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慧娟
地域文化是景觀設計的基礎,也是重要的表現對象。地域風格的展示,可以使設計得到更加普遍的認可。因此,本文首先闡述了景觀設計的含義和目的,然后具體分析了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表現和運用,以期獲得更加深刻的認識。
一、景觀設計的概念和目的
景觀設計是個新學科,發展到今天還沒有一百年的時間。景觀設計始終秉承人文關懷的基本準則,設計應當讓人們感受到精神愉悅、環境舒適,其不僅能夠在生理上滿足人的感官需要,還能在精神層面滿足人的需求。景觀設計具有多種學科交叉的特點,景觀設計學包括生態學科、建筑學科、地理學科以及美學,多種學科的交匯催生了景觀設計。
特別是在一百多年前,各領域對景觀的解釋更是呈現多元化。從地理學角度來說,景觀是“一大片土地”的三維概念,又賦予其更綜合的含義,景觀是總體環境的空間可見整體,甚至代表著某塊地球區域的總體特征;從系統學和控制論的角度來說,景觀是互相作用、互相制約的有反饋現象的組合體,是以生態系統為載體的控制系統;從生態學角度來看,景觀具有結構和功能的生態學單位,由生態系統或互相作用的拼塊(Patch)構成,是可以重復出現的高度空間異質性的區域。從風景園林規劃的學科來看,景觀設計是在地域空間范圍內的設計,是對其土地特征進行的設計,從景觀設計的涵蓋范圍來說,景觀是從風景畫擴大到能夠一眼望盡的區域,接著擴展為具有共同特征而又不必一眼望盡的區域。因此,從空間范圍上說,景觀與地域的概念相通的。
景觀是一個地區的人文精神與自然環境相互融合而孕育的。景觀的地域性是指不同土地單元有機組合的某些地理實體所具有得客觀、易識別的特征,它們是處于自然生態系統與地理區域之間的物的承受載體。例如,地形表面上建造的建筑、覆蓋的道路和歷史遺跡這些人文景觀要素,它們展現出不同規模的真實體,在經濟上具有一定的價值,在生態學上具有研究價值,在觀賞層面具有美學價值。
二、地域文化在景觀設計中的表現和運用
(一)借代
一方面,一些歷史、地域、文化符號,已經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相對固定的意義,所以要盡量避免形式上的改變,以免影響其本身的含義;另一方面,民眾也早已接受這些符號普遍、共同、永恒的內容。在這種情況下,應該多用借代的手法,保留符號的原型。
首先是整體借代。對于一些代表民族文明、歷史或圖騰之類的景觀符號元素,通常使用整體借代的方式。比如常見的“龍”的形象,這是中華民族的圖騰,在華夏大地上的任何一個時代和區域,只要看到這一形象,人們就能感受到它是一種傳統文化的傳承和沿襲,感受到華夏文明的厚重與綿長。又如對傳統園林的借鑒。假山、圓門等,作為傳統園林的組成部分,其本身并沒有很強的符號意義,卻表現出明顯的民族特色,代表著人們對歷史的懷念,人們一看就知道它們是地地道道中國化的。其次是局部借代。文化符號作為一個集合體,有著豐富的含義,人們更多時候都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局部的借鑒,因為局部帶有很強的代表性,所以人們能夠獲得窺一斑知全豹的效果。例如,江蘇淮安鹽運文化主題公園,有一個十八鹽棧景點的設計。深色的大門、弧形的門楣等,都是典型的鹽棧設計風貌。這就是典型的局部借代手法,先是將鹽運文化視為一個整體,然后將鹽棧作為最典型的局部,并將其在觀賞面上表現出來,人們看到這個觀賞面之后,就會獲得整體形象或場景即將開始的暗示。在局部借代的基礎上,還有核心元素的借代。比如商業場所中常見的船舵,其不僅代表一艘輪船,更代表揚帆遠航的信心和勇氣,起到畫龍點睛之功效??梢钥闯?,借代是一種重要的景觀設計手法,在地域文化的表現上也是最直觀、最簡潔的,可以獲得人們的普遍認同。作為當代設計者,一方面要對各種地域文化符號進行收集、整理和挖掘;一方面要為傳統符號注入新的元素,體現出時代色彩,這也是當代景觀設計者對地域文化發展作出的獨到貢獻。
(二)改造
