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佳 廣東省粵東高級技工學校
淺談“網絡基礎”的教學方法
陳偉佳 廣東省粵東高級技工學校
“網絡基礎”作為一門學生能夠深入了解計算機網絡原理的基礎性課程,由于理論性較強,概念繁多難懂,并不易于讓高職學生接受,所以,如何將復雜的概念簡單化,理論教學趣味化,是我們在教學中要不斷研究的課題。
通俗易懂 專業深入 結構嚴謹 歸納總結
網絡基礎這門課程不僅枯燥乏味,而且技術原理普遍晦澀難懂,再加上高職學生學習能力相對較差,就形成了兩難的局面,一方面教師教起來難,另一方面學生學起來難;要想改變關鍵在于如何將深奧難懂的網絡原理通俗化、趣味化,這就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斷地摸索探討。本文對“網絡基礎”教學的方法提出了如下幾點參考意見:
能把復雜的網絡基礎原理講得通俗易懂,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例1,網絡中最最基礎的內容就是網絡osi的7層模型,讓學生記住這7層模型是非常困難的,我們可以通過比喻的方式用一句話來串起:無數網傳(某明星)會表演;無—物理層;數—數據鏈路層;網—網絡層;傳—傳輸層;會—會話層;表—表示層;演(諧音應)—應用層;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一下子就能記住這7層結構;
例2,當我們準備給學生講解什么是子網劃分的時候,我們可能會說子網劃分其實就是將一個大的網絡劃分成多個小的網絡,這樣形容起來不夠形象生動,我們可以將其比作切蛋糕,子網劃分其實就是平均切蛋糕的思想,可變的子網劃分也是切蛋糕,只是切的過程中不是平均分配的切法,而是根據個人的體型(也就是根據子網的大小)來分配蛋糕。通過這種形象的比喻通俗易懂的方式來說明子網的劃分概念,學生更容易接受和記住。
人類大腦記憶圖像要比記憶文字更容易記住,所以在解釋更為復雜的概念時,用圖畫解釋的方式更容易讓學生接受和記住。如果把一本全部文字的理論書,變成一本漫畫書,我相信很多同學會喜歡。

例如下圖所示,我們在解釋載波信號和被承載信號的時候,可以用途中的小船比作載波信號,船上的人比作被承載信號,船載著人就好比載波信號背著被承載信號。用圖形來說明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從而記得更牢。
什么能讓我們的理論更具說服力,數據!大數據時代的當代,用大量的表格數據來為你的觀點作為輔證,能夠起到一個畫龍點睛的效果。例如我們用如下列表來比較光纖單模與多模,更直觀更清晰也更有說服力。

特性 單模光纖 多模光纖纖芯大小 8-10μm 50μm、62.5μm、或者更大模間色散(模態色散)可避免模間色散 存在模間色散現象距離特性適合長距離傳輸 適用于短距離傳輸光源 激光 發光二極管(LED)
我們講解的每一部分內容都應該從專業的角度進行非常深入的剖析,應該幫助學生撥開網絡這層神秘的面紗,盡量避免讓學生陷入云里霧里,這就要求教師講得具體全面,絕不要給學生留下一筆帶過的感覺。
例如,當我們在講解網絡拓撲圖中的總線拓撲圖的時候,

我們應該從幾個方面來全面的剖析它:
(1) 總結此結構的優點:結構簡單、布線容易擴展比較靈活
(2) 此結構的缺點:故障檢測和隔離比較困難,負載能力較低,還有一斷全斷
(3) 詳細介紹介質訪問控制協議:CSMA/CD的工作原理
講解理論就是要讓學生懂得多,懂得全,如果知識像蜻蜓點一下水一樣講解,學生只能是霧里看花,所以有時間我們就要把重點內容展開來講,講深講透講全。
網絡基礎這門課,內容非常廣知識點也非常多,所以要求我們在講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其邏輯結構,先講什么后講什么,哪一些我們要詳細的講,哪些我們可以粗略的概括,應該有一個明確的認識。
我認為,網絡基礎這門課,應該圍繞osi七層模型的結構攤開來講解,每一層的內容又可以分點來講解。比如第三層網絡層,在這一層我們又可以分1、網絡層的概述;2、網絡層的主要功能;3、網絡層的各種協議包括ip協議、arp協議和icmp協議等;4、路由器相關的基本知識包括路由表、路由算法等。
網絡基礎這門理論性比較強,所為理論,實際上是我們在網絡發展的過程中,將遇到網絡問題解決后,總結的經驗方法,我們就將其整理成我們的理論知識。理論是枯燥的,所以要求我們教師盡可能理論聯系實際,用形象生動的語言來解釋,盡可能用圖片和數據來展示,在講解的過程中盡量不要以偏概全,將授課內容結構化和合理化,那么我相信學生也會有興趣聽這門課而且將網絡理論基礎打好。
[1]深入理解計算機網絡. 機械工業出版社 , 王達著,2013.1(2016.6重印)
[2]計算機網絡基礎(第三版). 人民郵電出版社 , 季福坤等編著, 2013.9(2016.11重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