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琪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學1608班,湖北 宜昌 443005)
夏季電網最大負荷與氣溫的相關性分析
楊思琪
(湖北省宜昌市夷陵中學1608班,湖北 宜昌 443005)
本文通過對宜昌電網夏季負荷和溫度之間的相關性,分析二者之間的內在聯系,從而進一步認識和掌握電網負荷結構,更好地了解電網負荷特性、更加有針對性的預測夏季電網負荷走勢,為電力運行管理提供理論參考。
空調負荷;負荷特性;運行管理
通過統計分析宜昌電網近年來的電網負荷數據,得出氣溫是影響電網負荷變化的最大因素。本文擬在探索溫度與電網最大負荷之間的關系,建立數學模型,較準確預測高溫大負荷時段電網負荷的走勢,幫助電力企業根據天氣和用電負荷特性安排好電力生產,做好電力電量平衡,為社會提供優質服務。
為了準確地確定出氣溫對電網負荷的影響,就需要對兩者的關聯程度進行分析,其主要分為兩部分,即系統基礎負荷與溫度敏感負荷。系統基礎負荷為工業負荷與城鄉基本用電負荷,不受季節天氣影響;溫度敏感負荷為降溫和采暖負荷,這一部分負荷受季節天氣影響較大。相關性分析主要用來對溫度敏感負荷進行描述。在對電網最大負荷以及氣溫之間的關系進行描述時,將其分別用X、Y、T來進行表示,三者的相關系數使用b來表示,則其具體的計算如下所示:
Y=A+b(X-T)
Y為最大負荷,A為溫度不敏感負荷(常數),b為溫度敏感系數(常量),X為當日最高氣溫,T為當日最低氣溫;b(X-T)構成了溫度敏感負荷。經過計算之后,對b的結果進行分析,其計算值為正數,則表明兩者呈正相關的關系,反之為負相關。當其與實際負荷的絕對值越小,則表明精準度越高。
以湖北省宜昌地區2016年其夏季電網負荷與氣溫的數據為例,進行相關性的分析。宜昌電網日負荷曲線可分為峰、平、谷三段,且峰、谷隨季節的變化出現的時間有所不同。夏季一般7:30~9:30時、20:00~22:30時為峰段,3:00~6:30、17:00~18:00時為谷段,其余為平段;冬季一般8:00~10:00時、18:00~21:00時為峰段,2:00~7:30、12:00~14:00時為谷段,其余為平段。2016年最大負荷出現在夏季的7月份。從7月中旬開始宜昌天氣持續高溫,7月25日最高氣溫達到了37.9℃輸送帶,用電負荷不斷升高,當日最大用電負荷275.93萬kW,創歷史新高;26日用電負荷達年內最高276.64萬kW,當日用電量5923萬kW·h,最大用電負荷及日用電量雙創歷史新高。最低負荷出現在2月份,也就是春節期間,這和往年情況相一致。于是挑選了4個季度的典型日,根據其相關負荷和溫度,繪制出了圖1所示的曲線,具體見表1和圖1、2。

表1 季度典型日負荷明細表 單位:負荷/萬kW,溫度/℃

圖1 季度典型日負荷曲線(萬kW)
由圖可見,宜昌電網平均負荷在180萬kW左右,冬、夏兩個季度負荷較高,春、秋季負荷相對較小,主要是受降溫和取暖負荷的影響。氣溫與最大負荷在變化趨勢上呈現出了相同的趨勢,以春秋兩季的平均溫度為基準,夏季溫度上升幅度最大,其負荷也最大;冬季溫度降低幅度僅次于夏季,其負荷比夏季負荷低,比春秋兩季負荷高。因此可以直觀地看出其具有的相關性,由于其曲線的形狀相似度較大,為了對其進行準確地判斷,就需要對其相關的系數進行計算。

圖2 每月日均溫度曲線
取春秋兩季平均氣溫為溫度基準,即12.5℃;春秋兩季平均負荷與四季平均負荷180萬kW接近(春季173、秋季182萬kW),計算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電網最大負荷與夏冬季氣溫的關系 單位:負荷/萬kW,溫度 /℃
根據表2可見,夏冬季平均氣溫與電網平均負荷的相關性最大,即平均溫度超過12.5℃以后,溫度每升高1℃,平均負荷在180萬kW的基礎上增加2.56萬kW。為了保證結果的準確性,專門對2014以及2015年的結果也進行了分析,計算的結果與2016年一致,因此可以說明影響電網平均負荷的最主要因素是當季平均氣溫。
為了更準確地確定出以上兩者的變化規律,在進行負荷預測時,可將最大負荷分為兩部分:溫度敏感負荷和溫度不敏感負荷。具體的擬合公式如下所示:
Y=A+b(X-T)
式中Y為最大負荷,A為溫度不敏感負荷,b為溫度敏感系數,X為當日最高氣溫,T為當日最低氣溫;b(X-T)構成了溫度敏感負荷,這部分的預測成為總負荷預測的關鍵。
根據上式所示,選取2016年7、8月中溫度達到34℃以上的天數,其平均日負荷為210萬kW,即溫度不敏感負荷A為常數210。可以計算出最大電網負荷的增幅,即靈敏度。具體如表3所示。

表3 夏季最大電網負荷與最高最低溫差的靈敏度 單位:負荷/萬kW,溫度/℃
經過計算可以發現,當溫度敏感系數b取5.4時,計算最大負荷與實際最大負荷的絕對值偏差最小,均沒有超過3,說明該公式符合實際預測情況,即:
Y=210+5.4×(X-T)
通過對湖北宜昌的氣溫數據以及電網用電數據進行分析,可以看出兩者之間存在明顯的相關性。由于夏季處于用電高峰期,為供電部門帶來了較大的安全壓力,所以為了保證電網在正常運行過程中的安全性,可以利用數學模型來對其運行過程進行模擬,有效地進行預測并提前采取相應應對措施,在最大程度上保證居民的用電安全。為保證分析結果的準確性,下一步還應該繼續對分析判斷的方法進行摸索,對原有的方法進行優化改進,在保證安全供電的同時,還能使供電更加經濟化,為企業創造出更大的效益,為城市經濟發展提供更有力的保障。
[1]童雅芳,丁珩,黃澤琦,等.基于溫度累積效應的湖北省負荷及電量對氣溫的敏感性分析[J].湖北電力,2015,39(10):29-32.
[2]葛風雷.基于線性的電網夏季降溫負荷與氣溫相關性分析[J].農村電氣化,2017(04):9-11.
[3]蔣曉艷,李小兵,宋軍.西藏某地區電網冬季負荷特性與氣象因素的關系分析[J].西藏科技,2015(11):73-74.
TM714
:A
:1671-0711(2017)12(下)-02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