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超
摘要:社會生活史在新課改的深入推進發展中對素質教育、人文精神等培養具有重要的教育意義。高中歷史課堂中開展對社會生活史的學習,有助于學生在對歷史學科的興趣性提高,在學習中充分回歸到現實世界;有助于學生在對歷史學科學習時能夠有個人的見解,便于開展情感教育。但是現階段中學歷史教材對社會生活史的教學和考核中存在空白,嚴重限制了社會生活史的作用在教學活動中的發揮。
關鍵詞:社會生活發展高中歷史教學探析
全國現行普通高中歷史教材其編纂均以政治史、經濟史和思想文化史為三大模塊,這三大模塊呈現出“三足鼎立”的狀態,但“三足”之間存在著空白地帶。社會生活史內容無論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考核要求上的地位都屬于最低層次,難以填補空白地帶,更加難以實現社會生活史應有的價值。社會生活史著眼于“有血有肉”的歷史,倡導關注普通民眾,關注社會風貌的變遷,對當代生活也有影響,與學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因此更易被學生接受,對學生的生活也更具指導意義。
一、 社會生活史教學現狀發展概述
社會的發展和經濟的進步促使人們不斷尋求各種渠道提升自身的全面素質,新課改結合時代的變化以及社會對人才的發展需求,充分對教學大綱和教學要求做了相應的調整。社會生活史教學在指導思想以及方法中與新課標的教學要求存在相似的地方。第一,課程結構設置充分與現實生活聯系,具有時代性的特點;第二,強調對學生人文素質的教育,旨在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第三,教學內容接近現實生活,在開展教學中可以充分利用生活資源豐富獲取知識的渠道,強調培養學生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人文主義精神;第四,開展教學活動時教學資源豐富,有助于歷史教學目標的實現;第五,開展社會生活史教學對歷史學科學習有優化作用,有助于充分發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作用。
社會生活史在高中歷史課堂的教學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問題和局限,現階段高中歷史課堂關于社會生活史的實施狀況存在以下不足:各版本的歷史教材中設置了社會生活史的單元學習,內容較為豐富,但是內容層次設置上深度較淺,篇幅較少,世界生活史和中國古代生活史內容較為少見。中國近現代社會生活史選材比較局限,更沒有充分將社會生活變遷后的背后經濟、政治等方面進行體現,缺乏史實之間的關聯性,在學生進行知識體系的梳理中認識不夠全面。另外,教師的教學方法比較單一,仍然以講授為主,缺少其他教學媒介的采用。課堂教學內容一般都與教科書陳述的內容重合,教授一般不涉及其他領域和其他學科。
二、 高中歷史課堂開展社會生活史教學的策略
社會生活史教學在追求素質教育、人文精神培養的課程改革大背景下顯示出獨特的重要性。學習社會生活史,有助于學生作為“整體的人”的發展:使歷史不再遠離學生的實際生活和學習興趣,幫助學生回歸到現實世界;同時促進學生在識記知識的基礎上尋求個人理解,樹立公民意識,進行情感教育。
(一) 健全完善知識體系
中學歷史教材在義務教育中常會因為課時的限制,將歷史事件進行濃縮提煉,教材內容中常用簡單的文字將歷史事件的經過進行描述,然后進行相關意義的總結,致使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時只需將“框架”進行總結掌握,對書本總結的結論進行記憶就可得到高分。但是人類歷史的發展變化以及相關的規律并不是通過“框架”就可以充分掌握的,在歷史教學中所以需要教師積極通過各種教學資源素材如:圖片、影像資料等來豐富教學內容。高中歷史學科的教學中應該積極通過社會生活史教學,充分展現歷史的全貌,幫助學生在教材內容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進行完善。
(二) 創新教學模式
歷史充分融合了社會的發展歷程,人們可以通過各類的書籍、紀錄片、文物古跡對歷史進行了解和認識。但是在教育體系中,歷史教材的內容較枯燥乏味,以政治史、思想史、經濟史為主線展開的歷史內容,學生很難去充分的理解和掌握,這也是歷史在學習過程性遺忘性較高的根本原因。為轉變這一現象,教師在開展歷史教學活動中,充分利用社會生活史教學,在教學內容中充分與日常生活案例結合,從衣食住行、文化、民俗等方面結合歷史內容,讓學生充分在學習的過程中感受到歷史學科的親近性,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例如在中國古代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從中國古代社會的生活、經濟、文化等入手,如古代女子服飾和發型的變化等等,以此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 課堂教學活動與社會現實的聯系
現階段中學歷史教學中,教材設置內容與學生所接觸的相關社會環境并沒有充分的聯系。所以教師在課堂活動中開展社會生活史教學時,應加強課堂教學活動和社會現實之間的聯系。充分重視聯系歷史案例背后的政治、經濟社會現實,從而幫助學生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和培養歷史思維。如:維新變法中,康有為提出的“斷發易服、廢止纏足”觀點,單方面來看不僅是對社會民眾發型以及服飾的要求,反映了對社會生活的一個變革觀點,但是卻將維新變法積極學習西方文明、革除陋習的活動和思想充分體現出來,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應注重強調該變法觀點在當時的中國有積極的推動作用。
總而言之,高中歷史課社會生活史的學習充分迎合了新課改的教學大綱要求,不僅充分考慮了高中學生的學習認知水平,也積極符合了史學界研究的方向,進而推動了社會生活史在高中歷史教學的發展和進步。
參考文獻:
[1]張遠龍.高中歷史課程中社會生活史內容分析及其教學策略[D].南京師范大學,2010.
[2]于躍.中學歷史教學中有關社會生活史的研討[D].首都師范大學,2011.
[3]宋穎.高中歷史教學中社會生活史教學策略的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5.
[4]吳波.例談高中社會生活史教學策略及思路[J].中學歷史教學,2017.
[5]王杰.社會生活史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現狀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