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棟高,陳曉穎
(中山市博愛醫院婦產科,廣東 中山 528400)
兩種手術方法治療子宮肌瘤的效果比較
鐘棟高,陳曉穎
(中山市博愛醫院婦產科,廣東 中山 528400)
目的比較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方法將88例子宮肌瘤患者按手術方式的不同分為腹腔鏡組和陰式組,每組44例。腹腔鏡組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陰式組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觀察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和臨床療效及術后3、6個月復發率。結果2組總有效率和術后3、6個月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較陰式組少,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較陰式組短(均P<0.05);陰式組術后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均較腹腔鏡組短(均P<0.05)。結論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相當,均可有效控制復發,但各有優、缺點,可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術式。
子宮肌瘤;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 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 效果
子宮肌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和少量纖維結締組織增生結締組織形成的一種良性腫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在育齡期女性中發病率高。傳統開腹手術不符合微創理念,已經逐漸被微創術式替代[1]。腹腔鏡及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且在安全性方面均顯著優于傳統開腹手術。邱冬梅[2]對比了開腹、腹腔鏡下及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療效,結果顯示,與開腹組比較,腹腔鏡組、陰式組術中出血量少,住院時間、術后排氣時間均短,累計排便率、疼痛發生率均降低,手術時間長;陰式組術后發病率及術后復發率均明顯低于開腹組、腹腔鏡組,說明開腹、腹腔鏡下及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各有優劣,應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來選擇相應的手術方法。本研究比較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與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
選擇2014年12月至2016年6月中山市博愛醫院收治的子宮肌瘤患者88例,排除不符合子宮肌瘤診斷標準、不具備手術指征及精神疾病、不能耐受麻醉的患者。將88例患者按手術方法的不同分為腹腔鏡組44例,年齡31~51歲,平均(43.25±2.44)歲,病程4個月~3.5年,平均(18.25±10.11)個月。陰式組44例,年齡30~51歲,平均(43.61±2.13)歲,病程5個月~4年,平均(18.52±10.84)個月。2組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腹腔鏡組行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患者采用氣管插管、靜脈復合全身麻醉。麻醉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在臍上端做一1 cm的小切口,將腹腔鏡(德國史托斯公司,型號:STORZ 26003BA)插入腹腔,建立CO2氣腹,置入10 mm Trocar作為主操作孔。在臍兩端的左、右下腹處分別進行穿刺,置入5 mm Trocar建立副操作孔。在腫瘤周圍宮體部注射縮宮素混合液(康普藥業股份有限公司,批號:H43021454),以促進子宮收縮。采用單極電鉤將肌瘤表面包膜切開。在電鉤深達瘤體后,使用抓鉗夾持肌瘤,瘤體與包膜鈍性分離,取出腫瘤。瘤腔底部電凝止血,根據剝離創面大小進行雙層或單層縫合。將肌層縫合并關閉瘤腔后,縫合漿肌層,并用0.9%氯化鈉注射液沖洗手術區域,縫合操作孔。術后給予常規抗感染治療[3]。
陰式組行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B超定位瘤體。采用腰-硬聯合麻醉。麻醉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經陰道穹隆作術口,前壁肌瘤在膀胱溝頂部0.2 cm處作橫行切口,切除陰道黏膜及宮頸筋膜。再銳性和鈍性剝離膀胱和宮頸間隙,將膀胱返折腹膜剝開。探查盆腹腔,尋找瘤體凸起組織,經皮鉗鉗夾并牽拉至前穹隆切口。在靠近肌瘤宮體部位注射垂體后葉素6 U,用電刀將瘤體包膜至肌瘤組織切開,鈍性剝離瘤體。用1-0可吸收線縫合切口,術畢引流24 h,防粘連。
觀察2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術后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和臨床療效及術后3、6個月復發率。
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為子宮肌瘤完全剔除,無殘留;有效為子宮肌瘤基本剔除,仍有細小病灶殘留;無效為未達到上述標準[4]。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2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療效的比較 例
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較陰式組少,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較陰式組短(均P<0.05);陰式組術后排氣時間、體溫恢復時間均較腹腔鏡組短(均P<0.05)。見表2。


組別n術中出血量V/mL手術時間t/min術后排氣時間t/h體溫恢復時間t/h住院時間t/d陰式組 44150.98±18.7299.14±12.9119.26±2.57#17.13±2.02#6.44±2.51腹腔鏡組44129.02±10.53?72.74±11.85?23.52±8.9223.24±8.134.13±1.91?
*P<0.05與陰式組比較,#P<0.05與腹腔鏡組比較。
2組術后3、6個月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術后3、6個月復發率的比較
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子宮肌瘤的常用治療方法,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加速患者的術后康復,避免對下丘腦-垂體-卵巢-子宮軸系統造成不良影響。傳統子宮肌瘤剔除術多為開腹形式,其創傷大、術后并發癥多和術后恢復時間、住院時間延長[5-6]。
目前,隨著醫學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微創治療技術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推廣與應用,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以及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逐漸替代傳統開腹手術,但關于兩者治療效果孰優孰劣仍存在爭議[7]。
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是借助腹腔鏡操作,視野清晰,定位精確,可發現子宮、盆腔等部位病變,具有較廣的適應證[8]。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對腹腔臟器無明顯影響,可降低術后復發率,加速患者的術后康復。但是,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操作難度較大,尤其是對于位置較低或較深、體積較大、數目較多的子宮肌瘤容易出現剔除失敗的現象。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雖然缺乏腹腔鏡手術的優勢,但其適用于瘤體較大以及多發性肌瘤,且費用較低,更適合經濟條件不好的患者[9]。
本研究結果顯示,2組總有效率和術后3、6個月復發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腹腔鏡組術中出血量較陰式組少,手術時間、住院時間均較陰式組短(均P<0.05);陰式組術后排氣時間較腹腔鏡組短(P<0.05),其與王素榮[10]報道的結果一致。
[1] Florio P,Filippeschi M,Imperatore A,et al.The practicability and surgeons’ subjective experiences with vaginal danazol before an operative hysteroscopy[J].Steroids,2012,77(5):528-533.
[2] 邱冬梅.開腹、腹腔鏡下及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臨床療效對比[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1):12-13.
[3] 石三映,張順全,楊秋會等.三種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患者術后機體綜合應激狀態的影響[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6,20(9):131-133.
[4] 鄢碧玉.不同子宮肌瘤剔除術對患者術后機體綜合應激狀態的影響研究[J].中國婦幼保健,2016,31(3):654-655.
[5] Niroomand N,Hajiha S,Tabrizi N M,et al.A single dose of misoprostol for reducing hemorrhage during myomectomy: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rch Gynecol Obstet,2015,292(1):155-158.
[6] 劉亞紅,孫蓓.3種術式治療子宮肌瘤的臨床效果對比分析[J].檢驗醫學與臨床,2016,13(8):1103-1104.
[7] 王巧妹.腹腔鏡與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臨床效果比較[J].中外醫學研究,2016,14(24):21-22.
[8] 陳艷麗.開腹、腹腔鏡下及陰式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優缺點和手術適應證[J].世界臨床醫學,2016,10(17):144.
[9] Iavazzo C,Mamais I,Gkegkes I D.The role of knotless barbed suture in gynecologic surgery: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Surg Innov,2015,22(5):528-539.
[10] 王素榮.陰式與腹腔鏡下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比較[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6,10(13):107-108.
2017-03-08
R737.33
A
1009-8194(2017)10-0046-02
10.13764/j.cnki.lcsy.2017.10.018
胡煒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