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雨璇 李曉鑫 山西財經大學
大學生創業的困境與對策分析
王雨璇 李曉鑫 山西財經大學
近幾年來廣大群眾最耳熟能詳的便是“雙創”這個詞,即“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從2015年提出此觀點至今兩年來,我國相繼出臺了大大小小有關雙創的政策鼓勵人們創業。在今年剛剛召開的兩會中,對于雙創又有了新的認識,提出要建設科技創新、高校教育創新、企業創新以及農村創新等多方面的創新。本文對目前我國的創業現狀進行分析并提出了相應的措施。
大學生創業 創業現狀 對策
從2015年李克強總理提出的“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大學生是創業的主力軍”后,創業成為大學校園中風靡一時的熱潮,許多大學生都紛紛加入創業的浪潮,準備在此領域一展身手。根據目前的創業情況來說,我國的大學生創業比例逐年增長,隨著雙創工作的不斷深入,我國相繼出臺了各種各樣扶持大學生創業的政策,其中涉及到了創業中教育培訓、資金貸款、注冊管理等各個方面,并且陸續舉辦了各種各樣的創業大賽來增加大學生的實踐經驗,為大學生創造良好的條件和環境。
隨著2017年兩會的召開,許多代表針對大學畢業生就業問題提出了相關意見,就我國目前的大學畢業生逐年增長的趨勢來說,就業難的情況越來越嚴峻。今年我國畢業生高達749萬人,創出歷史新高,再創“史上就業最難”的記錄。在這種態勢下,創業無疑是解決這一難題的最佳舉措。
由于我國的大學生創業相對起步較晚,對于初入社會的學生而言,并沒有經驗豐富的企業的經驗可以借鑒。因此創業的成功率并不是很高,具體原因如下: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資金對于創業來說就是那個“頭”。由于大學畢業生大都是初入社會,經濟基礎薄弱,資金問題往往就成為決定大學生能否自主創業的一個重要關口。在當今的企業中不乏因資金不足而失敗的案例。盡管國家針對高校畢業生創業出臺了一系列的貸款政策和措施,但是對于創業項目方面,還存在著很大的欠缺。因此這就需要國家推行有關保護大學生創業者的措施,為創業者提供一個可靠地資金融資渠道。
一個創業團隊要創業,首要進行的是創業項目的選擇,這是決定是否創業的關鍵所在。在一定程度上,創業項目的選擇決定了創業的成功與否。由于我國高等教育在大學生創業能力的培養上還不夠完善,我國大學生在創業項目選擇的能力上往往會體現出各種不足;如糾結于選擇自己的愛好、專長還是追隨市場流行趨勢。對于我國大學生來說,不會將自己在學校期間所學習的專業知識與創業相結合,是目前最為突出的問題。從多方面體現出了我國大學生的創業能力不足,使得其在創業項目選擇上十分困難。
經驗在創業中的地位極為重要,但與社會上的其他創業者相比,大學生創業者在這方面相對缺乏。在校期間,大學生按照學校的人才培養方案完成本專業學習,基本都專注于專業課的學習,缺乏社會實踐和工作經驗,對于許多東西都是紙上談兵,因此在他們的創業期間遇到的各種問題,都需要他們自己去面對和處理。對于他們而言,幾乎是沒有企業的相關管理經驗可以借鑒。
教育部應加強對于雙創政策的大力宣傳,為大學生創造一個良好的創業氛圍。針對目前我國的大部分高校學生對于國家創業政策的不了解和誤區,首先應該加強對于創業政策的大力宣傳,教育部從上到下的重視教育政策的落實。對于高校中師資力量的欠缺,應與社會上的創業大佬們加強聯系,聘請這些創業人才作為學生們的創業指導老師,為學生創業道路指明方向。雙創政策提出后,我國的高校陸陸續續都加強了對于創業創新理念的宣傳,但僅僅是這些宣傳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把創業創新作為一個方面納入到學生的綜合素質測評中去,自下而上的重視起創業創新。
從習近平總書記提出雙創政策后,我國各地都相應其號召,建設各種雙創平臺,眾創空間。如郵政儲蓄銀行創建的“創業夢工廠”,山西太原的“全球蛙”眾創空間等。盡管這些眾創空間層出不窮,但對于高校學生來說,許多學生并不知道有這些平臺的存在。不論高校還是政府,應加大對雙創平臺空間的宣傳力度和支持力度。對于資金方面,整合資金資源、學術資源、企業資源等,加大學生對于創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加強學生對于此平臺的信賴度和好感度,讓學生在創業時能真正的用上眾創空間的資源和力量,而不是虛有空間、平臺,卻只是空空的框架,并沒有真正的實質性內容。
就目前我國大學生創業的現狀來看,我國大學生的創業能力普遍較低,并且,出創新創業能力外,大學生的抗壓抗風險能力也相對較差。因此,高效應該開始不僅開始創業的相關理論和實踐課程,還應該在高校中設立心理課程,加大大學生自身的抗壓抗風險的能力,以此來促進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
[1]邱級勝.高校創業教育探析[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
[2]涂文婷.探究大學生自主創業之路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商品與質量:消費研究,2014
[3]張進杰.大學生創業文化的“軟實力”如何成為中原崛起的“硬支撐”——基于河南省九所高校大學生創業文化調查的探究[J].卷宗,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