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軍
摘 要:高三物理備考復習模擬考試中,理科綜合物理科目普遍得分低,如何進行指導性訓練,讓學生掌握一些基本的解題技巧,是教師教學的一項重要工作。
關鍵詞:物理;審題;技巧
在高考科目中,理科綜合的物理計算題歷來是高考拉分題。試題綜合性強,涉及物理過程較多,所給物理情境較復雜,物理模型較模糊甚至很隱蔽,運用的物理規律也較多,對考生的各項能力要求很高。進入高三,每次模擬考后,看到物理成績想哭的學生大有人在,過來人這樣感嘆:“高中物理是最傷學生自尊心的學科!”
筆者在邊疆落后地區工作,多年帶高三發現,綜合科目物理、化學、生物三科共處一卷,造成物理科分值較低還有一個原因是由于物理科目相對入手難,大部分學生做題順序一般是:先做生物,再做化學,最后才做物理,留給物理學科的時間往往不夠。
今年按照新高考改革標準,綜合科物理部分的結構基本上是這樣的:總分110分,“8+2+2+1”模式。8道選擇題(4單選4多選)、2道實驗題和2道計算題,還有1道選做題。學生對于前面4道物理單選題題難度不大,后4道不定項選擇題得分率就太低了(這也是物理學科與其他學科最大的不同點:其他學科都是單選);另外,做物理計算題的能力大部分較差,有時候沒有一點解題的思路和程序,有時候理解題意有些偏差,有時候把問題搞得很復雜,有時候又把問題想得過于簡單;而對于實驗題,由于條件限制實驗條件差,缺乏感性認知,又每年常考常新,讓學生簡直是摸不著頭腦,基本上得不到分數。這應了學生常說的平時學習“一看就懂,一聽就會,一做就錯”的怪圈。
為了在物理計算題上得到理想的分值,應做到細心審題、用心析題、規范答題。
注重解題方法與應試技巧的積累,把自己頭腦中儲存的物理知識有效地轉化成分數。在這里我想個人認知角度談談物理解題的策略與方法。
一、 做好8道選擇題(48分)
——單選題盡量不丟分,多選題“寧可少選,不可錯選”。
(一) 選擇題失分的原因剖析
物理考試中,選擇題有8題共48分,分數非常可觀,對于大多數成績中下等的考生來說,考試成敗的關鍵在于選擇題,這個問題應該引起同學們的高度重視。選擇題失分較多的關鍵是處理題目時過于草率,這和平時的練習有直接聯系。無論單選多選,處理選擇題時建議把它當做稍大些的題處理。在處理大題的時候,同學們會自覺地畫圖、審題、弄清物理情境中出現的系統、狀態與過程,挖出隱含條件,同學們格外重視這些因素,也做得比較到位。但在處理選擇題的過程中,畫圖、審題程序往往被忽略,這樣就埋下了隱患,導致丟分。所以,選擇題失分不要總是歸結為馬虎、粗心!一定要注重審題及其他程序,不能憑一種單純的物理感覺去解題。
(二) 選擇題的求解技巧
解答物理選擇題時也應從最基本的方法入手,如受力分析與運動分析,不要認為題簡單就可以跳過。放棄憑經驗答題的習慣,經驗只能用作類比,不能作為結論;除概念題外,多通過列方程推導結果,不要想當然憑感覺解題。
對于多選題,第一步應該看清題干,審好題;第二步把四個選項都審一遍,找到合適的就選。做多選題不要優柔寡斷,看準了就上;多選與單選的區別就在于你不能像單選一樣用排除法,你得一個個仔細地看。同學們還要樹立正確的心態,不必害怕,不要自己給自己增加思想負擔,要有自信心,要像原來一樣,相信自己能做好,仔細是關鍵!對于沒有把握的選項要慎之又慎,要找到心理上的平衡。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選擇題,我們解題的原則一是提高解題速度,二是提高解題準確度。為此必須掌握適當的方法和技巧,加強專項訓練:解選擇題時審題要清晰,不要解得太快,要運用各種特殊解法,如逐步淘汰法、直接判斷法、特殊值代入法、作圖分析法、極限分析法、量綱判斷法,類比分析法、整體分析法、等效思維法,等等。不能從多個選項中確定正確答案時不能太貪心。當然,選擇題切不可占用太多時間,切忌復雜計算,要留時間給后面計算題。
二、 2道物理實驗題(15分)
——注意細節少丟分
每年高考的物理實驗題是我們關注的焦點,常考常新,非常精彩,但學生得分甚少。這些實驗題均突出考查了學生的科學實驗素養,考查了基本實驗的基本操作,考查了學生對物理實驗原理、實驗方法的遷移創新能力。其中第一題一般是考查學生的基本操作,而第二小題突出考查學生設計并表述實驗過程的能力。
學生最常犯的錯誤是作圖連線隨便,不注意有效數字的要求。
游標卡尺、螺旋測微器的讀數,要注意有效數字(估讀一位)和單位。要用實驗原理去分析實驗,其中電學實驗的關鍵就是實驗原理;要注意知識方法的遷移,例如電學實驗原理利用的多是部分電路與閉合電路的歐姆定律,還有串聯與并聯電路的特點。電表本身也是一個普通電阻,如果精確知道安培表的電阻則它其實又是一只伏特表,如果精確知道伏特表的電阻則它其實又是一只安培表,要注意電源電動勢是不是精確已知的。設計好電路后一定要試一試,不行則重新設計。要注意用圖線分析處理實驗數據的方法的運用。
縱觀近幾年的高考物理實驗題,雖然面目年年新,但都源于對課本的加工和深化。我們要重視對學生基本實驗操作能力的培養,重視學生對于實驗目的、原理和方法的理解,進而提高靈活運用所學實驗原理和實驗方法解決問題的實踐能力。
三、 2道物理計算題(32分)
——第一題相對簡單,應該拿滿分,第二題有較大區分度,按照自己能力,盡量得分。
