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松燕
相關數據顯示,中國的人均信用卡持卡量遠低于美、韓等國,而中國目前已是全球發展最快的支付市場之一,并正在引領行動支付的創新。信用卡行業同時孕育著巨大的發展機遇,信用卡市場依舊是各大銀行的主力戰場,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以平安銀行(000001.SZ)為例,今年平安銀行正在向智能零售銀行轉型,大力發展信用卡業務是其中一項重要舉措,其信用卡的年發卡能力已達到千萬級別,躋身業界前列。
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總裁曾寬揚在接受《英才》記者專訪時認為,平安信用卡能取得如此驕人成績,一方面離不開中國平安(601318.SH)集團的全力支持。另一方面,則得益于平安銀行大力推行智能零售銀行轉型。
背靠集團
“以平安集團為背景的綜合金融業務,與其他行對比,是更具優勢的。”中國平安集團董事長馬明哲亦曾表示。
今年來平安銀行加快步伐,整合集團內部資源來發展信用卡業務。截至2016年末,平安集團擁有3.5億的互聯網用戶,1.3億的壽險、產險等保險客戶,平安銀行首先做的就是把這部分集團的優質客戶系統的遷徙到信用卡業務上來,從而通過大數據分析,為這些客戶提供平安集團其他金融產品和服務。
據分析,來自平安集團內的壽險、產險、養老險的多為優質高端客戶,信用卡交易金額普遍高于一般客戶20%—30%,但呆賬率卻比一般客戶低10%—15%,這部分高質量的客戶量增長也正是信用卡中心高速發展的保證。曾寬揚給出數據稱,過去幾年,集團交叉渠道發卡占比一直停留在30%左右,而今年以來(統計截至8月末),占比數據已經超過40%。
與此同時,平安銀行利用集團優勢,把信用卡業務與集團的金融業務進行了全面融合。
信用卡中心陸續與平安集團旗下子公司推出了聯名卡,同時也與平安證券、平安信托以及平安陸金所等進行了深度合作,根據客戶需求量身定做了特色業務。中國平安集團以及平安銀行共同經營和服務客戶,使其綜合金融成為全行業的特色與優勢。
轉型智能零售銀行
“我們正在大力推行智能零售銀行的轉型,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曾寬揚介紹,為更好地提供給客戶“快、易、好”的服務體驗,平安銀行配置了2000多人的IT團隊,專注于口袋銀行APP的開發,把之前的多個APP整合成一個。通過整合,實現了在同一應用程序中信用卡、保險、信托、基金等各個模塊之間的相互跳轉,完成了“一鍵式”客戶服務平臺的搭建。
值得注意的是,近一兩年來,相對于其他發卡行不良率的上升來說,平安銀行信用卡的不良率卻處在下降狀態。
對此,曾寬揚表示其主要原因有兩點:一是配置了大量優秀的專業人才,大力開發風險管理模型,通過大數據分析,構建適用的交易模型;二是卡中心在不斷完善內部的評分系統,根據客戶的類型匹配不同的系統來控制風險,同時不斷改進系統的各個評估參數,力求精準評估。“我們借助人臉識別、聲紋識別、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將用戶海量交易行為數據轉化成完善的風控模型,全面保障客戶的賬戶安全,并且成為國內最早實現對首筆欺詐交易防堵的銀行。”曾寬揚介紹,平安銀行信用卡中心的風控團隊經過多年研發,從億級別的海量金融數據中建立用戶行為畫像、訓練大數據偵測模型,同時搭載高效的決策引擎,實現了毫秒級決策響應的全天候實時反欺詐監控,可有效防堵首筆欺詐盜刷交易,保證被盜刷的用戶資金“零損失”。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