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世界報》國際部主任 克里斯多夫·阿亞德
法國聯合電臺12月26日文章,原題:2017,中國的凱旋之年誰是2017年度的國際主角?(從韋恩斯坦性侵事件、“伊斯蘭國”失敗到耶城沖突),我用了不少時間進行思考,最終選擇了中國。這個我13年前到訪過的國家發展如此之快,令我驚異。按中國的速度計算,13年相當于我們的一個世紀。2004年的北京還是一個快速發展國家的象征,2017年的北京已然如戴高樂當年所預料的那樣,成為一個自信而有威望的大國首都。
今年9月份我去中國參加有關“一帶一路”的一個國際研討會,很難說這個會議究竟有多重要,但令我吃驚的是到場的記者數量之多,他們來自五大洲,差不多有400多名!中國要變成世界強國的雄心,從其外部的關注者數量就可以看出。從澳洲到非洲,從拉美到歐洲,北京希望讓世界聽到自己的聲音。只有一個重要角色缺席會議:美國。不過,北京會在乎嗎?如今,有兩個現象正在并駕齊驅:一邊是特朗普不斷地“退群”,讓美國地位“縮水”,一邊是習近平引領中國繼續強大。
在中共十九大勝利舉行前的今年春天,中國領導人主持了“一帶一路”高峰論壇。眼下,“一帶一路”已從一個“邏輯清晰、內容完整”的項目轉變成一項宏偉的標志性規劃。中國正通過這個規劃在全世界各地投資或者收購多樣的基建工程,其中包括水庫、高速公路、天然氣輸氣管、鐵路和港口等等。一個目的就是加速對外貿易,重振全球經濟,讓中國在原材料進口及工業品出口上獲得雙重利益。
然而,這并非“一帶一路”的全部,中國通過新絲綢之路“重構”了世界版圖。北京還通過“一帶一路”輸出以自由經濟為基礎的執政(管理)模式。港口受到中方收購的希臘已在歐盟內部發出支持中國的聲音……世界未來的走向,我們不能不把中國計算在內,一個既要創造利益也要改變世界游戲規則的中國。▲
(趙風英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