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雨
摘 要:當今社會,“依法治國”的理念已深入人心,“法治”的理念也由黨上升到國家,并且在各行各業貫徹實施。尤其在教育領域,“法治”儼然成為高校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高校輔導員不僅要依法管理,還要將法治思維貫穿于日常的工作中去,引導學生知法守法。本文將從“良章之治”“法律風險處理機制”等方面淺談法制化高校教育管理。
關鍵詞:法制化 高效管理 良章之治 法律風險處理機制
近年來,隨著我國法制治國的不斷發展,公民的法治意識不斷的增加,在校學生、教師和學校之間的產生的問題,在用行政管理進行約束已顯得捉襟見肘。這些問題的出現,是部分高校進行管理時法律意識淡薄。一方面,對于學生的違紀行為,沒有明確的規章制度,或有章可循但不合法律法規;另一方面,在日常的管理中,不依章辦事。對于這一現象,高校應依章辦事,依法治校,建立以大學規章制度為主導,監督制度為依托,法律機制為保障的高校治校體系,以實現高校依法治校新局面。
1.“生告校”案例思考
2005年,暨南大學語言學專業碩士甘露的結課論文被任課教師認定為網上抄襲,退回重寫。當甘露第二次提交結課論文時,老師又發現與某見刊文章有相似之處。隨后,暨南大學就對甘露做出了行政處罰,開除甘露學籍。甘露不服處罰,申訴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教育廳認為暨南大學的處理決定不符合《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定》,讓其重新處理。暨南大學重新調查,于2006年6月作出開除甘露學籍的處分。
隨后,甘露以暨南大學處罰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為由,提起訴訟,要求暨南大學撤銷對甘露開除學籍的處分決定。一審和二審均維持暨南大學的處分決定,甘露不服,向法院再次申訴,歷時五年,最終申訴至最高法。2010年10月,最高法以“法律適用錯誤”為由,判決暨南大學開除甘露學籍的處分決定違法。
通過這個案例,我們不禁要思考,高校應當如何正確的運用自己的權利,維護各方的合法利益。為了維護各方的合法利益,高校應制定科學的規章制度,依法行使行政權利,構建風險防范機制。
2.良章之治——形成以學校章程為主體的管理體系
2.1高校章程意義
高等學校章程是大學內部的“憲法”,由大學的權力機構為了保證大學獨立地位,根據高等學校設立的特許狀,國家或地方政府教育法律法規,按照一定的程序制定的有關大學組織性質和基本權利的并且具有一定法律效力的治校總綱領。同時高校應將章程透明化,接受社會各界監督和評估。根據教育部第31號令,高等學校制定章程應當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以憲法、法律法規為依據,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遵循高等教育規律,推進高等學校科學發展;由此可見,高校章程是根絕憲法、法律法規以及相關部門的規章來制定的,不僅僅局限于學校內部,例如校內守則等。高校章程對學校教學管理有著重大的意義,一方面是給校內管理人員提供了辦事依據,另一方面對學生和高校之間的關系起到了更加規范的作用。
2.2制定高校章程的基本原則
第一,章程的是以更好的服務學生為目的,所以制定章程過程中就要堅持“以學生為本”。讓學生參與章程的制定,派學生代表在章程的制定過程中給予意見、提出問題,充分的保障學生參與權。讓學生感受到學校章程不是約束,而是維護學生的合法權益,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積極性以及集體榮譽感。同時也應邀請各相關代表,凝聚各方共識,以確保章程的公平公正。
其次,根據教育部第31號令,章程制定過程中應當著重完善學校自主管理、自我約束的體制、機制,反映學校的辦學特色。高校章程的制定不僅要以憲法、法律法規為依據,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還要體現出本校的教學管理特色,結合以往的管理教學經驗,以確保章程得以迅速高校的實施。
3.建立法律風險處理機制
3.1意外傷害事件
在校學生時有發生意外傷害的事件,針對這類突發事件的風險防范,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處理。第一,事先宣傳。在學生入學時進行安全教育的宣傳,將安全知識加入到考核范圍內,從思想上強化學生日常的安全意識,從根本上減少安全意外傷害事件的發生。第二,事發救治。當學生發生了意外傷害事件,校醫應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觀察傷者傷情,決定是否送往醫院進行救治,做好臨時的傷口處理,并迅速通知學生家長。第三,事后處理。高校應咨詢專業人士,承擔相應的責任,依法確定賠償的范圍以及數額,做好事后的處理工,并盡快恢復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
3.2學生權益糾紛
這類糾紛涉及較廣,一般有受教育權、人格權等其他侵權問題。這就需要高校制定詳細規范的高校章程,同時建立健全高校管理機制,明確管理者的權利,做到不越權處罰,不濫用職權。其次,需要加強教師隊伍以及管理隊伍的法律法制教育,建立起一支知法、懂法、用法的人才隊伍,堅持以學生為本,尊重事實,保護好學生的合法權益。最后,管理者應嚴格依法辦事,按照法律法規以及高校章程來進行日常的教學管理活動,堅持民主與法治結合,提高學生、教師、管理人員的參與權,保障當事人的知情權和申訴權。
結 論
法制化高校教育管理就是用法治思想和方式處理學生、教師和學校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系,保障學生、教師和學校三者的合法權益。十八大之前,我國遵循的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這一法治方針在十八大有了新的改變,即“科學立法、嚴格執法、公司司法、全民守法”。這對“法治”就提出了更好的要求。法制化高校教育管理首先就要有理有據,清楚權利的來源,科學的制定高校章程,做到有理可依、有章可循;其次,還應注重依法行政,在實體和程序方面嚴格規范行政行為,做到嚴格執法。最后,高校應運用法律手段,維護學生、教師以及自身的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 《高等教育法》
[2] 《高等學校章程制定暫行辦法》
[3] 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創新的策略[J]. 張建華.高教學刊. 2016(16)
[4] 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研究[J]. 李琳. 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3(04) [5]新時期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路徑研究[J]. 黃錫榜. 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 20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