技巧1 細心審題,做到一“看”二“讀”三“思”
(一)看題:是從題目中獲取信息的最直接方法,一定要全面、細心,看題時不要急于求解,對題中關鍵的詞語要多加思考,搞清其含義,對特殊字、句、條件要用著重號加以標注;不能漏看、錯看或看不全題目中的條件,要重點看清題目中隱含的物理條件、括號內的附加條件等。
(二)讀題:就是默讀試題,是物理信息內化的過程,它能解決漏看、錯看等問題。不管試題難易如何,一定要懷著輕松的心情去默讀一遍,逐字逐句研究,邊讀邊思索、邊聯想,以弄清題中所涉及的現象和過程,排除干擾因素,充分挖掘隱含條件,準確還原各種模型,找準物理量之間的關系。
(三)思題:就是充分挖掘大腦中所儲存的知識信息,準確、全面、快速思考,清楚各物理過程的細節、內在聯系、制約條件等,進而得出解題的全景圖。
技巧2 用心析題,做到一“明”二“畫”三“析”
(一)明過程:就是建立物理模型的過程,在審題獲取一定信息的基礎上,要對研究對象的各個運動過程進行剖析,建立起清晰的物理圖景,確定每一個過程對應的物理模型、規律及各過程間的聯系。
(二)畫草圖:就是根據題中各已知量的數量關系充分想象、分析、判斷,在草稿紙上或答題紙上畫出草圖(如運動軌跡圖、受力分析圖、等效圖等)以展示題述物理情境、物理模型,使物理過程更加直觀、物理特征更加明顯,進而方便確立題給條件、物理量與物理過程的對應關系。
(三)析規律:就是指在解答物理計算題時,在透徹分析題給物理情境的基礎上,靈活選用規律。如力學計算題可用力的觀點,即牛頓運動定律與運動學公式聯立求解,也可用能量觀點,即功能關系、機械能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聯立求解。
技巧3 規范答題,做到一“有”二“分”三“準”
(一)有必要的文字說明:必要的文字說明是對題目完整解答過程中不可缺少的文字表述,它能使解題思路清晰明了,讓閱卷老師一目了然,是獲取高分的必要條件之一,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 研究的對象、研究的過程或狀態的說明。
(2) 題中物理量要用題中的符號,非題中的物理量或符號,一定要用假設的方式進行說明。
(3) 題目中的一些隱含條件或臨界條件分析出來后,要加以說明。
(4) 所列方程的依據及名稱要進行說明。
(5) 所列的矢量方程一定要規定正方向。
(6) 對題目所求或所問有一個明確的答復且對所求結果的物理意義要進行說明。
(二)分步列式、聯立求解:解答高考試題一定要分步列式,因高考閱卷實行按步給分,每一步的關鍵方程都是得分點。分步列式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 列原始方程,與原始規律公式相對應的具體形式,而不是移項變形后的公式。
(2) 方程中的字母要與題目中的字母吻合,同一字母的物理意義要唯一。出現同類物理量,要用不同下標或上標區分。
(3) 列純字母方程,方程全部采用物理量符號和常用字母表示(例如位移x等)。
(4) 依次列方程,不要方程中套方程,也不要寫連等式或綜合式子。
(5) 所列方程式盡量簡潔,多個方程式要標上序號,以便聯立求解。
(三)必要演算、明確結果:解答物理計算題一定要有必要的演算過程,并明確最終結果,具體要注意以下幾點。
(1) 演算時一般先進行文字運算,從列出的一系列方程,推導出結果的計算式,最后代入數據并寫出結果(要注意簡潔,千萬不要在卷面上書寫許多化簡、數值運算式)。
(2) 計算結果的有效數字位數應根據題意確定,一般應與題目中所列的數據的有效數字位數相近,如有特殊要求,應按要求選定。
(3) 計算結果是數據的要帶單位(最好采用國際單位),是字母符號的不用帶單位。
(4) 字母式的答案中,最終答案中所用字母都必須使用題干中所給的字母,不能包含未知量,且一些已知的物理量也不能代入數據。
(5) 題中要求解的物理量應有明確的答案(盡量寫在顯眼處),待求量是矢量的必須說明其方向。
(6) 若在解答過程中進行了研究對象轉換,則必須交代轉換依據,對題目所求要有明確的回應,不能答非所問。
總之,物理計算題的解題過程就是把“冷冰冰”的表述轉化為“活生生”的物理情景,最后形成詩歌式的表述呈現給閱卷教師!
四、 選考題(15分)
第一小題是5選3的選擇題,第二小題是解答題。
今年已經把選修3-5內容(動量、原子物理)作為必選,糅合進前面選擇和計算題中,從選修3-3(熱學),選修3-4(光學)中選擇一題來考。做題時要先選定,再做題。一般選擇題的難度系數為0.8,對于基礎知識好的,應該能得滿分。
五、 心態決定一切
高考不僅是知識、技能的較量,更是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的較量。以良好的心態面對高考,是高考取得好成績的根本保證: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相信自己能夠運用知識和技能順利解題,“自己不會的東西,別人也未必會,我感到難的題目別人也未必輕松”。這樣一想,即可使自己的情緒較快地穩定下來,在最佳的思維狀態中發揮出應有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