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stwi
談論憤怒和仇恨仿佛跟積極心理學背道而馳,后者常常鼓吹微笑、友善、樂觀和享受當下的神奇效力。今天小南要來唱唱反調,因為長久來看,適當地表達憤怒會讓人更快樂。
2012年發表在心理學期刊《情緒》上的一項研究中,來自以色列希伯來大學的塔米爾(Maya Tamir)找來175名大學生被試參加角色扮演,其中情境或者是對抗性的,比如警察審訊犯罪嫌疑人,或者是合作性的,比如政客游說通過某項法案。
在進入角色扮演之前,被試可以選擇聽一些特定的音樂剪輯激發出某種情緒,比如憤怒(大提琴重金屬搖滾樂團Apocalyptica之“Refuse Resist”)、歡樂(瓦爾德退費爾之“女學生圓舞曲”)和無情緒(馬友友之“Indecision”)。
研究人員發現,選擇在對抗情境之前傾聽提升怒氣值音樂的被試,在問卷調查中對生活的整體滿意度最高。他們心理健康狀況較好,學習成績比較理想,自我感覺受到的社會支持也最多。而那些在此時選擇歡快輕音樂的人,則沒有表現出這方面的優勢。
塔米爾表示,即便是負面情緒,只要是當下真實的、你想要表達的感受,那么釋放出來會讓你好過一點。她2017年參與的另一項涵蓋了來自五大洲八國的跨文化新研究也顯示,盡管總體來看大家都想過得愉快,但只有當人們經歷的情緒符合內心需要,他們對生活的滿意度才更高。
令人意外的是,新研究還發現,抵觸“正能量”的人也不在少數:11%的被試想要少一些諸如愛和同理心之類的積極情緒,10%更是想要多一點的負面情緒,比如仇恨和憤怒。
劍橋大學幸福研究所的亞歷山德瓦(Anna Alexandrova)認為,這顛覆了心理學界對快樂的衡量方法。在傳統上,快樂是通過正負面情緒的比例來定義的。但她也補充道,似乎只有憤怒和仇恨是可以跟快樂兼容的,而其他負面情緒比如恐懼、內疚、悲傷和焦慮則不能。塔米爾也認為,她的研究并不適用于抑郁癥患者,對于感知不到快樂的人而言,發泄憤怒只能讓問題越來越嚴重。
負面情緒對人的影響究竟有幾何,也取決于人們如何看待它。2016年發表在《情緒》期刊上的另一篇論文指出,個體對負面情感的評價越高,他們的壞情緒帶來的負面影響就越?。环粗绻J為“負能量”是萬惡之源、唯恐避之不及,那么壞情緒對身心健康的破壞力就越大。
所以說,我們應該在正確的時機追求快樂,而不必強求每時每刻的愉悅??鞓凡灰馕吨晃短颖芡纯唷⒆非笥淇斓母惺?,而是允許自己根據情境表達合適的情感,不用在意它是否一時令人愉悅。這才是長久幸福之道。