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春蘭
【摘要】眾所周知,詞匯在學生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和漢字的地位一樣重要。本文分析了目前中職生的英語詞匯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帶動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優化學習內容,開展課外活動等問題找出了解決方法。
【關鍵詞】中職英語詞匯教學 問題 對策
引言
隨著時代的進步,科學技術日益完善,社會需要大量的全面型,適應型的人才。絕大多數的用人單位對人才的聽說讀寫的能力有著更高的標準,特別是涉及到國外的項目,以及一些先進的科學技術,科技研發等,個人的英語水平決定了這個人的發展前途。語言學家表明,詞匯是表達的基礎,沒有詞匯,無法完成更加完整的表達。因此,我國新課改也提出了新的教學理念,提高學生對于英語詞匯的掌握,提升學習效率,是目前廣大教師的首要目標,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一、中職教育階段詞匯教學的問題
中職學生中絕大多數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主動性差,學習熱情不高。并且學習基礎差。據調查,僅有大約10%的學生英語底子不錯,但是由于整個中職學生的學習氛圍的影響,成績始終沒有得到多大的進步。因為學生從一開始就沒有得到良好的英語教學,所以學生產生了對英語的排斥感,抵觸情緒逐漸蔓延。這份抵觸,使中職學生在整個學習生涯中有著巨大的壓迫感。并且對以后的學習有巨大的陰影。以至于讓一部分學生產生了一種逃避想法,于是,英語不重要的觀點在學生中漸漸根深蒂固。隨著現在經濟的快速發展,社會越來越需要全方位的人才這就要求學生不僅在英語,其他方面的學習也是猶為重要的。
我們目前的教學方式,嚴重的阻礙了學生學習興趣的積極性。大多數的中職英語教學方式就是把詞匯知識點灌輸給學生,老師認為這樣就完成了自己職責,而學生學不學又是一回事。等接下來就對學生進行考察和默寫,完全是由學生自己背誦。學生沒有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和記憶方法。學生被動地聽。老師和學生的都只是為了完成任務,完全違背了教育的理念。學生丟失了對學習的渴望,大大地抹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嚴重影響了英語成績。
二、解決對策
1.善用策略,激發興趣。根據現狀,大部分學生缺乏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因此激發學生興趣是關鍵。將詞匯教學賦予娛樂味道則是最好的方法。對于一些單詞比如動詞、形容詞,都是可以同學們可以表演出來的。所以,讓同學們進行分組表演,比如 cry,一組同學演,另一組同學猜這是表演的什么動作,猜出來之后兩組同學共同背寫這個單詞十遍,再進行下一個單詞的表演。對于一些比較長或者比較難背的單詞,可以通過搶答實行獎懲的形式。可以到黑板上填詞或者直接背寫單詞,挑選舉手最快的幾名同學然上臺作答,答題又快又準的同學得到相應的獎勵。獎勵為一件小獎品,是由大家共同的班費支出。這樣也可以避免一些不在乎小獎品而仍然不努力學習的同學出現。這種帶有娛樂形式的教學方式,不僅能增加課堂氣氛,又能對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2.優化教學內容。在教學一些單詞時,老師可以將其聯系到一些故事中,通過講故事加深同學印象。再有,老師應該在教學的過程中,對于英語做好背景介紹,讓學生更加了解英語的趣味。只有了解了英語國家的風土人情,學生才會對英語感興趣,一味的用學習漢語的方式去學習英語是不可取的,因為所處的環境就不同。中國的學生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受中國文化的潛移默化的影響。而英語就沒有。教育學家江博發明了一種新的詞匯教學法,激情聯想法。老師為學生創建一個豐富的不一樣的英語環境,讓學生聯想自己身在英語國家,從而引發學生碎語英語的激情。聯想的方法有很多。比如諧音法,pillow,枕頭,讀紕漏,想象為了不出紕漏把文件藏在枕頭下。
3.開展課外活動。中國的學生學習英語,更應該參加更多的實踐活動。在實踐活動中鍛煉自己的語感和對英語的思維,不知不覺的也能掌握了詞匯。開展課前3-4分鐘演講;召開專題英語講座、辯論賽等;舉辦英語演講,情景對話和口語比賽;舉辦英語歌曲比賽,英語晚會;英語交流;寫英語日記;用英語為班級、社團寫通知標語;組織學生完成角色扮演。
三、結束語
英語在中職學生的教學中出現的問題也是各個階段學生對于英語的問題。影響了中國的教育事業的發展。這些存在的問題,嚴重地阻礙了職業英語的教學進度和質量,影響著全面性人才的培養。對于這些問題我們必須找到針對性的措施來解決,讓學生找到正確的態度去學習英語。教師要尋找適合學生學習的教學方法去指導學生學習英語。中職教育不僅要教授學生學好英語,更要讓學生學會屬于自己的學習方法,學會屬于自己的處理方法。為他們今后的成長打好各方面基礎! 因此,注重詞匯教學的方法,讓學生更好的掌握詞匯。
參考文獻:
[1]梁心想.中職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的實證研究[D].杭州師范大學,2016.
[2]林紅明.中職英語詞匯教學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職業教育研究,2014,(09):112-115.
[3]曹華.中職英語詞匯快樂教學法初探[J].職教論壇,2013,(32): 72-74.
[4]林萍.中職生英語詞匯學習策略調查研究[D].魯東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