地域文化雖然是景觀設計的重要表現對象,但是并不能照搬照抄,而是要藝術性地表現出來,也就是改造。它主要包含抽象、簡化、重組等多種形式,從而將地域文化更簡潔、更有深度地表現出來。
首先是抽象。如果地域文化符號過于細致和繁瑣,設計者無需進行全盤刻畫,而是通過簡化和抽象,只留下一個簡化的形態,使之既是原符號的代表,又呈現出視覺審美。比如國內很多景點,都是引用從某個典型視覺角度下留下的輪廓剪影,利用“面”元素來表現符號的整體形象,為了避免平面表現在視覺上的單一性,還可以加入立面實體、墻面鏤空等方式。其次是簡化。在保留地域文化符號形式的前提下,將內部結構簡單化,使之體現出明快的結構,同時又表現出傳統景觀的結構特色,這就是簡化手法。例如,上海金茂大廈,設計者以中國塔的造型為基礎,保留了古塔逐漸收縮的比例節奏,它雖然是一個現代建筑,卻給人古色古香的味道。還有很多地方的公園大門,都采用牌坊的形式,去掉了原有的裝飾細節,只保留了基本的框架結構,可謂傳統和現代融合的最佳形式。再次是夸張??鋸埵钱敶囆g創作常用的手法,能夠產生強烈的視覺沖擊力,給人深刻的印象。景觀設計中,這種手法常用于某種標志性的構筑物上,能夠讓觀眾第一眼就了解到作品“形”所強調的意義。例如,福建泉州閩臺緣博物館,設計者就采用夸張的手法,將具有閩南特色的民居建筑物作為入口標識,直觀表達出特色民居文化。西安大雁塔廣場的主入口雕塑,是一個巨大的攤開的書本,仿佛進入公園后,人們就進入了一個歷史的時空。由此可以看出,合理改造是具有多方面積極價值和意義的,可以使設計更加具體、更加具有針對性,要求設計者對表現對象有全面的了解和把握,敢于取舍,取其精華,獲得全新的設計效果。
(三)創新
一方面,地域文化作為一個集合體,與其他文化有密切聯系;另一方面,地域文化是不斷發展的,當代人進行的一系列創造,對于后人來說同樣是一種歷史。這就要求當代設計者要走出單純繼承的圈子,而是敢于創造,善于創造,賦予地域文化以新的內涵。具體的創造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均獲得了良好的效果,如文字圖案化。漢字是中華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符號,而且文字和所代表意義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在一些鋪地、水景等景觀設計中,人們可以將文字圖形化,將文字以圖形的形式呈現出來,由此獲得含義上的擴展,即文字本身的意義和圖形的形式美感,給人多元化的審美體驗。又如圖案雕塑化,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各民族都形成了悠久的圖案文化,其有著豐厚的寓意。但是受到多種原因的影響,這些圖案都是平面的,表達效果有限。如果能夠以更加直觀、具體的方式表現出來,既可以獲得豐富的景觀設計效果,也可以使圖案得到更加立體化的展現。例如,一些地面設計就經常使用八卦圖案、方位四象圖案等,讓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就感受到傳統文化的內蘊。再如典故場景化,得益于當代創作技術的發達,在具體的設計中,人們可以將一些歷史傳說、神話故事等,以真實、立體的景物表現出來。當看到眼前的這片景象時,人們就會立刻聯想起某一個地域、某一段時光等,讓人們對地域文化的理解更加具體和感性。所以,繼承是必要的,創新才是目的,只有通過創新,人們才能獲得與眾不同的設計效果,體現出當代設計者的歷史責任感。
三、結語
近年來,隨著經濟、文化的飛速發展,景觀設計越來越多。地域性是景觀設計的固有屬性,地域文化既是景觀設計的基礎,也是重要的表現對象。所以,人們應該對兩個方面有深入的認知和了解。一個是對景觀設計本體的認識,包含其特點、功能、價值等;一個是對地域文化的認識,要利用各種方式和手段,全面把握地域文化,這樣才能創作出內容和形式俱佳的作品。
(寧夏工商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