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倩
摘 要:面對學習能力各有千秋,實力不同的學生要全面促使每一個學生的發展落實素質教育的目標,這是當前課題研究最主要的方向。經過這一年的實踐表明,分層教育能夠透析課堂結構,優化課堂教學,激發學生潛能和學習興趣,培養學生自主參與的意識,適當的調整學習節奏,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下面就是我對這一課題的一些主要研究內容,希望能對高中數學教學有所幫助。
關鍵詞:高中數學;分層教學
高中數學相對而言是一門較為有難度的學科,在高中教學的學習中,一直存在著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即優生吃不飽,差生吃不了的現象,這正是學生之間的差異的一個很好的體現。學生的學習水平參差不齊,具有很大的差異性,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教師應秉持著因材施教,因學定教的原則,照顧到每個學生的差異性對學生進行分層教育,千萬不能為了一些學生的發展而犧牲了其他學生的發展。從我多年的教學經驗來看,對學生進行分層次的教育是一種非常可行有效的方法,能夠很大程度的提高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讓全班學生各取所需,各自發展。
一、 分析教學現狀,提出分層教學
如今教育的普及使受教育的人越來越多,人多則混,學生的差異也越來越大,尤其在數學中表現的較為明顯,對于教師而言,有時則會顯得力不從心,若仍然按照傳統的教育方式,一視同仁而教,則會將兩極分化的更加嚴重,使好的學生越來越好,差的學生越來越差,這是非常嚴重的問題,不符合當今素質教育的根本要求。高中教師往往以應試教育的考試結果作為主要目的,這樣一來往往就忽視了對學生學習方法及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的教育,學生一直處于一個被動的狀態,這樣的狀態下,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能力怎么可能會有所提高?這種課堂上以教師為中心的模式,會讓整堂課學生都跟著老師的腳步去走,發揮不了自己的想象空間,更別說什么創新能力了,更有老師愛做課堂筆記,通篇課堂全是板書,毫無重點可言,對學生的要求也是一樣,只要求其能照抄照搬即可,對其是否能完全理解并不在意,在教學內容上也不注意更新。因此,對數學科學教學來說,是需要一場改革的,而我所知比較好的一種方式就是當今比較流行的“分層教育”,各種研究表明,在這種模式下,學生的學習能力往往都會有一個很大的提升。
二、 針對學生差異,適當分層教學
我們可以根據學生的智力因素及其他一切非智力因素對全班學生進行一次分層的分組。將學習成績較差,基礎較為薄弱,但又態度不端正,貪玩消極的學生分為A組,將學習成績一般,成績不穩定,起伏較大,但勤奮好學,態度端正的學生分為B組,將接受能力高,學起來快,成績較好且穩定的學生分為C組。按照A、B、C10%,80%,10%的比例進行分組。但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及其他方面的問題,建議這方面不要當著全班同學宣布,可以私底下對學生進行交流。在分組的過程中,應盡量避免“差生”這類的詞語,以免傷到學生的自尊心及使學生產生自卑的心理,最終對學習失去興趣。我們可以對學生說,這樣的分組只是暫時的,我們會在每一次的測驗中根據每個學生的不同情況進行重新的分組,讓學生在學習途中根據自身加入到高一級的小組中去學習。在完成了以上的準備工作之后,教師就需要進行備課內容了。同樣,備課也是需要進行分層的,在實際教學中有的放矢,不要讓分層教學流于形式,對課本的前后內容進行了解,在不同小組內的作業布置上有不同的要求,在講解例題時,對例題恰如其分的進行分層,以供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選用。在進行講課的時候,因限于客觀條件,不可能在同一課堂進行分別教育,所以這就成了一個問題。我們以教導代數《數列求和》為例,再給全班同學進行了幾次常見的數列求和方法之后,講數列進行轉換,通過舉例進行講解,強調了對不同同學的具體要求,這樣就會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所學,不至于因為聽不懂而在課堂昏昏欲睡。對于課后作業而言,也是需要有分層布置的,依然拿數列求和而言,對學生的作業布置情況如下,對A組學生只要求求數列的和,對B組學生也是如此,但對于C組學生而言,不僅要完成以上作業要求,還要完成另外的變形模式的求和。在課后的輔導環節依舊是要進行分層次的,我們都知道老師的輔導是對知識的掌握和鞏固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在此過程中教師也可以采用讓同學間相互輔助的方法進行輔導,這種模式下的效果往往非常行之有效。我具體的方法是這樣,對于C類成績較好的同學,是由我直接輔導的,B組的同學C組輔導,A組的同學B組輔導,這樣逐級遞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被調動出來,也會跟同學講明,每個同學都是老師教學時的助手,老師一個人是不可能顧及所有學生的,所以采用這種方式讓同學們之間自由組和,在減輕教師負擔的同時,也讓學生能更好的學習,也建立了學生之間的友誼。這樣說來,很多學生都能支持我的工作。最后一個就是階段性的分層測驗。這種教學要容易的多,我采用的方式是分發A、B、C卷的模式,A卷多以基礎題為主,B卷增設提高題,C卷增設選做題。這樣按層次編制的試卷,反饋的內容也是比較全面的,能在學生的學習階段起到一個激勵和提升的作用。
三、 保護學生自尊心,調動學習積極性
從這一分層教育的結果方式來看,是很讓人欣慰的,針對不同學生的狀態,使每個學生都感覺到輕松自在,也提高了學習數學的興趣,在優化了課堂教學結構的基礎上,也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對不同學生進行分組,把因材施教的原則落實到了最好處。而學生在此模式下也對課堂教學內容聽得明細,有所感悟,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過程。在課堂上也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每個同學都希望在自己上一級的教學中也能有所進步。
小結
實踐證明,我們采取的這種分層教育模式,可以培養學生積極主動的參與學習的意識,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在課堂中能夠很好地把握難點重點,有目的性的去教育,自然可以事半功倍,在促進學生發展創造性思維的道路上也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從老師的角度來說,也能促進教師自身素質的提高。
參考文獻:
[1] 洪秋嬋.高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實踐與教學設計研究[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7(03).
[2] 韓俊.分組分層教學法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上旬),2017(0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