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新慧
近年來,我國的經濟不斷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人民群眾的幸福指數不斷提高,相應地,其對于文化的需求也越發強烈。作為文化工作者,在群眾文化的推廣普及工作中,筆者切實地感受到群眾的熱情,認識到普及并推廣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的重要性。本文首先闡述了音樂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然后介紹了如何開展音樂普及工作,最后分析了群眾文化和音樂普及相結合的方法,從而豐富群眾文化的內容,提高人們的幸福感和獲得感。
一、音樂在群眾文化中的作用
(一)音樂的作用
音樂在日常生活中起到的作用和語言同等重要,它有著良好的大眾參與性及群眾基礎。音樂是情感的抒發,可以充實乏味的生活,改變單調的生活節奏,為人們機械化的生活起到潤滑作用。
(二)音樂是培養美好品德的重要工具
春秋時期,音樂就被認為是一項重要的德育項目。美好的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平復焦躁的心境,有利于個人品德的修養。例如,古琴曲《廣陵散》被士人標榜為一種高尚的價值符號,屢屢在詩詞等文學作品中出現,在中華傳統文化中具有深遠的影響,它表現出人們不畏強權、追求自由的高尚品質。相同類型的優秀題材有很多,如果人們經常受到好音樂的熏陶,就可以改變自身的外在氣質。
二、開展音樂普及工作
(一)普及樂理知識
想要系統地學習音樂,對音樂理論的認知必不可少。它包括聲音的律制、性質、記譜、音樂基本要素、音與音之間結合的基本規律等,而樂理和記譜的方式更是重中之重。群眾文化面向大眾,很多人因為接受的專業音樂教育有限,不會識譜,不會讀譜,這樣在無形之中為學習和普及推廣音樂知識設置了障礙。
記錄音樂的方法有很多種,文字譜、工尺譜等都是我國古代曾經使用過的記譜方式。樂譜和文字一樣,是一套符號體系,作用都是為了準確地記錄音樂,隨著時代的變化,記譜的方式也在改變。
1.簡譜
簡譜最早流行于日本,后在清代流入我國,成為最為普及的一種記譜方式,通過1~7七個數字來標記音高,簡單明了。簡譜記譜法的優點是:調式感強,簡單易學,便于推廣。簡譜記譜法的缺點是:第一,音高的形象感不強,音的高低靠音符上下的加點來標明,在記譜過程中不加注意,人們就會在音響上犯錯誤。第二,它缺乏多聲部的立體感,而且轉調時要嚴加注意,使得簡譜無法演唱轉調頻繁的段落。由此可見,簡譜可以記錄一些簡單的單聲部旋律,但不適用于音域寬廣、聲部眾多、轉調頻繁的樂曲。
2.五線譜
五線譜記譜法的優點是:形象準確,能夠方便地記錄發音的諸多聲部及和弦。即便是曲調復雜的大型音樂作品也能一目了然,樂曲的梗概及發展脈絡清晰明確。目前,五線記譜法是最為權威、專業的記譜方式。
兩者比較而言,簡譜相對容易,而五線譜更為精準,因而在推廣的過程中應該根據實際情況進行調整,分班教學,讓廣大群眾既能夠得到文化普及又能夠感受文化深造。
(二)系統聲樂教學
推廣音樂文化的重要途徑就是對廣大群眾進行系統的聲樂教學,把愛好變成專業,系統有序地教學、輔導,短時間提升群眾的專業水平,起到激勵自信的效果。課程教學主要有四點要求:首先是能掌握正確歌唱的呼吸方法;其次是調整發音方式,適度地擴展高低音域;再次是練習高低音轉換,使音區之間的轉換嫻熟自然;最后是聲音要求連貫流暢、圓潤自如。喉頭穩定、氣聲結合,解決換聲點,對作品風格的把握等應是教學重點與難點。
在專業、系統的教學基礎上,科學管理,分班分聲部,區別教學,組織不同曲種、音樂的演唱者,豐富了當地的音樂文化,同時也促進了音樂藝術在群眾文化中的推廣。
(三)開展音樂鑒賞
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新的科技手段層出不窮,基層文化建設也要結合新科技,利用微信、公共平臺、直播等手段,大規模普及文化推廣,甚至可以舉辦網絡比賽、開展視頻教學,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接受文化學習,使更多的人了解基層文化的建設內容。在進行文化推廣時,人們完全可以借鑒這些新手段,打破常規,讓更多的群眾了解不同的音樂文化,提升鑒賞能力,懂得不同的音樂風格、流派和特點。同時,音樂普及需要兼容并蓄,人們可以吸收國外的優秀音樂成果,然后進行重新創作,使之成為能夠吸引更多人的寶貴作品。
三、開展群眾文化的幾點構思
(一)因地制宜,發揮當地特色
在進行群眾文化音樂創作時,人們要善于發掘本地區的優秀素材,對本民族本地區音樂多進行收集整理。音樂普及的基礎就是要貼近群眾,讓廣大人民群眾能夠以高昂的熱情參與。這就要求音樂活動要多采用群眾易于接受、耳熟能詳的歌曲,以豐富群眾的精神文化生活。群眾文化中的音樂推廣需要各個文化部門通力合作,加強資源互補力度。要讓基層文化活動順利開展,必須注重因地制宜,敢于創新,發揮地域特長,關注民生,根據當地群眾的文化需求傾向,組織特色文化活動。例如,鞍山市結合本地特色,創辦了音樂文化節,進行民俗音樂交流,既能提升原有文化項目的水準,又能提升文化競爭力,使之變得豐富多彩。
(二)開展活動
組織各個相關的文化單位以及專業藝術人才,作為志愿者參與活動。與相關藝術院校或其他單位進行聯合,讓志愿者定時對群眾作現場的指導,培養音樂氛圍,爭取形成獨立的特色文化品牌,從而帶動群眾音樂活動的開展。人們可以利用圖書館、藝術館的場地及設備優勢,指導群眾學習樂理知識。
(三)緊扣時代主題
文藝要為人民服務,群眾文化更要立足群眾,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是群眾文化的工作主旨,人們開展的相應活動要緊扣時代脈搏。除了革命歌曲,人們還可以傳唱當代流行歌曲、民歌以及傳統曲藝等,緊扣時代主旋律、歌頌正能量,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群眾音樂文化事業能夠突出音樂作品的高尚思想內容和光輝的藝術形象。
四、結語
群眾文化活動是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社會活動,組織者要寓教于樂、潛移默化地將音樂融入其中,使人民群眾通過音樂普及活動,不知不覺中受到正能量的熏陶。這樣一來,人們能夠切實為弘揚社會核心價值觀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營口市西市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