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海沙 商丘學院
傳感器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研究
高海沙 商丘學院
傳感器技術課程是高校電子類專業學生的一門專業基礎課。本文針對傳感器課程教學的特點,結合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對如何提高傳感器課程教學的質量提出了相應的改革對策。
傳感器 教學方法 改革對策
《傳感器技術》是面向高校的電子信息科學與技術、電氣工程與自動化、電子信息工程等專業開設的一門專業課程。為保證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傳感器工作原理、最新技術及典型工程應用,適應學校培養創新型工程應用人才的需求,必須對《傳感器技術》課程的教學過程進行改革,以提高課程教學質量。本文則是圍繞如何進行《傳感器技術》教學方法改革研究這個核心進行詳細敘述的。
傳感器的課程教學長期受普通高等教育的影響,講授著重強調知識的系統性、連貫性以及完整性,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灌輸式的教育。導致很多學生反映學習過程中沒有條理,難以掌握課程的核心內容。
現行教材的內容更新跟不上技術的腳步,一些舊技術在當前生活中已經被取代卻仍舊作為重點出現在課本中。
該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教學中理論和實踐不能緊密結合,理論知識不能在實踐環節中復現,學生無法將課本與生活相結合,學習起來往往會感覺抽象吃力。
基于以上幾點原因,則迫切需要對《傳感器技術》課程的教學手段進行改革和創新,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并且跟進時代發展的步伐。
根據課程內容和特點,采取各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以其實現最佳的教學效果。
2.1.1 模塊化、多層次教學方法
多年來,我們在如何更好的實現學生綜合能力培養方面進行了一些有益探索。我們認為,學生能力培養需遵循由淺入深、由簡單到復雜、從知識掌握到能力培養的順序漸進的過程。因此,在課堂教學上將基本原理和方法講清楚講透,實踐教學緊跟理論教學,并要求主講教師親自帶實驗或協助指導實驗,使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兩塊內容既有劃分又能有機地整合在一起。
2.1.2 理論聯系實際
本課程既有豐富的理論知識,也有許多具體的測量方法,涉及的知識面廣,因此,教學中采取理論與實際緊密結合的方法,比如,將教師自身科研的實例運用在課堂教學之中,學生聽起來特別感興趣;有些實驗包含的實驗原理直接在實驗室講解,學生在理解實驗原理的基礎上,接著進行實驗,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1.3 互動式、開放式教學方法
該課程內容龐雜、涉及面廣、概念抽象、實踐性強。在課堂教學中,采用啟發式、提問式的互動教學,可以隨時了解學生對所講授知識點的理解,激發學生課堂提問的熱情,促使學生思考問題、理解問題,將學生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思考,效果很好。
2.1.4 課程組的教學方法研討
成立以《傳感器技術》主講教師組成的課程組,課程組的教師根據教學進程和教學過程出現的問題,組織教學觀摩、教學研討、教學交流、統一命題、統一考試等,保證了教學質量。同時,課程組還應不斷加強與校內外同行專家的聯系,積極參加教學研討會、學術會議等,這些措施將有力促進師資質量的提升和教學質量的提高。
2.2.1 課堂板書與多媒體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在課堂教學中,利用多媒體教學手段設計包含本課程全部教學大綱內容的ppt講稿,講稿內容需生動形象,部分傳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動畫的形式展示給學生,使學生易于理解,且課堂教學信息量大,提高了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
2.2.2 實踐教學手段
理論聯系實際,本課程相關的實驗平臺,實驗內容都經過精心設計與選裁,適合學生知識的掌握和階段遞進,在實驗教學中起到了很明顯的作用,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課程在網絡教學環境的建設上也進行了比較詳細的規劃,計劃在網站上放置大量的教學資源滿足學生的教學要求。在網上建立課程主頁,相關的教學資源全部掛網,大大的擴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任課教師可以在網上答疑輔導,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網絡學習,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了充分發揮;另外,也積極與兄弟院校開展教學交流,參加學術交流,取長補短,相互促進。
通過對傳感器課程現狀的分析及教學改革,對提高傳感器教學質量是非常有益的,將知識傳授、實踐能力培養、綜合素質教育融為一體。實踐證明,教學改革后,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了較好的工程實訓效果;通過革新教學內容,讓學生接觸最前沿的學科動態;通過改革教學手段,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能動性,學生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在不斷提高,學生在走出校門之際,覺得通過傳感器這門課程的學習,讓他們自信了許多,踏實了許多。
[1]卞正崗.傳感器和檢測儀表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自動化博覽,2007,24(Z1):16-17.
[2] 陳淑靜,馬天才.《傳感器原理及應用》課程教學改革探討[J].天中學刊,2011,26(5):86-88.
高海沙,女,(1989—),漢族,教師,工學碩士學位,現就職于商丘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