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天榮
【摘要】物理課堂是高中學生的必修課之一,然而,我國高中的物理課堂教學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師的自我定位不夠明確,無法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實驗教學流于形式等。本文提出,應當通過鼓勵學生自主思考,采用分層教學,引入多媒體教學等方式提高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效率。
【關鍵詞】高中物理 課堂 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7-0179-02
一、引言
隨著新課標改革的推進,我國高中物理課堂的教育也在不斷改變。傳統的物理課堂教育往往以教師為中心,通過講解書本知識點以及大量的課后練習來鞏固學生的認知,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學生成長以及吸收知識的能力。應試教育的教學方法已經無法適應新課標改革下的高中物理教學目標。
二、我國高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一)教師自我定位偏差
隨著新課改的推行,對于物理教學的要求也在不斷改變,推崇探究式的實驗教學,教學主體為班級學生,教師充分發揮引導功能,鼓勵學生積極融入到學習中。然而目前許多高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并沒有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仍然是應試教育下的教師填鴨式教學模式,機械的按照課本章節內容講解,學生負責做好課堂筆記并通過大量的課后測試題來鞏固所學內容,逐漸在學習過程中產生厭倦感,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實驗教學形式化
物理是一門對實驗以及動手操作環節要求較嚴格的學科,鼓勵學生在實驗過程中感受各種物理概念。高中階段是學生接觸物理課本的初級階段,對于抽象的課本內容難以產生較強的理解,因此,對于物理老師而言,更應該通過大量的實驗來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幫助學生主動盡心更加深入的探索。然而,許多學校的物理課堂并不重視實驗教學,往往是教師在講臺上示范性的進行簡單的操作,學生在座位上觀摩,無法起到很好的實驗教學效果。大部分學校缺少開展新課標物理教學實驗的專業器材,即使有實驗課堂,大部分也是流于形式,沒有讓學生真正的投入到操作中。
(三)教學模式單一化
高中物理教學應當注重為學生提供良好的教學情境,鼓勵自主探究。進而激發學生今后學習物理的興趣。然而,目前高中物理課堂往往以課本知識的講解為主,結合課外教學參考書的習題,通過“講解知識點+大量習題鞏固”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忽視了讓學生在情境中消化知識。除此之外,許多實驗教學課堂被老師以缺少設備、課時不夠等理由忽視,完全采取照本宣科的方式進行教學,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培養。
三、提高我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對策分析
(一)準確定位教師角色
堅持以學生為課堂主體,以教師為輔助的教學模式,讓物理課堂的教學完全圍繞在座學生,通過對學生課堂內外表現的全面掌握,提出有針對性的教學方案,如采用分層教學法,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積極展示自我,向老師提出課堂疑問。一方面,教師可以采取課堂展示的方式,鼓勵學生自由組合學習小組,將學習成果通過PPT向全班同學分享;另一方面,教師也要不斷提升教學思維的建設,從心理學、教育學等各個方面轉變傳統的課堂思維,準確定位自身角色[1]。
(二)創造課堂教學情景
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是提升教師教學效果的關鍵一步。對于老師而言,應當努力為學生營造出良好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一方面,教師需要重視多媒體教學的優勢,通過三維動畫展示的形式向學生講解抽象復雜的電力學概念;另一方面,也應當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驗機會,加深對實驗效果的理解[2]。
(三)教學模式及目標的多元化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對學生物理綜合素質能力的要求進一步提高,對物理教師的要求也相繼變化。一方面,教師需要對現有的教材進行進一步的深入挖掘,做好課前準備方案,完善相關的PPT內容以及課后習題的選擇;另一方面,針對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成績層次的學生,教師也應該設定不同的考核目標,對成績優異的學生適當給予競賽培養,而對成績較差的學生則主要鼓勵他們重視基礎知識的理解與概念性問題的掌握,在考試時也可以設定不同的試卷,以檢測不同層級學生是否達到的相應的目標。
四、結論
近年來,我國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普遍以應試教育為主,老師采取填鴨式的教學方式,忽視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以及興趣愛好。為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物理教師應當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尊重學生思想,將課堂的主體地位定位在學生身上,鼓勵自主創新與探索性的學習,在良好的物理課堂氛圍中培養學習興趣,從而提高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劉世委,姜堅波,霍秀偉.新課程實驗背景下普通高中物理教學現狀調查與分析[J]. 科教文匯, 2010(1):93-94.
[2] 凃萍,許勤,王綱明.西安市高中物理教學現狀調查報告[J]. 陜西教育:教學, 2007(6):12-1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