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楊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熊琳 東軟集團
基于“互聯網+”的程序設計C語言課程的教學實踐初探
葉楊 武漢工程大學郵電與信息工程學院 熊琳 東軟集團
C語言是高校教育中重要的一門專業核心課程。但多年來的教學實踐表明,特別對于獨立院校來說,學生對這門課程的興趣并不很大,并且掌握困難。如何在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對于高校教育而言至關重要。文章針對這一系列問題提出了提高C語言教學質量的解決辦法,結果表明一系列舉措大大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顯著提升了學生的學習成績。
《C語言程序設計》課程是高校理工科學生必修的一門基礎課,對學生后續專業知識的掌握都起到重要的作用,如何抓好該課程的教學是計算機教學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就調動學生對c語言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方面,從教學實踐角度上進行了探索和實踐。
目前高校程序設計課程的教學普遍存在一些問題,在教學方式上通常是教師講學生聽,學生在整個學習過程中參與度不高,聽講狀態欠佳,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再則先講理論后上機實驗,學生聽課后按照實驗教材完成上機實驗,動手能力和解決問題的思考能力沒有得到充分的鍛煉。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容易注重語法的細節而忽視算法和計算思維的培養,只注意多講解概念和例題,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吸收情況。教學過程中只偏重于知識的學習,忽視計算思維的培養與訓練。由于思維能力沒有得到專門的訓練,導致思路狹窄,缺乏學習的興趣和動力,學生在學完課程后常常會感到迷茫,不知道如何用程序設計方法解決自己的專業問題。特別是對于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學生而言,程序設計課程知識難于理解,傳統的上課模式過于枯燥。另外一個實際因素是由于程序設計課時不夠飽滿,也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沒有充分時間展開講解。
但是程序設計是高校計算機專業的必修課程,大部分理工科計算機專業的計算機基礎課程均以C語言作為計算機編程的入門語言,其重要性不容忽視。
針對以上兩個問題,筆者提出了以下兩種解決方法,并在教學課程中進行了實踐:
在較多的工課課程教學中,可以采用案例式教學,在程序C語言當中可以采用案例驅動教學是圍繞案例展開學習,以案例的完成情況檢驗和總結學習過程,通過這種方式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使學生變被動為主動,能主動實踐、思考并解決問題。
在獨立學院計算機專業的教學過程中,如何能將一系列知識融合需要教師在教案的準備上體現案例,即在教學案例上多下功夫。案例的設置上需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盡量做到生動有趣。可以嘗試將教學內容設計為多個有關聯的案例設計在一起,然后圍繞案例使學生主動思考并解決相關問題。
以三種結構教學為例:其中循環結構比較復雜,學生普遍反應幾種循環語句難以理解和區分。將while循環、do-while循環語句相關案例進行比較教學。
設置情景:某位同學想要報考英語學習班,比較市場上的機構后發現有兩種類型。
第一種:先報名繳費,再班級學習,不繳費不能學習。
第二種:先學習一次課,滿意后再報名。讓學生分析兩種情況的區別,激發學生主動思考,進而讓學生理解兩種循環語句的區別。
目前互聯網時代,微信QQ等網絡工具在學生中十分流行,各種網絡課堂資源豐富。如何利用學生的課余時間,吸引學生進入微課堂避免消耗大量時間在網絡游戲上也是十分有利。以QQ群為例,在群應用中有直播課堂可以直接使用。學生可以直接使用手機進入直播課堂,教師需要使用計算機進行教學。教師可以預先準備好輔導資料,提前10分鐘左右進入課堂,設置直播模式。在講課的同時,如果學生使用計算機,可以達到邊學邊練習,而且學生可以及時給出反饋。某種程度上解決了學生課堂上不好意思提問,不敢當面問教師的問題。
從課堂實施情況來看,學生較先前能更好的掌握知識,微課堂氣氛活躍。大部分學生可以按時參加課堂,在課堂實施初期沒有硬性規定,由于教學方法有趣,學生樂于學習,后期參與的學生越來越多。
反應在學生的成績變化上(其中前兩年沒有實施微課堂,第三年開始實施微課堂),如下表所示:
表3-1 成績比較圖
教師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勇于創新,培養學生學習C語言的興趣,引導學生靈活運用C語言去解決實際問題,將枯燥的學習過程轉變為興趣和愛好,從而推動學生主動探索,進而形成學以致用、以用促學的良性循環,不斷提高c語言的教學質量。
葉楊(1984年3月-) 女,回族,湖北武漢,講師,碩士。主要研究方向:計算機應用;熊琳(1986年1月-)女,漢族,湖北紅安,助教,本科。主要研究方向:軟件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