯與作家的交流方式有所轉變,讀者與出版社的溝通方式也有所轉變。在新媒體平臺出現后,出版社能夠直接與讀者交流,換言之,就是可以實現讀者與終端的直接交流,繞過很多中間環節。這是一個新的語境,對于兒童文學發展而言,既有很大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諸多方面的挑戰。
二、新媒體背景下兒童文學發展的新形態
(一)兒童文學創作主體越發多元性
傳統媒體對于兒童文學創作者有著諸多方面的要求,準入門檻機制也很嚴格,各大出版社以及期刊都會嚴格把關好各自的作者投稿,這樣就大大提高了兒童文學作品的水平,但也限制了我國兒童文學創作者的數量。而在互聯網時代,更多的創作者會選擇一些要求不那么嚴格的自媒體平臺或者網絡來發表刊物。這些新的傳播渠道借助審稿不嚴格的特點,吸引了很多兒童文學創作者加入其中,其中也產生了很多優秀的兒童文學創作者,豐富了我國兒童文學的創作類型。
(二)兒童文學作品內容越發豐富
眾所周知,新媒體具備更新速度快、周期時間短等特征,為了滿足新媒體發展現實需求,很多創作人員都會選擇最新的、受眾關注度高的文學體裁來創作,以便吸引更多的受眾眼球。為了滿足各個行業讀者對兒童文學的多樣化需求,創作者通常會結合自身生活經歷而創作相應風格的文學作品,這樣就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兒童文學作品內涵,有利于人們繼承和發展我國兒童文學事業。
三、新媒體時代兒童文學發展現狀
(一)網絡語言司空見慣,缺少文化底蘊
兒童文學由于受眾群體的單一性,所以語言表達必然要以簡潔性、生動性為主。但在新媒體快速發展下,兒童世界匯入了很多網絡新詞,很多兒童文學為了滿足新時代發展需求,開始試用很多新型表達方式,其實這種語言表達方式有很多不足之處。網絡語言雖然處于快速成長中,但是有諸多不成熟之處,在規范語音以及表達能力上還有待提高,相比之下,擁有上千年發展歷史的古典漢語則更具有嚴謹性,并且兒童文學中運用的古典漢語能夠更好地提高兒童的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助于傳承我國古典文化。我國漢語中每個漢字以及每個詞匯都蘊藏著豐富的民族精神,所以規范使用漢語還是十分重要的。
(二)主題缺乏明確性,兒童文學越發成人化
在新媒體時代,人們很難管理兒童文學作品,文學市場出現了很多質量參差不齊的作品,一些顛覆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的作品逐漸向兒童文學拓展,這無疑直接挑戰了我國兒童文學的教育市場。很多文學網站為了吸引更多的閱讀者,不惜踐踏道德底線,很多牽涉暴力以及色情的作品開始進入兒童文學市場中。由于兒童年齡小,抵抗誘惑能力不高,這為兒童的健康成長帶來了極其不好的影響。同時,很多兒童文學創作者為了博得眼球,在成人世界中選材兒童文學,這種帶成人化因素的兒童作品是不利于兒童茁壯成長的。在長期滲透成人化兒童文學的情況下,兒童讀者的思想方式以及實踐活動已明顯體現出成人化趨勢,這對于構建兒童世界觀是有著極大影響的。
(三)碎片化閱讀流行,兒童不具有獨立思考的能力
閱讀方式的改變,造成兒童文學閱讀質量越來越低。在碎片化閱讀日益盛行的情況下,網絡媒介借助自身的交互式以及傳播性等特征,受到了很多兒童的熱捧,視覺的刺激轉變了兒童閱讀文學的習慣,很多兒童都以閱讀作品表面含義為主,缺乏深入的思考,這種閱讀狀況對于培養兒童閱讀思維顯然毫無用處,甚至還有諸多危害。
(四)一味追求潮流,創作者忽視了自身的責任
