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21世紀以來,隨著我國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并伴隨著電子商務的迅速崛起,互聯網技術與思維融入金融行業中,快速形成了不同種類和形態的的互聯網金融產品。互聯網金融模式為廣大消費者及投資者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性。而在互聯網金融的發展過程中,有各種各樣的問題出現,為了互聯網金融良好有序的發展,必須解決其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本文擬從互聯網金融的概念、特點入手,在分析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歷程和現狀的基礎上,總結出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一些問題,并針對問題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我國應盡快健全互聯網金融制度并完善相關的法律體系,明確監管主體,加大對互聯網金融消費者及投資者權益的保護,加大對互聯網安全技術的研發,鼓勵創新互聯網金融服務及產品。進而完善金融風險管理,降低互聯網金融風險,減少問題的出現,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金融 問題
對策隨著我國互聯網技術的蓬勃發展,各行各業都開始融合互聯網思維,將互聯網引用到自身行業中去,互聯網加應運而生。互聯網融合了金融業,進而產生互聯網金融這一概念。目前,隨著云計算、大數據以及網絡安全等技術的發展,互聯網金融也在加速擴張,互聯網金融在我國的發展也極為迅速。當然各種問題也伴隨著互聯網金融發展而出現,因此本文選取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及存在的問題進行研究,希望能夠為互聯網金融這一研究問題添磚加瓦。
一、互聯網金融概述
(一) 互聯網金融概念。互聯網金融是以云計算、支付、引擎搜索以及網絡社交等互聯網工具,進行資金融通的金融業務。它不僅僅是金融業和互聯網的簡單結合,更是在以網絡技術安全為基礎,以用戶接受程度為條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應運而生的新型金融模式,它和傳統的金融業有很大的區別。互聯網金融是基于傳統金融業而發展起來的新型金融模式,它融合了互聯網精神,擁有更新的產品與業務。互聯網金融具有普惠性、高效率與低成本以及虛擬化與信息化的特點。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的產品種類
1、傳統金融業融合互聯網。傳統的金融機構主要是通過物理網點和人工服務等進行業務操作的,主要業務是在銀行機構進行交易,而融合了互聯網的金融業的業務有很大的創新,主要包括:網絡銀行業務和手機銀行業務;網絡證券公司業務;網絡保險公司業務等。目前,更多的金融業務融合了互聯網思維進行創新,新型互聯網金融應運而生。
2、第三方支付。第三方支付主要是指那些利用互聯網作為中介,在網上進行資金的支付與接收業務。主要設備為手機和計算機等,通過手機和計算機進行網絡交易,既方便又實用,因此第三方支付迅速發展。微信支付,支付寶財付通等都屬于第三方支付。
3、p2p網絡借貸。P2P是近年來新興的借貸模式,是指個體在網絡借貸的平臺上進行個人對個人的借貸。借款人和投資人在通過了解對方的信用信息等資料后直接簽訂個人對個人的借款合同。P2P模式的典型代表有:宜信、人人貸、陸金所等。
二、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網絡技術存在安全隱患。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互聯網信息安全問題日漸提上日程。信息安全已成為互網絡金融風險的重要問題。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只要發生較為嚴重的系統安全事件,就會使金融市場參與者蒙受極大損失。互聯網金融客戶追求的就是體驗,而互聯網金融為了滿足客戶的需求,就會省去一些較為繁瑣的審核程序,這種縮減就會加大互聯網金融的安全漏洞,進而造成不可挽回的損失。因此,互聯網金融良好健康的發展離不開網絡安全,尤其是信息安全問題必須加大重視程度,保護好客戶信息。互聯網金融業應該加強風險管理,主要從系統風險、平臺風險以及技術風險等方向進行控制,進而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的有序發展。
(二)互聯網金融監管缺失和法律制度不健全。互聯網金融市場發展范圍廣,監管有困難,因而造成很多風險問題。更讓人擔憂的是,目前,不僅沒有專門監管互聯網金融行業的監管機構,也沒有明確負起監管責任的機構,因此,互聯網借貸的資金安全和從業者素質沒有得到有效監管,行業自律較差,使得互聯網金融業出現諸多問題。攜款潛逃事件時有發生,造成金融業的恐慌,除此之外,非法集資現象頻繁發生,使得互聯網金融日漸失去民心,對整個行業造成很大負面影響。
三、促進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對策及建議
(一)健全并完善互聯網金融法律體系。互聯網金融并非互聯網和金融業的簡單加總,也不是證券業、保險業和銀行業的簡單交叉領域,它融合了金融業和互聯網的精髓之后而成,因此,在監管角度,不能進行簡單監管,必須超越傳統金融行業的監管體系,創新監管,制定適合互聯網金融業監管的法律法規,不斷完善監管體系。
我國必須建立完善的法律體系,才能真正走上互聯網金融業的監管之路。一方面,要在法律層面進行監管,制定嚴格的法律法規;另一方面,也要從道德層面上對互聯網金融業進行引導,降低道德風險的發生。
(二)明確互聯網金融的監管主體。目前,我國的金融監管機構主要有中國人民銀行、保監會、證監會以及銀監會等,但是卻沒有監管機構完全負起互聯網金融的監管責任,進而出現了監管不專業、未能有效監管等情況,主要原因還是在于缺乏明確的監管主體。因此,為了互聯網金融行業能夠更好的發展,必須建立起有效的監管機構,對互聯網金融行業進行監管。
(三)加大力度保護投資者權益。一是針對互聯網金融,建立完善的消費者權益保護法,從法律層面對資金交易的主體、隱私和權益等作出明確規定。二是建立專門的保護機構,開通電話、信箱以及網站等投訴途徑,完善消費者權益保護。三是加大風險隱患的宣傳范圍和力度,增強消費者的網絡安全意識,降低資金安全隱患。
參考文獻
[1] 何子珍.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及存在的問題研究[J]. 經營管理者, 2015, (8): 224.
[2] 王明國. 我國互聯網金融發展的現狀與問題[J]. 銀行家, 2015, (5): 17.
[3] 高佳敏. P2P 網絡借貸模式研究[D]. 成都: 西南財經大學,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