近些年來,兒童文學借助自身特殊的教育啟蒙效用,在圖書市場中占據著重要位置,很多兒童家長開始注重孩子閱讀,不斷提高家庭教育經費,造成兒童文學市場日益向商業化發展。新媒體環境大大滿足了兒童的圖像刺激心理,很多新興兒童文學作家為了追求自身經濟效益,開始創作很多“快餐式文學”,逐漸淡化了文學市場中的教育價值。這種借助網絡媒體而形成的視覺化“快餐文學”,不但不能促進兒童健康成長,還會阻礙兒童樹立正確價值取向。甚至還有很多新興兒童文學作家運用網絡媒體所具備的宣傳力,形成了“一條龍”營銷宣傳模式,兒童文學作品質量越發難以保障,兒童本位創作理念也逐漸消失。
四、兒童文學發展中遇到的瓶頸
在成長過程中,兒童需要閱讀大量兒童書籍,特別是經典的兒童文學。但是,我國兒童圖書市場魚目混雜,缺乏經典的文學作品。很多書籍兒童閱讀過不長時間就忘記了內容,其根本原因在于兒童文學缺乏經典性。從某種程度上而言,兒童出版還存在世俗化現象。因此,要想促進兒童閱讀市場健康發展,改善兒童文學現狀,全社會文學愛好者需要積極努力,推廣親子教育模式。最近幾年來,很多兒童家長和教師都對兒童閱讀和兒童文學產生新看法。
最近,一些兒童文學作家發表不少批判文章,這給兒童圖書出版敲響了警鐘。目前,兒童圖書的出版有以下需要批判之處:一是并未爆發兒童文學出版的原創力,圖書質量也沒有提高;二是對于圖書品質的堅守,這是我國各地區兒童讀者所共同希冀的;三是兒童文學與童書出版并未進入市場黃金階段,只能說是紅極一時;四是兒童文學可以說是文化產業尤為市俗化的一面。
五、新媒體背景下促進兒童文學發展的建議
(一)健全審稿體制,構建兒童文學批評理論
兒童文學以及家庭教育決定著兒童價值取向的樹立,因此,把關好兒童文學作品質量顯得尤為關鍵,健全審稿體制是提高兒童文學作品水平的強有力措施。我國出版單位應組織專門的兒童文學審稿隊伍,嚴格控制兒童文學出版質量。在對審稿機制積極健全的基礎上,兒童文學作者還需要構建兒童文學批評理論,特別是各大教育者應積極履行各項社會責任,構建一支專業的、水平高的文學批評團隊,切實發揮團隊的力量,做好兒童文學圖書市場的批判工作,促使兒童文學創作實踐得到更好的發展。
(二)構建兒童創作分級標準,吸引成年人參與兒童閱讀
在新媒體時代,兒童文學讀者群體開始逐漸擴大,兒童文學年齡特征也越發模糊化,所以,構建完善的兒童文學創作分級標準顯得特別重要。在以前的媒體環境下,兒童文學通常分為三類,即少年文學、童年文學以及幼年文學。但是,考慮新時代網絡媒體所具備的特性,可適當增加成人喜歡閱讀的部分內容,吸引成年人參與兒童文學閱讀。這樣不僅滿足了廣大少年兒童閱讀的多元需求,也顯著提高了兒童閱讀水平,促進兒童閱讀市場良性發展。
(三)維護好兒童文學作家的版權,確保不會侵害其著作權
我國有關部門應加大力度保護著作權,積極維護作者的智慧成果。我國立法機關需要結合網絡虛擬性特征,明確認定網絡侵權行為的相關標準,切實為維護廣大文學創作者的合法權益做好各項基本工作。同時,還需要擴大維權法律渠道,保護好創作者的原創權利。
六、結語
新媒體時代,既給兒童文學帶來了諸多方面的挑戰,也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兒童文學創作者應積極迎接各種挑戰,把握好發展機遇,從而實現兒童文學質的飛躍,取得新的突破和發展。當前,青少年是網絡文化的主要參與者,網絡時代的開放性與共享性,使他們可以自由地翱翔在網絡題材的兒童文學作品世界中。因此,網絡題材以及寫作勢必會成為更多新興兒童文學作家關注的重點,但在新媒體環境下,兒童文學必須突破市場發展瓶頸,與時俱進,以重新贏得廣大青少年的喜愛和追捧。
(北華大學師范分院)
作者簡介:張冬娜(1982-),女,吉林省吉林市人,講師,研究方向:兒童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